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大學文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0)
【摘要】當下,漢字的筆順被越來越多的人忽略,在生活與學習中往往會出現不應該的錯誤。在我國的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只有小學階段涉及漢字筆順的規范書寫。漢字筆順在日常書寫、中文信息處理及漢字規范化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漢語教師應當遵循漢字筆順的基本原則,采取有效措施引導漢語學習者的漢字筆順規范學習。
【關鍵詞】漢字筆順規范;原則;措施;意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漢字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漢字作為我國的信息文化載體,對于我們來說不僅僅是單純的知識,更是能傳承下去的豐厚傳統文化底蘊。漢字作為我們的日常用語,正確使用自然毋庸置疑,但對于漢字筆順的規范,大多數人卻無法正確理解和使用。教師在教學中,就漢字筆順對漢語學習者進行有效的指導,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學生的漢語學習。
一、現狀分析
大多數漢語學習者認為漢字筆順僅僅是書寫漢字時的先后順序。漢字筆順的概念看似簡單,但對漢語學習者來說要真正掌握還是有很大難度。在漢字學習中,筆順講的首先是筆畫的走勢,我們將筆畫的走勢和先后順序統稱為筆順。實踐發現,漢語學習者在書寫漢字時一般不會在筆畫的走勢上出現大的錯誤,基本上都能夠書寫正確,只是在筆畫的順序上會出現偏差。
調查發現,現在漢語學習者更注重的是認識更多的字。這種想法同時得到很多人的共鳴,他們認為把漢字寫正確就行,筆順怎么順手就怎么來,結果都一樣,都是為了認識字,沒有必要過分強求筆順的統一。
二、筆順不規范的原因
(一)教學標準不統一
我國的筆順規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漢語教學者在漢字筆順規范教學過程中沒有統一的標準,不同年齡階段的漢語學習者學習到的漢字筆順有所差異。他們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學到不同的漢字筆順,即使有學生有探究發現問題的意識,漢語教學者給出的解釋也不統一,最終一般以“差不多就行”不了了之。這種教學上的不統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很多教師不清楚國家教育部在漢字筆順規范上已有一定程度的改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及時更新,仍然按照自己的習慣進行講解。由此造成漢語學習者在理解上存在偏差,甚至導致漢字筆順的不規范。
(二)思維定式的影響
數字化產品的日益普及,一筆一畫書寫的機會越來越少,人們已經習慣每天面對鍵盤。對青少年漢語學習者來說,網絡用語、手機語音短信已經完全滲透到他們的書寫方式中,并且很多年輕人對網絡用詞中出現的錯誤毫不在意,甚至過度依賴電腦,不想用筆寫字,他們更傾向于用電腦寫作業。此外,現在的大型考試中對于漢字筆順的規范沒有要求,導致教師和學生缺乏糾正筆順錯誤的意識。青少年中“寫字困境”頻繁出現確實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與思考。
(三)教師教學目標不明確
針對漢語學習者的漢字學習,更多的教師注重的是對他們口語以及句式的教學,往往忽視了筆順教學的重要性,而且有些教師自身也沒有很好的書寫規范習慣。因此,漢語學習者筆順書寫得不規范在很大程度上由于教師教學不規范,導致學生從一開始就沒有真正學習到正確的筆順。
三、漢字筆順的書寫原則
(一)漢字筆順的基本原則
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千年以來都按照一定的次序去書寫,甚至連筆畫和筆畫之間也會遵循一定的順序,雖然看上去會有一些像是書寫上的習慣,但其實仔細一想,漢字的筆順更像是從古到今定下來的不變的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正是因為先人在漢字上所定下來的特殊的規矩,才使得漢字在整體上更加嚴謹,更具有“中國范兒”。漢字筆順書寫的基本原則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先撇后捺的原則。當漢字同時出現撇和捺時,要遵循先撇后捺的原則。如經常所見到的木、米、人、美、文、英等。
2.從左到右的原則。在遇到左右結構或左中右結構的字時,通常情況下都要先寫左邊,隨后再寫右邊的。例如教、叫、順、粥、接、的、糊、鼓、街、衙、腳等。
3.先橫后豎的原則。即當漢字出現橫豎交叉的筆畫時,絕大多數情況下要先寫橫后寫豎;而當在橫畫和豎畫同時出現的時候,一般而言,要先寫橫,后寫豎。例如米、梁、干、李、理、木、術等。
