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滄州渤海新區中捷產業園區鹽場小學,河北 滄州 061108)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是語文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模式之一。小組的組建采用學生自愿的方式,根據不同課程內容、學生個體差異等,選擇不同的活動方式。評價分為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家長評價等三種方式。小組合作學習,對構建高效語文課堂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合作競爭;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以構建主義視角分析,學生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將自身經驗,轉化為實際行動的過程,不同的學生,其個人經歷也不同,所表現出來的行動也不盡相同,如此,才需要群體合作學習,通過合作學習實現不同信息的傳遞,以及師生、生生的多向交流,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提升語文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升他們的合作能力。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落實合作學習,包括小組組建、任務設置以及小組活動方式與評價等幾個方面,下面進行具體論述。
一、學習小組的組建
合理組建小組,是順利開展合作學習的前提。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采用學生自愿的方式組建小組,同時結合差異性分組原則,根據全班學生的整體認知水平、興趣、個性特征等將班級學生分為若干個異質學習小組。在長期的合作、探究下,小組成員之間的默契度會提升,合作意識會增加,最終達到預期學習目標。
二、小組任務設置
設置小組任務最好以團體性任務為主,個性化任務不利于小組成員的探究協作,也不利于優勢互補。團體性任務能夠將小組成員凝聚在一起,他們為了相同的目標而努力,相互依賴、相互幫助,一同完成學習任務,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獲得的不僅僅是文化知識,也會收獲美好的友誼。
比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課內容有趣。教師分好小組之后,各小組領取學習任務,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學習、討論、表演等方式,組織學生表演,以此激發大家的學習熱情,活躍小組成員的交流意識,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三、小組活動方式
小組活動方式應該更加多元化,做好因材施教、以生為本。根據不同課程內容,學生個體差異等,選擇活動方式,具體分析如下:
討論。每個小組可以有一個研究的主題,以一道難題或者一個材料進行討論,最后選擇一名小組成員發言,總結結論,其他小組成員對此結論進行總結和質疑,教師進行點撥、分析和提升。
辯論。以給定的主題為中心,每個小組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小組之間根據這些不同的意見和看法展開辯論,評選優勝小組以及優秀成員。采用辯論的方式,能夠促進課堂氛圍的活躍,也能夠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批判精神與質疑精神。
主題探究。主題選擇非常關鍵,可以將某一個語文人物、語文事件以及現象等進行研究,不同的題材,探究的方式也不同,應該采用多元化的探究方法,比如講故事、猜謎語或者一個比畫一個猜等,主要是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社會實踐。在教師的帶領和指導下,結合語文故事情況,挖掘身邊相關的素材,結合生活實踐,探究語文。每個學生都要參與其中,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合作,設計探究分方案,確保方案的可行性,最后落實方案。通過社會實踐,能夠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與綜合弄能力,最終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目的。
競賽。根據學習目標與內容,進行學習內容的分解。分解的學習內容,分配給不同的組員,以競賽的方式,評出完成最好最快的組員。競賽可以在小組內進行,也可以在小組間進行。以知識類內容作為競賽的主要內容,比如:語文基礎知識競賽、口語比賽、兒歌比賽、說唱比賽、表演比賽等。
四、小組評價
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落實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小組評價的作用非常大,評價機制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合作學習的效果。在合作學習中,通過對小組整體評價以及個人表現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多元化評價。一般來說,評價分為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家長評價等三種方式:
(一)小組整體評價和個人表現相結合
進行小組評價時,個人表現是重要的評價內容,并以結合小組集體表現為前提。不管是過程評價,還是結構評價,都應該以小組合作表現列入評價重要指標之中。
比如:《烏鴉喝水》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以“你是烏鴉,你應該怎么做”這個主題進行辯論,是按照課文內容想辦法喝水,還是另去其他地方找水喝?評價標準為:正方與反方的辯手發言是否有充足的依據,是否可以找到對方發言的漏洞,并以此駁倒對方的論點。同時,主辯手和副辯手的配合是否融洽、本組其他組員的補充發言是否及時到位作為小組整體評價的依據。這樣的評價方式,有效地調動了每一位同學參與辯論的積極性,形成了積極向上、團結合作的學習氛圍。
(二)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和家長評價相結合
在評價主體上,我們堅決摒棄將教師作為唯一“裁判員”的做法,將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組內自我評價和組際相互評價以及家長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教師、學生、家長一起參與評價,有利于學生認識自我,對學習活動進行反思和修正,激發其自尊心、自信心;有利于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相互理解和相互促進,培養其合作意識。請家長參與評價,能爭取家長的理解與配合,共同促進學生發展;有利于教師從更廣泛的渠道獲得信息,可以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出發對教育活動進行更全面、更客觀、更科學的評價,更好地扮演學生的學習伙伴、指導者、激勵者和教學的調控者等角色。
教學實踐證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合作學習,不僅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活了課堂氛圍,同時也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協作能力以及集體意識。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增加,對構建高效語文課堂,促進教學改革創新發展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國華.淺談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J].小學語文教學,2009(10).
[2]李敏鎬.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河北教育,2008(9).
[3]樊海娟.如何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體驗真情實感[J].山西教育,2007(11).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