【摘要】語文中考中閱讀和作文是兩大重點、難點,學生卻越來越不愿意閱讀有一定深度的文章。教師通過每期《讀者》的閱讀欣賞,使學生重視閱讀,養(yǎng)成閱讀和批注的習慣。并通過每月的閱讀分享會不斷激發(fā)、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用摘抄和仿寫提升學生的語言水平。這種做法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中考成績,還能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正能量,讓閱讀成為學生精神上的支柱。
【關(guān)鍵詞】讀者;批注;摘抄;仿寫;閱讀分享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我閱讀,是因為我喜歡這么做。”非常欣賞《培養(yǎng)終生閱讀的孩子》書中的這一觀點,也希望我的學生能和我一起去踐行。課標中也建議“學會定制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任教初二時,和一個基礎(chǔ)較差的男同學交流協(xié)商,哪項作業(yè)可以暫時不做,哪項先嘗試做好,最后我問他:“能否做到,或者哪項做不到?”他立馬回答:“《讀者》看不了。”這讓我倍感意外。比起抄抄寫寫,他竟然對閱讀更加反感,我開始感覺到或許我對學生們的狀況并不了解。因此,接手初三后,我決定引導學生讀《讀者》,一是希望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二是覺得作為語文老師有義務(wù)帶領(lǐng)孩子們一同感受到閱讀的快樂,享受精神上的愉悅。
一、準備及要求
我征求全班學生意見,對學生說明要在初三進行“《讀者》閱讀”的理由、意義、好處;指導學生閱讀《讀者》的方法;要求全班人手一本《讀者》,每月兩期必買必讀;星期六、星期天,除了閱讀《讀者》,基本不布置任何其他語文作業(yè)。
二、批注
剛開始接觸《讀者》,很多同學反映到,他們喜歡讀容易理解的文章,而對于那些對人生有深入思考的一類散文就不愛讀,甚至跳過,而基礎(chǔ)較差的孩子甚至連翻開書的欲望都沒有。為了“請君入甕”,讓孩子靜下心來讀書,感受到閱讀的快樂,享受精神上的愉悅,我沒有給他們提很多條條框框的要求,我就要求對有感想的文章可以寫一兩句批注,喜歡的句子可以用筆畫一下,實在沒有感覺的就什么都不做也可以,但務(wù)必要耐心讀完。
我也和學生同步閱讀,在課堂時不時和他們分享我的感受,也詢問他們的愛好,另外通過閱讀分享會加強情感共鳴。這樣堅持了一個學期,讀完了6本。住宿班的學生這樣說:“讀了《讀者》我才知道,說明文也是很有趣的,原來我很怕說明文,現(xiàn)在我喜歡上說明文了。”“原來人物傳記也可以如此動人,讓我很有感觸。”就連走讀班的學生也說“寒假沒有讀《讀者》,我有點不習慣了,總想念讀書的感覺。”我看了聽了這些話,很欣慰。作為語文老師有義務(wù)帶領(lǐng)孩子們一同感悟這種文字帶來的快樂。
課標上有建議:“有一定速度,閱讀一般的現(xiàn)代文,每分鐘不少于500字。”經(jīng)過一個月后,學生們讀書的熱情已經(jīng)充分調(diào)動起來了,我的要求就提高了一點:1.較長的文章要寫一兩句批注;2.文中體現(xiàn)人物性格,事物特征,表達情感思想的語句要劃起來,用這些來讓學生一次閱讀就大概抓住文章的主題。另外我會找不同mPtYOEqHIbRg7NghxdTtDQ==學生的書來看,看看他畫了什么內(nèi)容,我用紅筆在他書上劃我認為該畫起的句子,讓他知道他和老師有哪些是都畫了,哪些句子是他不小心漏掉的,但這個過程絕不批評,要多表揚。
三、讀后感
閱讀《讀者》在批注簡略寫下自己的感受之余,我還會布置學生在每期《讀者》中選自己最有感觸的一篇或者幾篇文章來寫一篇讀后感,字數(shù)300左右。因為批注只是簡單的一兩句話的感受,而讀后感可以讓孩子再次深入地和文本對話,有了一個回味,思考,感悟的機會。我自己有這樣一種感受,文字能讓心靈放松,獲得愉悅和力量,甚至為心中的疑慮、不安找到答案。我承認讓孩子們讀《讀者》有功利的因素在里面,但更重要的是初三備考路上充滿挑戰(zhàn),如何面對成功與失敗,如何端正心態(tài),這些在關(guān)鍵時刻比學到多少知識更加重要,老師不可能時刻關(guān)注到每個孩子的細微情緒,但是讀書能讓人平靜,能讓心緒安定下來。一個人很平和的時候就可以看清、接受、解決很多問題,這是我讓學生們讀《讀者》的最重要目的。因此寫讀后感可以說就是孩子治愈自己心靈感冒的一個很好機會,寫下自己的感受,或者宣泄壓力和不滿,或者汲取力量和陽光,或者明確方向和目標,或者就只是純粹享受這片刻的寧靜,都是很美好的生命舉止。有些道理老師家長說一百遍,不如讓孩子自己悟一遍來得更有效。把書讀到心里去,這就是最好的德育。
四、閱讀分享會
閱讀分享會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種,一開始我會設(shè)置一些必答題和搶答題,這些題目都是圍繞著文章的內(nèi)容設(shè)問,只要看了就會回答,并且進行小組間的比賽以此激勵學生。之后還有分享感受、討論觀點、賞析語句等形式。