4.從上到下的原則。即當出現上下結構或上中下結構的字時,則需要按照從上到下的方式書寫。例字昱、晨、空、賽、衰、育、雀等。
5.先中間后兩邊的原則。即某些漢字,從結構上可以看作是左中右三個部分,但是,其中間部分較長或者是較寬,左邊和右邊又是一個組合時,一般情況下要先寫中間,再寫兩邊的。例如木、乘、水、肅、函等。
6.先外后里的原則。當遇到漢字封口時,通常會先外后里,然后再封口,如間、周、同、向等。
7.橫畫封口的原則。當出現全包圍結構的漢字時,一般情況下要先寫左、上、右這三個部分,然后再寫里面所被包圍的那一部分,最后寫下面的橫畫進行封口。例如國、困、圓、園、因、四、囧等。
(二)漢字筆順的特殊原則
除了上述的基本原則以外,漢字的書寫還必須具備一些特殊原則。這些特殊方面在這個時代更需要被重視。通常情況下,人們都可以掌握最基本的東西,然而卻經常會在一些細節上出現不必要的失誤。因此可以說,這些特殊的原則有時是推行漢字筆順規范的重中之重,甚至可以說是關鍵的一步。其漢字筆順的特殊原則有以下幾個方面:
1.當出現帶點的漢字時,點的位置出現在正上方或左上方時要先寫,例如文、論、義、方、文等。然而當點在右上方或漢字里時要最后再寫,例如錢、減、賤、成、戈、犬、雨等。
2.當出現兩面包圍的結構的漢字時,如果是右上和左上包圍的字,應按照先外后里的方式書寫,例如經常所見的旬、匍、甸、司、句等。然而如果是左下包圍的結構時,應遵循先里后外的方式,例如迢、遼、過、這、建等。
3.當遇到豎畫伸不到最后橫畫的下面的時候,應該要先寫豎畫,最后的寫橫。例如站、北、占、非等。
4.當出現右邊的筆畫較左邊的筆畫略強的時候,首先要寫較強的部分,然后再寫較弱的那一部分。例如奶、方、力、刀、乃等。
5.通常情況下絕大部分由撇和折所組成的部件或漢字都會按照先撇后折的方式去書寫,然而會有些特殊的部件或字是要先寫折后撇的。例如方、乃、力、刀、力等。
6.當漢字中出現一些帶有右上點的字或部件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下要最后寫右上點。例如錢、犬、淺、賤、書、術等。
以上是漢字筆順書寫當中最常見的的原則,但這并非是全部的原則。在書寫過程中漢語學習者需要不斷地記憶與鉆研,只有通過不斷的練習和實踐,才能把漢字寫得又正、又快、又好。
四、實現漢字筆順規范化的措施
綜合看來,漢字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在如今快速進步的社會背景下,我們以及漢語學習者對漢字筆順規范化的重視程度越來越低,這種現象不僅會對我們造成威脅,更會對我們的書寫帶來一定的破壞。對漢字筆順的規范不僅僅要停留在認識的層次上,更需要我們通過實際行動去踐行漢字筆順的規范書寫。
(一)樹立和加強規范觀念,加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我們應當承認《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范》是漢字筆順標準的唯一依據,樹立漢字筆順規范化的觀念意識,加強對漢字筆順規范化的要求。盡管當下漢字筆順規范化并不是很完善,缺乏統一性和系統性,但是我們應當樹立全面認識的意識,漢字筆順的規范化不僅是一種立法,更是對漢字書寫的嚴格要求,是對漢字筆順規范化的標準運用。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呼吁加強對現代漢語漢字筆順的規范化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在規范面前不能我行我素,應該牢記自己的使命與責任,從思想上改變對筆順規范化的的認識,從行動上加強對筆順規范化的運用。
(二)加強對漢語教師的要求
首先漢語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明確教學目標,重視漢字筆順的教學。針對不同年齡的漢語學習者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于初學階段的漢語學習者,應當加強對筆順的教學。教師本身應當注重漢字筆順的規范化,加強自身能力的提高,確保能提供給學生正確的指導。教師在指導學生養成規范書寫習慣的同時,更要有耐心地指導學生扎實地掌握好筆順。
教師在教學筆順的時候可以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導教學,以便更形象生動地把漢字的書寫過程動態地展示給學生,并讓學生跟著多媒體一起書寫,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能鼓勵學生正確地學習。以現有的教學來看,漢語學習者練習漢字筆順的機會并不多,平時也不注重知識的積累和運用。應當給每一個漢語初學者準備一個與教材配套的筆順練字帖,這樣不僅能增強學生對于本節課生字的認識,同時也能實現筆順的規范化要求。
(三)對社會的要求
1.加大漢字規范的宣傳力度
近幾年,國家相關部門陸續頒布各種文件,這為我們規范漢字筆順提供了真實可靠的依據,這些文件顯示出國家對漢字筆順規范的高度關注。因此,我們要提高對規范漢字的認識,遵循漢字規范書寫的原則,并積極地號召人們響應起來,對書寫筆順不規范的漢字要盡早改正,以增強自身的責任感,做中華漢字強有力的傳播者。
2.加強對工具書和教材等出版物的管理
