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黃山小學,浙江 義烏 322000)
【摘要】本文通過從寫作取向、寫作訓練方式、寫作內容系統性、寫作過程掌控等四個方面比較中國人教版三年級教材和美國spectrum writing grade 3教材的差異。通過對比中美習作教學的差異,借鑒美國的過程習作教學法,對現今我們的習作教學方法作出簡要的評述。
【關鍵詞】過程教學;人教版教材;美國教材;中美習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也是語文老師最頭疼的教學內容。會寫的孩子洋洋灑灑,每次都能寫很美很好。不會寫的孩子咬著筆桿半天寫不出一個字。學生的層次差別很大,如何讓每個孩子在習作教學中都能有所啟發,對習作從不熟悉到熟悉,最后愛上習作,這是一個很藝術的過程。
對比中美習作教材(中國以人教版三年級教材為例,美國以spectrum writing grade 3為例),不難看出兩者在寫作過程掌控中的差異。特別是美國教材以寫作清單為基礎,分析整合信息,最終成文的做法在中國教材中比較少見。下面就對照中美教材的具體內容,作簡要比較。
一、寫作取向的差異
美國教材是過程教學法,它把寫作看成是信息加工的過程以及問題解決的過程。預寫作——打草稿——修改——校對——發表五步走,體現了美國習作教學對學生習作過程的掌控,學生對寫作的認識會更透徹,也更容易復制這一過程。可以明顯看出美國教材提倡教師全程指導,管理學生的寫作行為。中國教材大多是能力取向,或者說是采用結果教學法,整個寫作過程中指導比較弱,無論學生下筆是一氣呵成,還是下筆艱澀,我們的作文大多定稿以后,不用自己訂正修改,只要達到老師要求的字數,達到寫作要求,后期的批改都是老師的事情了。
二、寫作訓練方式的差異
(一)改變句式的內容
美國三年級階梯習作教材第2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寫作中使用不同的句式,關注到長短句組合以及使用不同的詞組給句子開頭,并在場景描寫中使用這些方法。而在人教版的教材中并沒有這樣明確地集中這方面教學內容設計,而是由閱讀課上的分散型練習承擔句式變換的教學。比如把字句被字句的轉換,陳述句反問句的轉換等等。通常在教學中往往不會涉及不同表達方式的練寫,即使有也不深入。也許反問句陳述句的轉換還能在表達情感上起到增強作用,而事實上把字句被字句的轉換對文章的增色作用幾乎沒有。總的來說,和美國教材第二課相比,人教版這些句式練習內容的選取似乎對于習作來說不太實用。
(二)關于比喻的教學內容
在中國的小學教材中,我們可以看到比喻句教學是作為一種修辭手法,同時也是引導學生對事物認識的方式的教學。而美國參考教材中提及的比喻教學則是建立在“寫作系統”框架下的一個方面,從比喻定義入手,輔之以圖片說明比喻的魅力——在于讓讀者在文字表面呈現出生動的畫面想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從比喻三要素出發開始練習。教材從強調應用的前提下,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生活中的常見事物展開適當的想象,嘗試把固化的文字表象呈現出生動的畫面感,那么很明顯美國教材則是更加關注到學生對于比喻這種修辭手法從書本到實踐的運用。
(三)關于描寫的教學內容
美方教材讓孩子想象自己站在廚房里,你可能會看到平底鍋正在燒著的蔬菜,還有油噼里啪啦的聲音,聞到各種各樣的食物混合味,如果幸運的話,你還有可能嘗到它們的味道呢。所以在寫作時,當讓你描述廚房時,你應當調用你的五觀感,即看、聽、聞、摸、嘗。這樣的教學方法在中國的課堂也是常見的。美方教材多次提到“list some things here”“review your list”“first”“then”,這樣的句式詞語,讓孩子在寫作時更有條理,同時,讓老師在教授時也會更有抓手。但中方的教材中,似乎更考驗教師的功底與魅力,并沒有明確的指導。
三、寫作過程的掌控
美國教材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寫作清單。第四課以水果和動物為例,介紹寫作清單的寫作。然后在課后練習的一開始明確指出利用寫作清單可以幫助我們選擇一個合適的寫作主題。它以童年為例,假設老師讓你寫關于童年記憶的內容,你有很多內容,但是不知道選擇哪一個。那就先把它都列出來。然后看著你的關于童年記憶的清單,找一找有沒有哪一件事情特別好玩,特別重要。然后回想關于它的所有內容,并把它寫下來,這就是一篇非常精彩的敘事文。這樣的過程習作教學法會讓孩子們在習作前首先關注的是思想,或者說是自己的想法。而不是首先去關注我如何寫好它,如何運用各種寫作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不再關注學生的寫作錯誤,因為這并不能改變學生的寫作水平,反而會抑制學生的自由發揮。我們的習作教學不就是想讓孩子能“我手寫我心”,能夠回歸到想寫什么就寫什么的狀態嗎?但是這種系統化的寫作教學也會出現另一種極端,那就是大家都套路化。按部就班,把隨心的寫作變成機械化動作。
另一方面人教版給教師提供的教學抓手太少,分散的寫作訓練讓寫作缺少實質的支架。七扭八歪的支架讓許多孩子的文章成為“流水賬”或者“天馬行空”。但是人教版教材同樣也留給了教師自由發揮的空間,比較寫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加入很多個人意志,比如情感體驗的共鳴等,讓孩子的習作在最初有大概的意象。
參考文獻
[1]葉黎明.寫作教學內容新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周梅.中美小學母語寫作教材比較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
[3]潘巧媚.基于清單的小學寫作教學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王佳一,女,1980年生,浙江義烏人,浙江大學教育碩士在讀, 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