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劉集鎮王套小學,江蘇 徐州 221100)
【摘要】新課標要求小學語文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學會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這種觀念能夠有效促進小學習作教學的發展。當前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教師沒有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進行教學,導致出現了習作教學和現實脫節的現象。學講方式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發展特點和自主學習。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學會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習作教學,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進而提高習作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學講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的習作教學觀念落后
傳統的習作教學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總是習慣性地將習作內容強加到學生身上,學生缺乏習作的興趣和主動性,因此學習效果不太理想。我們應該將習作的重點從“文”轉到學生身上,學生是具有自由思想的獨特個體,學習過程要突出對“人”的表達。傳統的習作教學比較重視學生習作的內容和習作的最終結果,但卻忽視了學生在習作過程中的情感體驗。
(二)習作教學定位比較高
習作從字面意思上看就是學習寫作,很多教師和父母在理解上出現了偏差,他們要求學生不經過學習就要寫出好的作文。這種期待對于小學生來說比較困難,而且會導致學生失去寫作的興趣。我們試想一下,當嬰兒咿呀學語時,也是從吐字不清開始的,那時我們也沒有要求孩子必須要發音準確,甚至如果孩子發出了一個正確的聲音,我們都會非常高興。那么現在,小學生仍然處于學習成長過程中,為什么這時卻要用高標準來要求他們呢,這樣不僅不利于孩子成長,反而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因此當前習作教學中的“超習作”同樣不適合學生的發展。
(三)寫作內容不真實,缺乏真情實感
現在,很多學生為了寫文章不惜編造虛假內容,比如有些學生會說自己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或者自己得了很嚴重的疾病等,寫作中常常出現這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現象,以獲得高分為目的,但是卻讓別人感到造作、不真實,而且這種裝可憐的方式寫出來根本沒有情感,不僅不會讓讀者感動,還會使學生養成撒謊的壞習慣。還有一些學生在寫作時會抄襲范文,這種做法失去了寫作的意義,不利于小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二、“學講方式”教學實踐理論
“學講方式”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將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上,以學生自學為主,上課學習組織方式為師生互動。學生學習的主要目的是學生可以學進去以及可以講出來。下面對“學講方式”的操作進行簡要概述。
(一)教學設計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注意事項:第一,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訂教學計劃,教師要提前對學生的學習現狀、學習特點和興趣進行分析,然后結合教學內容科學地制定教學程序和教學活動,預設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第二,教師要嚴格按照“因材施教”的個性化教學原則設計互動問題,問題要富有層次,具有較強的針對性;第三,教師要對教材進行充分的利用,深入研究教材,然后對教材進行加工,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教學環節
“學講方式”的課堂教學主要包括六個環節,分別為學生自主學習、課堂討論、學生互相交流、教師解答疑難困惑、課堂檢測、課堂小結。但是這個程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和改變,每個學科、課型、學段等分別有不一樣的教學程序。
三、應用“學講方式”理論,解決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問題
當前,“學講方式”已經廣泛地應用在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中,對于小學生語文習作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價值,有效地解決了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教師要正確理解“學講方式”,然后認真分析教學設計和教學,以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設計上,教師要做好學情調查
學情調查是小學語文教師工作中一項重要的工作,通過分析小學生的學習現狀,以制訂出合理的教學計劃,這樣才能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在“學講方式”的教學實踐中,調查是一項最基本的工作,教師可以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進行,以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學習特點、興趣、能力等。課中可以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學生的學習習慣;課后檢查要了解學生的課后總結情況和知識掌握情況,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系統網絡。
(二)教師要合理地設計習作教學學習目標
教學目標制定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工作,同時也是教學活動開展的依據和指導,是教師和學生努力達到的最終結果。在制訂小學語文習作活動教學目標時,要根據教學大綱、考試大綱以及學生的學習現狀進行設計。通常,教學目標可以分成三個方面,分別為知識和能力(根據學生的學習現狀、特點等制定基本的知識、能力目標)、過程與方法(根據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制定知識和能力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制定情感目標)。
(三)教師要準確把握角色定位,發揮主導作用
“學講方式”設計的中心是學生,學生通過自主的學進去和講出來,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小學語文習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和監控作用,以保證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而且小學語文教學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良好的寫作能力培養離不開大量的閱讀,學生要從生活和書本中獲取知識和寫作材料。當前,小學生寫作中常常存在缺乏寫作材料的現象,主要原因包括小學生的生活經驗比較少,而且閱讀的書本也比較少。當前小學生接觸的書本基本上是語文和數學,很少閱讀地理、自然科學以及歷史等相關的書籍。很多學生的課余時間都用在了上網、游戲和看電視中,讀書時間特別少,不僅寫作困難,閱讀理解也比較困難。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閱讀,向學生推薦適合的讀物,以幫助學生積累知識,拓展知識面、培養文學情操,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
四、結語
學講方式應用到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中時,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現狀和特點進行仔細分析,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緊密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寫作中可以表達出真情實感,進而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編輯:李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