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沐川縣實驗小學,四川 沐川 614599)
【摘要】我們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群文閱讀的興趣,教給學生群文閱讀的方法,讓學生運用“同中求異”和“異中求同”的思維進行群文閱讀,從而提高學生的群文閱讀能力。愿我們每位語文老師都做學生群文閱讀的啟蒙者,做學生群文閱讀的點燈人。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群文閱讀是語文閱讀教學重要方式,通過群文閱讀能夠有效提高學生閱讀量,逐漸培養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并逐漸建立起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學生在教師準確引導下其開放性思維不斷增強,對以后發展有積極影響。當前教育形式下,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制訂有效的群文閱讀教學計劃,為學生日后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授之以漁,習得方法
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時,我們要教給學生不同體裁文章的閱讀方法,然后讓學生運用這些方法去自主閱讀同類文章,從而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如我在教學寓言故事《狐假虎威》時,就對學生閱讀寓言故事類群文閱讀的方法進行了指導。首先,根據課文是動物寓言故事,課前為同學們準備一組動物寓言故事,如《鷸蚌相爭》《井底之蛙》《狐貍和鶴》《不留余地的狼》等,讓同學們預習初讀故事,并提出預習要求:做到讀通順、流利,能概括故事主要內容。其次,在第一課時引導學生研讀《狐假虎威》,引導學生抓住狐貍和老虎的對話內容、對話的語氣神態以及老虎對狐貍的話所做出的不同反應,抓住“扯著嗓子”“搖了搖尾巴”“一愣”“蒙住”“神氣活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撒腿就跑”等詞語分析人物語言,理解即使是百獸之王的老虎也被狐貍借老天爺的威風給蒙住了,從而進一步體會出狐貍的狡猾和那只老虎的愚蠢,接著拓展延伸,依理悟情,讓學生思考列舉現實生活中類似的例子。最后,引導學生歸納學習寓言故事的方法:預習初讀故事,了解內容;研讀體會,明白道理;拓展思維,感悟生活。告訴學生揭示寓意的方法,注意分析人物語言,分析關鍵性的句子,分析事物特點或發展規律。分析偶然性與必然性的辨證關系等。在第二課時讓同學們首先小組合作,一起研讀群文中的其他寓言故事,接著在班內交流研讀體會。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只要做好精心準備,課上重視對學生進行方法的指導,為學生提供群文閱讀文章練習,就能收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二、異中求同,聚焦共進
群文閱讀是師生“集體構建”,是師生共享智慧、共同成長。因此,我們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時,要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來深入理解學習文本,要讓學生學會“異中求同”,讓學生在交流中成長。如組織學生圍繞“關于母愛”這一主題進行群文閱讀時,我準備了《麻雀》《小麻雀》《我的媽媽不愛我》等一組課文先讓同學們自主閱讀,接著在小組交流自己讀課文后感受到母愛是什么,然后在全班進行交流,最后讓同學們寫下自己的閱讀感受。這樣讓學生閱讀了“母愛”這一主題的不同文章,但通過互動交流,同學們深刻地感受到了“母愛是多么無私偉大,母愛是對孩子的精心呵護,母愛是對孩子的嚴格要求,母愛是讓孩子自立自強……”這一鮮明的“母愛”內涵。同時同學還會受到教育,這是師生在群文閱讀中與文本融合形成共識、共享的結果。
三、同中求異,啟迪思維
“群文閱讀教學”是讓學生能夠通過多文本閱讀,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看同一事物或問題,讓學生思維得以訓練,心靈得以成長。在教學一年級課文《烏鴉喝水》時,可以提出議題:烏鴉給你留下什么印象?你如何評價烏鴉?同學們紛紛舉手回答:烏鴉真聰明!烏鴉很會想辦法。閱讀了關于烏鴉喝水的另一個故事《烏鴉喝井 水》:用上次喝瓶子里水的辦法,銜來石子往井里填,“你們怎么評價這只烏鴉?”同學們說:這烏鴉現在變得愚蠢了,還用舊經驗來解決新的問題。又閱讀《狐貍和烏鴉》,讓孩子們說說烏鴉此時給自己的印象。孩子們七嘴八舌的紛紛發表看法,有的說:“烏鴉唱歌好聽。”有的說:“烏鴉愚蠢,受騙了。”有的說:“烏鴉愛慕虛榮,喜歡別人夸獎”……閱讀課文《金獎章》,課文中描述烏鴉在別人喝得酩酊大醉時,默默地為大家清理垃圾,感動了孩子們,讀到當特使要為人類做出大貢獻的鳥兒頒發金獎章時,別的鳥兒爭先恐后地表功,烏鴉卻很謙虛地說自己沒做什么……孩子們紛紛贊揚烏鴉默默無私的奉獻精神。在組織孩子們閱讀完這幾篇故事后,讓同學們比較分析烏鴉在每個故事中的不同表現,說說從烏鴉身上我們明白了什么?孩子們交流:烏鴉有時聰明,有時又不知變通,有時愛慕虛榮,還上當受騙,烏鴉又無私奉獻……最后引導孩子們明白:同一個人身上有許多優點,也有一些缺點,我們要看到學習別人的長處。
四、在讀說結合中感受閱讀真諦
群文閱讀要求學生具有一定自主性,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對學生獨立思考習慣的培養,學生在群文閱讀中應懂得表達自我。教師在教學中可增加一些聽、說、讀等環節,通過幾個環節的訓練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閱讀的真諦。閱讀分為粗讀、精度、朗讀、誦讀、默讀等,教師在群文閱讀中應注重這幾種閱讀方式的結合使用。如教師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讓學生說出閱讀后自己對文章的理解。例如在進行《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教學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后,其情感必定會被感染,此時對文章理解更為簡單。教師此時可結合氣氛對學生進行引導,逐漸培養學生自主理解能力。
五、結語
總之,群文閱讀是對傳統閱讀的發展和有效補充。小學語文群文閱讀主要指在閱讀過程中圍繞一個或多個主題展開閱讀,讓學生根據主題閱讀一些文章及相關書籍,教師在學生閱讀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其了解一些知識架構。群文閱讀不僅能夠提高學生閱讀量,還能開闊學生視野,提高思維能力,讓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發揮出更加積極、有效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葉和明.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新校園,2014(5).
[2]丁艷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價值及教學策略探討[J].求知導刊,2013(6).
[3]李慶忠.小學群文閱讀的價值及教學策略[J].讀與寫雜志,2012(1).
[4]曾正茂,譙先建.群文閱讀教學現狀與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4).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