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東莞市虎門外語學校,廣東 東莞 523900)
【摘要】習作不僅是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構成,而且還是其開展教學的難題所在,特別是習作評改,讓語文教師尤為頭疼。《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不僅要注重學生修改作文情況的考察,還要密切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內容、過程與態度;需積極引導學生互改與自改,取長補短,促進彼此間合作與了解,共同提升寫作水平”。至此,教師要教于學生“改什么,怎么改,評什么,怎么評”的方法,需強化指導。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習作評改;指導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習作實際教學中,需注重引導學生在相互修改與自我修改的過程中提升自身寫作能力。要積極鼓勵、引導學生多進行互改與自改,做到取長補短,提升彼此合作與了解,共同提升寫作水平。另外,還明確指出,教師除了要重視對學生修改作文的情況進行考察之外,還要注重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內容與調度。由此可知,在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中,需積極引導學生修改習作。
一、指導學生自行評改
教育家葉圣陶層指出:“修改文章的權力應先屬作者本人,教師僅需給予指導與引導,對于究竟怎樣做,則由學生自己來思考與決定……最終養成良好改的習慣與能力。”在實際習作教學中,不僅要對學生寫作的能力給予培養,而且還要對其自己修改習作的能力進行培養;除了要將寫好習作的技巧與方法教于學生之外,還要將學生修改習作的方法、方式教給學生。將修改習作的權力交還于學生,以此來增強學生寫好作文的勇氣、興趣與信心。進而養成認真習作與修改的好習慣,促進自身作文水平的不斷提升,使學生真正成為習作的領導者與主人。
首先,將修改符號的正確運用教于學生,此乃學生評改的基礎與前提。教師需將各種修改符號教于學生,如留空號、后移號、分段號、顛倒號、增補號、復原號、續接號、移位號及刪除號等,另外,還需做到符號統一。依據現實情況與需要,明確改病句、改錯別字的相關標記。其次,將批改方法教于學生,此乃實現學生評改的關鍵。要想較好地評改一篇習作,首先需要將之熟讀,細致了解其內容。而后從五方面去挖掘與感受:一是感受文章的主旨內容切題與否;二是感受段落層次清楚明白與否;三是感受句子通順連貫與否;四是感受字詞運用準確與否;五是感受標點符號正確與否。綜合起來,便是要做到“刪、改、增、調”:刪就是將那些多余的、重復的字、標點、段、句、詞等刪除,另將與文章主旨、中心不相關內容刪除;改即為將錯誤的標點、段、句、字等改正;增即為將文章中不完整或不充分、不具體的地方,補充完整,使之連貫、有序;調即將文章語序、詞序錯亂的地方調整連貫與通順。再次,教學生寫評語,此乃學生評改之難點。結合習作相關要求及閱讀感受,來進行評語寫作,可一邊修改,一邊旁批,可勸誡、可質疑、可啟發、可贊美。寫旁批目的在于對相應位置處的句、段、字、詞等進行評價與分析,解決局部與個別問題,提升學生的分辨與區分能力。最后,學會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改,然后教師再評改。學生會用修改符號,指導怎樣修改與寫評語,教師便可放手,讓學生自己修改自己的習作,以此為后續的互改奠定堅實基礎,然后教師再進行最終的評改,此時,除了要品評習作,還要對學生修改情況給予肯定,指出其中所存問題,以便下次修改時,能規避、改正與注意。
二、指導學生相互評改
(一)小組內相互交換評改
教師需積極引導學生,從多角度來品讀文章,做到取長補短,互相進步。比如可進行小組批改,可將班級學生分成小組,通常為四人或六人為一組,圍坐,對別人的習作進行注意批改。先疏通習作的文句,然后結合教師要求,對其優劣進行評論,最后寫出評語。對于評語內容而言,可劃分為“特定內容”與“常規內容”。所謂常規內容就是每次習作均應該有的帶有共同性的內容,比如主題恰當、書寫整潔、層次清楚及語言通順等。而對于特定內容,實際就是教師依據每次習作的相應特點,所提出的不同要求以及習作創新的地方。當完成批改護,需要將批改者姓名簽于習作上,另附帶批改時間。當相互批改后,再結合同學批語,對自己的文章進行閱讀,如若其中存在不同看法,則可商榷。此外,教師還可組織學生進行同桌互改,通過這樣的相互交流,對于學生習作水平的提升更加有利,另外還能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
(二)小組間輪換評改
當采取小組形式評改一段時間之后,學生已經從中掌握一定程度的評改技巧之后,便引導學生于組與組間,以一種輪流交換的方式進行習作評改,逐步擴大評改面,組織見面,以循環形式來修改,在此過程中,學生可多讀習作,多進行修改,不僅可以增長見識,而且還能相互學習,做到取長補短,這對于學生習作評改能力的提升具有促進作用,在寫評語時,還有助于自身表達能力與語言組織能力的提升。
(三)隨機評改
當采取小組間輪換評改方式一段時間之后,便可進行隨機修改。教師可把習作以隨機方式,發放給學生,學生可互相批閱,教師制定批閱要求,即:1.速瀆。閱讀習作,看其是否偏題或離題;2.細讀。畫出病句,圈出錯字,不修改;3.三讀,寫出優點與不足,簽名;4.完成一份后,可隨機進行交換,然后再進行批閱,一節課需看完三到四份的習作,經一段時間后,可將批閱份數適當提升。
互改習作不僅有助于教師負擔的減輕,擴大學生的受教育面,能夠以一種面對面方式來商榷,而且對學生修改習作的能力具有促進作用。另外,在互改當中,學生可取長補短,集思廣益,提升寫習作的興趣與修改習作的能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乃為整個課堂的引導者,其不能完全脫離于對學生習作的修改,需要對學生互批習作的范圍與頻率給予限制。不可將批改均放手于學生,需要將自改與互改緊密結合起來,將教師批改與互改結合起來。此外,還要把控全局,積極引導學生掌握修改技巧與方法,最終提升學生的習作水平。
參考文獻
楊一梅.有效指導小學高年級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的研究[J].語文學刊,2015(11).
作者簡介:廖軍,1975年生,廣東省東莞市人,小學高級教學,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小學語文。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