初三的節(jié)奏是很緊湊的,學生每次上分享會的課都很珍惜,他們喜歡這種分享方式,討論很熱烈,分享感受既精彩又真誠。首先,這能很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我會及時和他們分享我的閱讀感受,讓他們覺得別人和老師共鳴的時候,我也很想有這種交流。另外,讀后感是文本與自己靈魂的溝通,而閱讀分享會則是孩子和孩子之間親密的交流。“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世界觀、認識觀不同,對事物的見解就不同。因此,分享中產(chǎn)生共鳴或?qū)τ^點發(fā)出辯論,都是對文本再認知的過程,進而收到更佳的閱讀效果。也更多角度地吸取精神的力量。有了這樣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困難就不那么難以應(yīng)對了。一個人只要愿意積極去面對,努力去嘗試,其實沒有什么事情是干不好的。
五、積累
中考說明中對作文的評分標準主要有選材、立意、語言、結(jié)構(gòu)這四個大的方面,但很多點都與語言有關(guān),可見其對作文評分影響的重要性。而平時學生的習作,語言上大多很貧乏,大部分通篇敘述,缺少生動的描寫、高級的詞句、豐富的修辭,甚至個別只有意識的流動,無事、無人、無細節(jié)。可見語言的訓練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重點與難點,需要不斷積累學習,是個循序漸進的漫長過程。
于是我以《讀者》為讀本,做好積累,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首先我要求學生要把好句好段積累起來。從積累開始,是因為要積累就要會辨識,也就是學生要學會找好句好段,只有知道“是什么”,才有下一步“怎么做”。一開始我沒有指導,讓他們憑感覺找,看看他們的選擇如何。結(jié)果極個別語言感悟較差的同學就找了很多常識,像是記錄一樣。很多同學喜歡找一些有啟發(fā)性的議論語句,或是抒情句,或是景物的描寫,但是初中主要是寫記敘文,這些語句能為作文增添色彩,但不是作文的主要組成因素。記敘性文章,除了運用以上語句錦上添花,還要做到內(nèi)容具體充實,要有具體的人和事,因此我就指導學生辨識還有哪些語句能為我所用,為我所學。
我專門上了一節(jié)細節(jié)描寫的作文課,然后又在當月閱讀的《讀者》中找出很多人和事的細節(jié)描寫,讓學生明白這樣的語句能使作文具體充實,《讀者》中有很多寶物等著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然后會把做得好的同學的積累復印張貼,隆重表揚,也會開專門的讀書分享會分享積累的語句,慢慢引導學生該如何有效積累。
六、仿寫
從積累開始,知道好的作文語言表達“是什么”,下一步就是“怎么做”,也就是仿寫了。中考也出現(xiàn)過仿寫的題型,所以練習仿寫之舉真是一舉多得了。有些老師可能覺得,上了初三還要仿寫,會不會太淺顯了,但是從學生的習作發(fā)現(xiàn),如上文所言,平時學生的習作,語言上大多很貧乏,大部分通篇敘述,缺少生動的描寫、高級的詞句、豐富的修辭,甚至個別只有意識的流動,無事、無人、無細節(jié)。對于作文語言表達,很多同學都還停留在攀爬摸索的階段,而仿寫就像是一根拐杖,可以助孩子們一臂之力。
開學一個月后,我就要求孩子們一周做一次仿寫作業(yè),對積累的好句好段進行仿寫。先要上一節(jié)仿寫課,舉例子告訴孩子們什么是仿寫,仿寫要注意的一些要點,之后就在作業(yè)中不斷學習強化。仿寫并不是很容易就可以掌握好的,開始大部分孩子還不明白該怎么做,我就拿寫得好的同學做榜樣示范,我把仿得好的作業(yè)復印張貼在班上,上課時也會讀幾句讓大家學習,而稍微慢的同學只要f1d7222dbfa59b06031c9a6503d23319有一點進步也要在批改時給予肯定。通過這一學期的努力,學生的語言能力、寫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七、成效及反思
經(jīng)過將近一年的閱讀,學生的進步是顯著的。初三4班和8班的學生也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很好地整理摘抄好的句子;仿寫作業(yè)認真思考并完成;閱讀和寫作能力也有所加強,在沒有做很大量的題目練習情況下,學習成績在初三年級有很大提升。閱讀讓我享受我的工作,能靜下心和文字交朋友,和同學們有心靈的對話。
上述的努力和成績只是一個初步的成果體現(xiàn),還需要進一步細化執(zhí)行,在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鍛煉方面,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還是會出現(xiàn)個別學生成績難以提升的情況,這就需要老師能結(jié)合學生的個體,因材施教,落實不同層次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訓練目標和要求,以達到學生整體能力提升的目的。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