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信宜市信宜第五小學,廣東 茂名 525300)
【摘要】寫作教學,首先應該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文章主要論述了從創新寫作素材積累的模式、創新寫作過程生成的模式、創新寫作技巧指導的模式、創新作文評價評講的模式等四種途徑來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方法。
【關鍵詞】創新;寫作;教學模式;寫作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可是長期以來,學生卻對寫作缺乏興趣,產生厭寫怕寫作文的情緒,寫作教學自然質量不高,效率低下。我認為造成這種局面與教師的教學模式有很大關系。一直以來,很多老師的作文教學還是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就是“講授寫作方法—布置作文題目—學生獨自寫作—老師批改評分—課堂集體評講”。這種是一種呆板、孤立、封閉的寫作教學模式,它很難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和興趣。因此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必須從創新寫作的教學的模式開始。
一、創新寫作素材積累的模式,讓學生作文“有話說”,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學生有話說才會想說,很多學生怕寫作文是覺得無話可說。解決問題的辦法是指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很多老師也注重學生作文素材的積累,但多是要求學生對“好詞好句”的積累,對“好詞好句”的積累也主要來自課文和《同步作文》等資料。這樣的積累是片面低效的,必須進行創新改革。
寫作素材一來源于生活,二來源于閱讀。
生活實踐是寫作的源頭活水,老師要指導學生到生活實踐中積累寫作素材。一是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身邊的人和事。二是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生活實踐。要求學生參加買菜、做飯、洗衣、衛生清潔家務勞動,有條件的還要鼓勵學生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教師也要積極組織旅游、參觀、義務植樹、志愿者服務等活動,從而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三是要求學生每天寫日記。只有要求學生用日記把每天所聽、所見、所做、所想、所感記錄下來,學生的觀察和生活才會更好地變成寫作的素材。
閱讀對于人生的意義以及寫作的作用毋庸贅言,語文課程標準對各年級段的閱讀量也有具體的要求,但現在許多老師對學生閱讀特別是課外閱讀的指導是模糊的無序的低效的,必須加強課外閱讀的目標性、計劃性、組織性、有效性。一是規定各年級段閱讀量和推薦閱讀書目。語文課程標準規定三、四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五、六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分解到每學期,三、四年級不少于10萬字,五、六年級不少于25萬字。閱讀書目可采取自由選擇和教師推薦相結合的形式確定,教師每學期向學生推薦2—3本適合其年齡段閱讀的優秀圖書。二是在教室設立圖書閣,提供學生收藏圖書、交流圖書閱讀的平臺。圖書閣指定學生負責,圖書入閣,借還圖書實行登記制度。三是開設專門的閱讀分享課。閱讀分享課每周一節,課堂內容和組織形式為:先小組內(事先分好6人為一個小組)輪流分享,分享的內容一般是讀了什么書(或者什么書的那些章節)、書中講的是什么、讀書的感受是什么、摘抄了哪些好詞好句,然后各小組推薦一名同學代表小組發言分享,最后由老師作簡單點評總結。這種有計劃、有組織的閱讀指導,能讓學生起到互相監督、互相鼓勵的作用,學生閱讀自然興趣盎然,閱讀積累便有了保障。
豐富的生活實踐和閱讀體驗,讓學生作文“有話說”,學生不再怕寫作文,自然有寫作的興趣。
二、創新寫作過程生成的模式,變學生“要我寫”為“我要寫”,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傳統模式下的學生寫作生成過程是,學生根據老師布置的作文題目在規定的較短時間內(甚至是嚴格的限時)寫完作文上交。如寫《我的爸爸》,學生憑印象、憑想象就完成作文。這是一種封閉、孤立的寫作過程生成模式,是一種被動的“要我寫”的寫作生成過程。這種寫作過程生成模式下寫出的作文,學生缺少直接觀察事物,參與生活實踐的真實體驗,寫出的作文必然是空話、大話、套話,缺乏真情實感;這種寫作過程生成模式下寫出的作文,學生“閉門造車”,沒有通過調查、采訪、查找資料等方式占有材料,寫出的作文必然空洞無物;這種寫作過程生成模式下的寫作,學生獨自完成,沒有與其他同學合作交流的活動,不能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品質。這樣的寫作訓練,很難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是一種高耗低質低效的寫作生成模式。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已經不提“40分鐘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習作”的要求,實際上除了某些測試性考試的作文要求限時作文外,大多學習性寫作都不應該嚴格限時作文,而應該提倡“活動寫作”。
粵教版高中《語文》主編陳佳民教授對活動型寫作是這樣定義的:“活動寫作就是布置一項任務,設計一個活動,用任務引領寫作,通過活動組織寫作。”例如同樣是寫《我的爸爸》,可以先布置活動任務:親自采訪爸爸,了解爸爸的經歷和思想;采訪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了解她們對爸爸的看法評價。然后根據采訪所得并結合自己的了解和認識寫作。活動寫作還在于通過設置或利用某些活動,如游戲、表演、演講、競賽、生產勞動、體育活動、參觀旅游、志愿服務等,布置具體任務,讓學生采用觀察、體驗、調查、采訪、查資料等形式,通過互動、合作、交流的方式去完成寫作。例如我曾利用學校組織學生到湛江湖光巖旅游參觀活動的機會,布置了一次“活動寫作”,其寫作過程生成的模式是這樣的:出發前先布置寫作任務——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寫一篇介紹湖光巖的文章;然后設計好活動——參觀游玩時觀察湖光巖的地貌特點,游玩回來之后小組成員分工合作通過采訪、上網查資料等方式了解湖光巖特殊地貌形成的原因,了解湖光巖近年來的發生的變化及其原因,了解世界上其他地方還有哪些同一種類型的地貌,最后小組成員通過交流合作,把觀察到的現象,查找占有的資料形諸筆墨寫成文章。活動寫作的這種寫作過程生成模式是一種開放性的寫作模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全方位啟發學生的多元化思維和獨特體驗,注重提高文學素養的同時,增強學生收集整理素材以及解決社會生活問題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樂于“合作、交流、分享”的精神品質,并且讓學生覺得寫作就像玩游戲、搞活動一樣簡單有趣,學生自然樂于參與。活動寫作使學生寫作從“要我寫”變為“我要寫”,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寫作的興趣。
