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大學教育科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2)
【摘要】身為班級管理“總舵手”的班主任,應學會巧用懲罰的教育手段,對犯錯的學生實施適當的懲罰。魏書生老師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管理經驗,在《教學工作漫談》一書中提出了“犯錯誤,寫說明書”的教學管理建議,為迷茫中的班主任們指引了一個很好的實踐方向。寫說明書,要求學生深入自己的內心,發現兩個截然不同的自我并加以觀察和分析。犯了錯誤,科學地使用說明書,既是學生自律、自我教育的途徑,也是班主任管理班級的一項有效措施。
【關鍵詞】班級管理;懲罰方式;檢討書;說明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班主任在日常班級事務的管理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學生爭吵、遲到、擾亂課堂秩序、不按時完成作業等違規亂紀的現象,有必要適時地采取合理的懲罰措施,引導學生更好的健康發展。李鎮西老師也曾在一次教育論爭中表明:“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因此,作為管理班級的“總舵手”,班主任更應該學會巧用懲罰的教育手段,對犯錯的學生實施適當的教育。當然,每一次的懲罰都應以尊重和理解為前提,與此同時,也要確保懲罰的科學性、有效性和藝術性。
一、犯錯誤寫檢討書,問題重重
采訪十幾位小學班主任得知,他們在對待學生犯錯誤時,很多都習慣以“寫檢討書”的方式來引導學生糾正錯誤。受訪者中不乏教齡長達20多年的老教師,也有剛剛上任的新教師,他們主觀地認為:學生犯錯后,應該檢查自己的過失,主動承認錯誤,并自覺地提出補救措施。這樣的自省有助于孩子們“對癥下藥”,是可取的。然而,施行過程中,弊漏百出——教師們時常苦惱于自己稍不留意言行措辭便與學生產生無法彌補的心理隔閡;學生自我改正的積極性也不高,反倒容易引發自卑心理,更有甚者,憑借經驗的積累整理出了一套檢討書模板來應付懲罰——“今天,我犯了錯誤……給班級帶來了不好的影響……我錯誤了……請老師原諒……以后絕不再犯。我的糾正計劃如下……”。檢討書的內容浮皮潦草,格式上生搬硬套,令人哭笑不得。
總之,利用“檢討書”來幫助學生糾正錯誤,成效甚微。不少小學生在交談中提到:很多時候,還沒等“我”解釋,老師就判定“我”犯錯誤了,要求寫份檢討書,我覺得很委屈……“我”不知道錯在哪里,覺得老師不理解“我”,不喜歡這樣的老師……同學們都覺得我寫了“檢討書”就不再是好學生了,我不想寫檢討書……
可見,學生對“檢討書”式的教育管理頗為不滿,但假使不及時制止學生的錯誤并加以懲戒,又是班主任失職的表現。那么,班主任該如何有效地懲罰犯錯誤的學生呢?魏書生老師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管理經驗,在《教學工作漫談》一書中提出了“犯錯誤,寫說明書”的教學管理建議,為迷茫中的班主任們指引了一個很好的實踐方向。
二、說明書補救檢討書,有效性增強
魏書生老師常用的這種糾錯方法就是請學生寫說明書。針對檢討書被動不情愿、不能觸及內心、不容易找到改正錯誤的有效措施等弊端,魏老師站在不逼學生認錯的立場上,提出寫有關整個事件過程的心理活動說明書,旨在幫助學生一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讓學生獨自受限于自我批評的思維困境。
心理活動的說明書,內容是描述心理活動的3張照片,附加的文字表達。說明書以心理描寫為主,每張照片要以兩種思想在爭論的對話形式呈現。具體要求是,第一張照片,事情發生之前,兩種思想怎么斗爭的;第二張照片,發生時,這兩種思想又有怎樣的交集;最后一張,問題出現之后,兩種思想有何變化。
寫說明書時,要求學生深入自己的內心,發現兩個截然不同的自我并加以觀察和分析。當然,也不是一定要說自己犯錯誤了。如果認為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合乎情理,那就完全可以借助說明書為自己辯護,說明這樣做的依據和合理之處。學生有了解釋的機會,也有效地避免了班主任會因一時憤怒而武斷處理的危機。犯錯誤就寫說明書,這一班級管理制度的確立,使得班主任可以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幫助學生描繪犯錯時思想斗爭的全過程,從而進一步尋找自我治療的方法。
魏老師實踐證明,寫“說明書”的懲罰方式頗具藝術性,受到了學生的認同。學生不僅能做到心甘情愿地接受懲罰,而且對自己的行為能展開縝密的思辨,據理力爭,說明實情或是反思問題,予以改正。
