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武威市第九中學,甘肅 武威 733000)
【摘要】閱讀和寫作是語文學科的主要內容。閱讀理解是寫作的基礎,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基本路徑。本人結合多年來自身的教學經驗,論述了初中生如何從古詩文閱讀鑒賞中提高寫作能力。
【關鍵詞】古詩文閱讀;初中;寫作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寫作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環,寫作也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書面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和寫”是兩個重要、互為輔助的語文能力,特別突出地體現著一個人的語文能力和基本的人文素養,因此作文教學必須與閱讀教學緊密結合。
葉圣陶認為:“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內,一個是出,從內到外。”在語文教學中,讀和寫是相互促進、互為輔佐、相輔相成的兩個語文必須手段,豐富的大量的學生閱讀,是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的積累性基礎。而古詩文往往以優美精準、蘊含凝練的語言面貌呈現,寥寥數語便能使不同的讀者引發出不一樣的感受,因此,將古詩文閱讀作為提升學生作文能力不失為一個行之有效教學途徑。
一、在古詩文閱讀中培養語感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語文教學要重視累積、熏陶和培養語感。”閱讀是形成語感的基礎,語感的過程是對于文本的感受和理解,閱讀中的語感主要是源于文本對人體感官的刺激,在閱讀中的語感更富有感受性和理解性。通過古詩文閱讀,學生可以累積語言并形成語感。
在古詩文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把文本中的語言靈活吸收并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可以通過閱讀訓練形成良好的語感體悟。我在日常教學過程非常注重學生多閱讀多背誦名家名篇環節,旨在閱讀背誦中使學生積累大量優美精彩的語言,讓學生認真品味,同時談出自己的閱讀感受。我引導學生學習古詩文,我不認同讓學生照搬輔導類書籍中生硬翻譯去機械識記,而是啟發他們依據自己的生活閱歷去理解作品內在意蘊,開啟藝術假象嘗試與古人進行心靈對話。這樣引發的閱讀后的心靈共鳴,學生往往會因識記深刻、想象豐富而善于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中,又進一步提高寫作能力的積極意義。譬如在課堂學習《記承天寺夜游》一文時,大多學生對“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一句體會尤深。一個學生進而與教者談到:她曾遇到早戀等問題,和父親月夜散步交談時,那夜的景致恰如其課文中蘇子所遇的空明,于是她對那夜獨特的游走便深有感觸。她講出自己的感情和課文學習靈動感覺后,受這種靈動學習的實情帶動,她的作文寫作也隨之產生富有靈感的語言聯想,靈動語感感應下,她作文寫作變得輕松起來、豐富起來。
二、從古詩文閱讀中借鑒、學習寫作方法
閱讀文本重要在學習理解文本內容,重點應學習作者語言表達技巧。通過古詩文閱讀,教師要使學生懂得如何立意、如何確定中心、如何遣詞造句、如何準確而精煉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閱讀先決下,學生可以先將文本中認為有益于自己寫作的材料記錄下來,進行歸類整理,側重學習作者的立意方法和寫作切入點,使之成為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必要的寫作啟發點。借鑒或者模仿經典古詩文的寫作方法,學生自主創作必不可少,主動尋找豐富的寫作內容,并把有借鑒意義的寫作方式靈活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方實現了古詩文學習的啟迪作用。
古詩文閱讀可以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結合文本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反復閱讀、附帶感情閱讀,順勢引導學生展開詩文聯想,不拘泥于句讀,多角度、多方面加深對文本的透徹把握,引出有益于全面了解作品內涵的積極思考,以拓寬對作品的新認識、再認識。全面認識作品與作者,多角度放寬學習思維,已經是輔導學生展開發散思維的好舉動,值得語文學習中給予重視、或者提倡。
方法來自不斷學習、反復體會。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品讀,學習作者的行文技巧,對文章中的修辭和表達方式進行分析,側重啟發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或者某種有補益于思維的技巧。《魚我所欲也》是孟子的一篇正反論證結合舉例論證的典范議論語體,學生通過學習,理解了什么是正面論證、反面論證后,完全可以放手讓模仿從正反兩方面對比論述生活學習中千姿百態的問題,還可借助“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之例證,在自己的文章中隨機、適當加入貼切的舉例,學以致用,比照中提高學生論辯的行文能力。
三、在古詩文閱讀中積累語言運用
教育家葉圣陶對學生閱讀后必要的仿寫有深刻見解:“如果學生能夠善讀、多讀,勢必深受所讀書籍文章的影響,不必有意模仿,而思維與技巧自然能得到提高。”學生要通過古詩文閱讀積累寫作材料,如果沒有生活,缺少充分的閱讀積累,勢必寫不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畢竟只有量的積累才能達到質的飛躍。在古詩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注重語言積累、素材積累,要求學生把優美詞語和精妙的句子摘錄下來,融會貫通,以備恰當貫穿其寫作運用當中。
有為數不少學生在作文寫作時總會覺得難以下筆,究其實,集中結癥是因為在他們頭腦中缺乏積累充分的作文素材,缺乏語言書面表達敏銳語感,也缺乏生活觀察體悟。完成作文的首要一步是獲取豐富材料,在獲得基本材料基礎上才能實現有話可說、言之有物。一個學生如果在閱讀中非常注重積累大量的有益于拓寬寫作思維的素材,注重語言吸收、消化,具備活躍的語言表達思維、嚴整的邏輯判斷,那么他在行文時便可基本實現駕馭文體得心應手、遣詞用語恰切準確了。
文無定法,寫作活動重在訓練和反復嘗試。學生學習中的閱讀至為關鍵,是等同于認識生活、感受生活一樣重要的感性思維活動。魯迅說過:“文章應該怎么做,我說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練習,此外并無心得或方法。”在語文教學尤其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古詩文閱讀積累并感受作者的創作技巧、情感表現,適時加以深入指導,鼓勵學生積極應對寫作實踐;教師還應該在古詩文閱讀中培養學生具有創造思維習慣,豐富學生閱讀想象、理解,拓寬閱讀范圍,注重寬廣閱讀、深層探究問題的嚴謹學養形成,活躍其藝術理解,指導學生因教學板塊或進度嘗試寫出具有各自特色的作文,讀寫共進,以讀促寫,以寫加大閱讀,使學生寫作能力在古詩文閱讀教學中得到有效開發提高。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