三、創新寫作技巧指導的模式,讓學生“學會寫”,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傳統的寫作技巧指導模式主要是老師通過課堂講授或通過優秀課文的講解引導,這些模式經過實踐證明是有用的有效的,但抽象的講解很難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還應在傳統寫作技巧指導模式的基礎上增加教師“下水示范引領”的模式。
要想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教師自己首先要對作文比較感興趣,而且要敢于下水示范。教師自己動手下水寫作,給學生進行積極的示范,實踐證明,這是一種指導學生寫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師自己動手寫作文,可以對題目的難易程度進行良好的體驗和準確的把握,而且還可以將自己在寫作過程中是如何審題、立意、構思,如何將自己的態度和情感融入寫作當中,以及遇到的各種困惑等告訴學生。這樣的寫作指導具體可感,也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能吸引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生的作文相比,教師作文的篇章結構相對來說比較嚴謹,用詞也比較準確,這些優勢剛好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寫作欲,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有效的寫作練習。另外,教師作文中難免也會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老師正好利用這一點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對自己的作文進行評改,讓學生找出教師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辦法。這樣,學生在對教師作文進行批改和評價的過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啟迪,可以大大增強寫作的勇氣和信心,產生濃厚的寫作興趣,進而逐步提高作文寫作水平。
四、創新作文評價評講的模式,讓學生感覺“寫得好”,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傳統的作文評價評講模式是:老師對每一篇文章進行眉批總 批,評定分數;然后課堂集體評講,講優點,講不足,講寫法,朗讀優秀學生作文。這種評價評講模式完全是老師主導下的模式,完全忽略學生的主體作用,其結果往往是教師在講臺上大講特講,學生在臺下昏昏欲睡,完全提不起興趣。因此必須創新作文評價評講的模式。
一是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把傳統的單單由老師評改變為學生自評、學生小組內互評,老師評相結合的方式,尤其應該提倡學生小組內互評的方式。具體做法是:把學生分成6人小組,先小組內交換作文閱讀,然后小組成員互評,選出組內優秀作文,接著每組派一代表在班中朗讀,點評交流,最后老師再選典型文章作點評。引導學生進行作文互評,能很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真正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這種需要正是學生在精神上特別強烈需求的。”引導學生互評作文,正是為學生提供了發現、研究、探索的空間,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激發了學生作文的濃厚興趣。
二是作文評價主要進行正面的激勵性評價。傳統的作文評價是老師給出一個具體的分數,指出作文的優點和缺點。其實教學特別是小學的教學并不是為了培優培尖,而是使每一個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為什么一定要打一個分數分出三六九等呢?因此,除一些必要性的測試式作文以外,其他的作文我都不給學生打具體的分數,評點也是鼓勵為主。對于小組互評,我也是要求學生主要找出同學作文的優點進行分享交流。對于寫作水平較高的學生如此,對于作文水平較低的學生,教師更要善于發現其作文中的點滴可取之處進行放大,進行充分的肯定和贊揚。著名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奧秘不在傳授,而在激勵、喚起和鼓舞。”每個學生都有爭強好勝的天性,都有渴望成功的愿望。作文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學生覺得自己能“寫得好”作文,就會生產生巨大的滿足感,從而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和寫作興趣。我教過的一個學生,一開始各方面表現都不好,作文也沒有哪一次完成的。在某次的作文小組互評中,小組同學推薦他作文中的“爸爸看到試卷,一語不發,冷冷地看著我,目光像鞭子一樣”寫得好,我抓住機會大力地表揚他:“觀察細致,感受體驗真實深刻,語言表達形象傳神”,肯定他有能力寫好作文,鼓勵他再接再厲,爭取更大進步。以后的每一次作文,我都盡量找出他作文中的閃光點進行表揚鼓勵。他對寫作漸漸產生了興趣,作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各科的學習乃至各方面的表現也有了很大進步。正面的鼓勵性評價確實是治療學生厭寫作文,激發寫作興趣的良方,老師為什么要吝嗇自己表揚的語言呢?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小學生的寫作興趣,老師可以大有作為,從創新傳統的寫作模式入手,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陳佳民.高中語文要加強寫作教學[J].語文月刊,2011.2.
[2]孔令建.激發學生興趣變作文課“要我寫”為“我要寫”[J].華夏教師,2013(1).
[3]司曉慧.靈活運用評價方式激發學生寫作興趣[J].黑河教育,2012(8).
作者簡介:陳曉麗,女,1973年生,廣東信宜人,信宜市第五小學高級老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