1985年初,魏老師班級里的一名“淘氣包”在回答“說明書和寫檢討書有什么不一樣?”這一問題時,如實說道:“我是從外地轉來的,過去時常因為頑皮搗蛋被老師罰寫檢討書,那時越寫越恨老師;現在,魏老師教導我們淘氣時學寫說明書,說也奇怪,越寫反倒越恨自己。”說明書推倒了那堵師生間因為寫檢討書而漸漸豎起的高墻,讓他們共進的手握得更緊了。
三、說明書使用惹歧義,反響多多
江蘇江陰華士國際學校王益民老師認為,寫說明書是體罰的另一種形式——心罰。這看似人道的說明書具有一定的震懾力,學生難免會有湊字數的壓力,在這一過程中內心必定備受煎熬。教育因而不再是生命的舒展,而變得戰戰兢兢。這樣的戕害,危害力不亞于一巴掌。
揚州市江都實驗小學張真明老師對此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我也讓學生寫過說明書,而且必須寫滿作文本三頁,當字、標點符號有多處錯誤時,我會要求學生重寫。實踐表明,還是有效果的。針對犯了錯誤的學生,寫說明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至于學生是否存在湊字數的現象,主要還是在于自己反省是否深刻。我通常會在學生寫之前和他聊一聊,幫他分析梳理一下。學生達成要求,基本上是不費難的。
徐州市沛縣中學駱嬌老師提出,如若學生感覺不舒服就是體罰跟著就要杜絕,那學生怎么能心悅誠服地接受我們的批評和教育呢?沒有“懲罰”的教育,著實顯得蒼白無力!說明書的作用是幫助學生擺正心態,理性地分析問題,解決困難。就它的出發點而言,是可行的。
衡定錯誤的標準是什么;學生寫說明書之前,教師是否有做前期教育;說明書是否有合理的字數設定;后期教育成效如何。這四個方面是犯錯誤寫說明書應該把握的度,決定了說明書科學性。此外,實施過程是發展變化的,需要教師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補充措施。
四、科學使用說明書,利人利己
揚州市江都樊川小學馬繼平老師具體借鑒了魏老師的“說明書”懲罰方式,他將全班分為四組,每組由一人負責。針對課上擾亂紀律講閑話的學生,負責人找他談話,根據情節輕重,明確是否需要寫犯錯說明書。馬老師事先指導四位負責人相關說明書的書寫格式和要求——格式:學生記錄犯錯誤的地點、時間(課程)、姓名以及負責人驗收合格后的簽名;要求:犯錯誤的學生需從三個方面來寫,即“犯錯誤之前、犯錯誤之中、犯錯誤之后”三個方面內容。由于面對的是小學生,馬老師要求只要過程描述清楚就可以了,降低了書寫難度。課堂講閑話的現象少了,馬老師便將寫說明書的懲罰方式運用到學生犯錯的其他方面,由點及面,學生在適應和接受它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改變和提高。
在對說明書不斷修改和拓展的過程中,馬老師意識到:
學生在寫說明書時能大膽表達,在說明過程中認識自我。犯錯的學生每當面對老師,心理上多少會有些畏懼,容易詞不達意。通過說明書,學生在思想上相對比較放松,有話講,寫起來也就不受煎熬了。
學生借助寫說明書的機會,增長知識,規范用字。在寫說明書的過程中,學生要么出現書寫格式上的問題——沒有分自然段來寫;要么標點使用錯誤,或是遺漏;要么句子不通順,字詞錯誤……老師應仔細批改,個別輔導,督促學生養成正確的書寫習慣。
寫說明書也是老師了解學生生活的一種有效途徑,幫助師生溝通思想。這種書面交流的方式,很多時候,強于口頭表達,避免了師生面對面單項教育的尷尬局勢,促使教師能更全面地認識學生。面對犯錯誤的學生,教師應該多傾聽、多指導,少命令、少指揮,讓師生的平等關系在交流中得到落實,并得以和諧地發展。
五、小結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喚起學生實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種真正的教育。”也就是說,懲罰只是教育的手段而非教育目的,它是以尊重學生為前提,直指學生心靈,科學藝術。學生能夠愉悅地接受并改正,不會出現長期籠罩在“錯誤”的陰影里不能自拔的現象,這便是最終追求的教育結果。實踐證明,犯了錯誤,科學地使用說明書,既是學生自律、自我教育的途徑,也是班主任管理班級的一項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張春方.江蘇教育研究[J].德育實效,2010(30).
[2]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
[3]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作者簡介:孫雅倩,女,1993年生,江蘇揚州人,揚州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在讀研究生。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