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都市職業教育中心,湖北 宜昌 443300)
【摘要】中等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是為社會培養具備較高職業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在中職教育的眾多課程中,語文教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培養人才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怎樣實施有效的語文教學,是所有中職語文教師關注的重要問題。本文從新形勢下語文教學的特點出發,針對中職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改革;創新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一、語文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的重要意義
在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教學方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中等職業學校以就業為主要導向的教學觀念的影響下,很多學校對于語文課程的學習不夠重視,語文課堂依舊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導致語文課堂的氛圍不夠活躍。一些教師在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方面沒有積極性,將教學的重點置于學生對于知識的被動吸收上,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中職學校大部分學生的文化課基礎較差,加之學校又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專業課程方面,導致學生將更多的時間花費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上,對于語文課程的學習不夠重視,甚至有的學生存在畏難情緒,沒有學習的積極性。與此同時,社會對于中職院校畢業生的要求卻越來越高,不僅要求畢業生具備良好的職業能力,還要求學生具備過硬的綜合素養,這就要求學生不斷學習各方面的課程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必須對語文教學方法進行改革與創新,以更好地適應中職語文教學的要求。
二、新時期中職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建議
中職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應當立足于該學科的特點以及中職院校教學的要求,緊盯就業導向與學生的專業技術培養,突出職業特色。
(一)合理創設教學情境
在中職語文教學實踐中,想要將學生真正吸引到語文課程的學習中,必須通過更加多元化的手段,創設有趣味性的情境,也就是將課程中的某些情景、狀態等內容用形象的方式表達出來,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創造力。有研究表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教師通過創設情境來引導,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情境的創設可以從課堂導入、利用外物、引導學生參與等方面進行。例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先把《紅樓夢》這一名著的作者、創作的背景以及故事的整個背景等內容介紹一下,激發學生對該課程內容的興趣,然后再深入細致地講述該課程內容的相關問題,必然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二)采用分層次教學
在職業院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的背景下,學校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要求也在降低,中職生文化素質也存在參差不齊的現象。針對這一問題,如果教師繼續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式,很有可能會使一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受挫,不愿意繼續學習語文課程,最終學習效果不理想。所以,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有必要引入分層次教學的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就是依據學生在文化基礎、智力差別、學習態度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對學生進行分組,針對不同組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分層次教學方法符合學生個體差異的需要,也是教學診斷與改進的有效措施。在采用分層次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防止部分學生由于分層次產生的心理不平衡,應當及時疏導學生存在的負面情緒,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多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分組。
(三)引入互動式教學法
素質教育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通過發掘學生的潛能,構建和諧、互動的學習模式。語文課程是一門基礎性課程,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重與學生進行交流,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占據著主導作用,使得學生的主體地位很難體現出來,影響了學習的積極性,導致教學效果不佳。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增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或者引導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學習和掌握知識。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可以擺脫教材的限制,進行更加全面的交流,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還可以增強學習的效果。例如在學習《雷雨》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文中的角色,通過表演的方式將這一課程呈現出來,讓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加深對作品的認識。
(四)語文教學與專業教學相結合
在中職院校中,很多學生都認為主要的學習任務是熟練掌握專業技術,語文對今后的就業幫助不大,因此對于語文的學習則不夠重視,忽視了語文課程的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創新教學方法,將語文教學與學生所學的專業結合起來,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使語文教學更好地服務于專業課程的學習。例如在教授旅游管理專業時,可以為學生提供某一景點,讓學生通過編寫解說詞的方式介紹該景點的特點,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既學習了專業知識,也能夠體會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還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進行探究式學習。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職業教育不斷發展、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大力推進的新形勢下,中職語文教學方法應與時俱進,本著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積極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語文課程的過程中進行自我引導,讓語文課堂成為自主學習的動態課堂,從而最終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使其成為符合社會需要的具備優秀綜合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何麗君.潛移默化 潤物無聲——對中職學校語文教學方法創新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3).
[2]沈潔.創新中職語文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3(S1).
[3]劉丹丹.中職語文創新教學中的情境創設方法分析[J].今日中國論壇,2012(11).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