當今社會,筆順的不規范化往往是在各式各樣的出版物中呈現出來,并且它們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巨大。因此,針對這種不合理現象,人們應該做到從知識傳播上杜絕不規范筆順現象的出現。相關部門必須對字典、詞典、教材、圖書、雜志等各類出版物進行嚴格的管理和監督,及時高效地制止漢字筆順不規范現象,同時,絕不能讓筆順出現錯誤的書籍再出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從源頭上遏制漢字筆順不規范現象的發生。
3.完善筆順的規范系統
最重要的是,漢字筆順應該為書寫提供最大的便利。因此,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盼望相關部門能夠加快對漢字筆順的科學研究,從而能夠加強漢字筆順的系統性和一致性,以使得筆順更加簡潔明了,同時也能減少漢語學習者的記憶負擔。相關專家學者等應當以科學的方法制定出一個更加規范合理的標準化規則,促進筆順的規范化進展。
4.加快普及漢字筆順書寫規范化教育
加快普及漢字筆順書寫規范化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漢字基本素養,從而培養學生扎實的寫字基本功。
五、實現漢字筆順規范化的意義
幾千年來,中國文化因文字的傳承與繼承才得以保存,文字承載了我國文化的發展及信息的傳播,反映了我國在一定社會時期的發展狀況,漢字始終與我國的發展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統一性,這種統一性,就是嚴格的規范。
(一)規范筆順,加強漢字的結構性
結構復雜的漢字容易讓人找不到頭緒,摸不著思路。再如,草書的書法對于一般的人來說難以分辨,就是因為其筆順和楷書不一致導致漢字結構發生變化(如“成”的草書看起來像“朱”),規范漢字的筆順有助于幫助對漢字結構的理解,從而把握漢字的基本意義。
(二)規范筆順,增強漢字的美觀性
漢字書寫十分講究結構布局,在一個個方方正正的平面框架里,沿著縱和橫的兩個方向均衡排列各個構成部分。
漢字所體現的不僅僅是文化的內涵,更是表達了其內在的藝術性,人們在書寫漢字的同時不僅注重筆畫的正確性,更要追求形體美。一筆一畫地書寫對于漢字的整體美觀有很大程度的影響。寫字差的學生大多數學習不好,而大多數學習好的同學一定寫字好,這是多少年來漢字賦予我們的。筆順的規范化不僅增加運筆的效果,而且使整體看起來大方、得當。正確合理的書寫筆順能使書寫方便快捷、效率提高,漢字也能寫得勻稱美觀。
(三)規范筆順,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及在國際政治中發揮和平共處的積極作用,同時漢語作為當今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漢語熱”的情形正在世界范圍內興起。文化的“軟實力”也是我們立足國際社會的一個有力保障,文化是一種看不見卻能迸發無窮力量的東西,我們應該保護好屬于我們自己的財富,不能讓它流失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潮流中。作為漢字文化組成的一部分,筆順的規則卻被大多數人忽視,書寫的筆順真是千奇百怪,各有法則。國人有義務將筆順進行規范整合,以扭轉漢字書寫水平下降的局面,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六、總結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方方正正的漢字凝聚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精神,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美好追求。漢字的書寫順序符合人的思維,符合人的生理特點。為了讓漢語學習者形成統一的漢字書寫規范,教師對外漢語初期的漢字教學都應該嚴格按照國家統一頒布實施的漢字筆順規范來進行教學。一旦這些學習過漢字筆順規范標準的學生形成漢字書寫的習慣,就會帶動整個漢字書寫系統向著統一化方向發展,之前出現過的雜亂無章的筆順規則將慢慢歸于統一。加強漢語學習者的筆順規范,不僅利于他們自身發展,也利于中國文化的有效傳承。
參考文獻
[1]孫繼善.《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的學習與思考[J].文科教學,1995(1).
[2]國家語委.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范[S].北京:語文出版社,1997.
[3]文以戰.漢字的筆畫和筆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4.
[4]張小衡,蘇詠昌.進一步加強漢字規范筆順的規律性[N].香港理工大學,2005.
[5]李炳澤.談談漢字的筆順規則[J].漢語學習,1980(5).
[6]朱典,辛夷.常用漢字的筆畫筆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