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沭陽縣錢集中心小學,江蘇 沭陽 223600)
【摘要】英國教育家威廉·亞瑟說:“平庸的老師只是敘述,較好的老師是講解,優秀的老師是示范,偉大的老師是啟發。”因此,為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老師要與時俱進,更新理念,借鑒新的教學模式,還課堂給學生,開展富有特色的微笑教學、欣賞教學、情感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小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從而打造高效、優質的小學語文課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優化教學;提高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小學語文課堂出現了新氣象:師生角色發生了改變,老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而學生卻成為課堂的載體,老師變成了引導者,在情境的課堂里學生生龍活虎,課堂充滿著活力,孩子在學中玩、玩中學,實踐證明,教學效果明顯。下面具體探討如何提高小學語文的課堂效率。
一、老師要轉變教學理念
隨著教育新課程的實施,我國在教學理念上也要吸收先進的教學思想,并且不斷去修正已經不適合現代化教育的思想。對于以往的教學理念,我們應抱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精華”也就是對于現代化教學有幫助的教學理念,反之“糟粕”就是已經對現代化教學沒有益處的教學理念。所謂“教無定法”,教學理念對于不同的學生不能一概而論,古代就有朱熹提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學生對于老師所教的內容,無非是接受與不接受以及接受多少的問題。教學理念先進的,適合現代化教育的,學生就接受得多,反之則少。何為適合現代化教育的理念?教學理念要圍繞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比如語文中的經典詩詞背誦,這是必不可少的,以老師為主體的話,布置的作業讓學生死記硬背;如果以學生為主體,通過一系列詩詞的講解,在講解中根據學生的反應,進而找出相關的典故,那么學生對于這首詩詞的理解和背誦就簡單許多,記憶也更為深刻。兩種不同的教學理念,學生對于知識理解的深度也是截然不同的。語文是一門囊括知識相對較多的學科,知識不同,教學理念也不應該千篇一律,這也體現出了“教無定法”這一教學理念。教師不能以自己的主觀態度去進行教學,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以及知識的不同來選擇相應的教學理念,不能墨守成規。
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緊張的話,就會造成教師不想教,學生不想學。那樣兩邊都往相反的方向去用勁,這樣對于學生和教師都是沒有益處的。一個學生喜愛一名教師,那么學生對于這名老師的課堂會更認真聽講,老師見學生認真聽講,也會更用心去講解,兩邊都往同一個方向用力,那么課堂的效率也會相應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師生和諧關系的建立,換位思考是很重要的,這樣老師才能想學生所想,在不影響教學的情況下,和學生在課間簡單地交談,適時鼓勵與夸獎,這些都是促進和諧師生關系的做法,表揚和贊美是賞識教育的關鍵,老師要把握好一個度。在學生階段,是成長發展中矛盾最為集中的時期,一句適時的鼓勵也許就會讓學生轉變對一門學科的態度,所以鼓勵與贊美是師生關系的潤滑劑,同時也是和諧師生關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師生關系和諧,學生接受知識的效率也會相應地提升,和諧的師生關系對于現代化教學同樣必不可少。所以,我們語文老師更應該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真正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三、用情感教學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件事情,有了興趣,做起來也會更有動力,興趣會讓事情事半功倍。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同樣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這門學科而言,學生也會學得更用功。如何在現代化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呢?以小學語文而言,在語文中閱讀是占很大比重的,很多學生對語文閱讀理解是不感興趣的,那么,如果我們結合閱讀理解中的情感部分,從中找出我們所需要的情感因素,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這樣既可以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也能提高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語文的教學效率自然也就提升了。例如我在帶領六年級的孩子閱讀朱自清的《背影》時,我用多媒體播放父親在火車站送行的場景,然后配著低沉的音樂,老師隨著影視音樂聲情并茂地朗讀。當我朗誦到作者看到父親的背影流淚時,我發現許多女生的臉上掛滿了晶瑩的淚花,語文動情之處產生了聯想自己父母的背影,學生在深刻理解作者寫作《背影》時對父親的情感。在激發學生興趣中,教師要做好學生的情感教育。語文是一門很感性的學科,以語文課本中的情感作為突破口,實現學生與課本中知識的情感共鳴,這樣學生也可以感同身受,充分理解書中的情感,將自己帶入書中所描繪的畫面,這樣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會相當深刻。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對學科的興趣。
四、采用先進的教學模式
隨著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春風,學生與老師慢慢意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先進的教學模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就語文而言,小學語文中有很多課文是人物的對話,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提前幾天讓學生自己準備相應人物的對話,在上到這節課的時候,讓學生自己上臺來表演課文中的人物,這樣做不僅可以讓學生早早地預習課文,也能夠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含義以及課文中所蘊含的哲理。在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中,文言文的翻譯以及各個詞語的解析都是很重要的,在文言文中我們也可以采用小組形式讓學生模仿古代的學子來學習文言文,每個小組負責一段文言文的翻譯以及字詞解釋并且上臺講解,輪流換段落直到每個小組都完成了這篇文言文的解析,讓學生的自主性得到提高,同樣在講解的過程中學生的表達能力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真正實現了“教師變導師、講堂變學堂、灌輸變探究”的轉變。實施主體教育,使學生實現了“我自主、我參與、我思考、我快樂”的理念。把課堂交給學生,老師快樂地教,學生輕松、快樂地學,激活了學生,活躍了課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教學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只要我們語文老師與時俱進,換位思考,我們都可以成為小學語文教學能手,上出精彩、高效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徐輝.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設計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4(35).
[2]馬瑜.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課外語文,2016(1).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