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啟東市第二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啟東 226200)
【摘要】語文在塑造學生語言、邏輯思維和心靈性格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義,具有其他學科不具備的教學優勢。因此,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提升一直深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新課程改革大刀闊斧地開展起來,各種新穎的教學方法、方式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語文生活化教學方式就在這種背景下走出幕布,登上中國教育的歷史舞臺。
【關鍵詞】語文;生活化教學;手段途徑;現實意義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新課改的深化和廣泛推廣,讓我國的語文教育方式變得更為新穎,教學理念上也更注重學生的體驗和人生規劃,教學模式上也更側重于對學生能力的全方面培養。但是,仔細地審視我國的語文教育卻能發現目前我國的語文教學仍存在著許多無法清除的詬病,比如過分地注重語文知識的考核以及語文技巧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語文學習情趣以及語文知識的實際運用的教育。這種教學方式缺少了對學生感性生活的關注,過于注重語文課本教材,導致我國的語文教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脫節,語文教學內容中存在的靈動感瞬間蕩然無存,語文課程也變得愈發枯燥乏味,這樣就使語文教學在教材的世界中孤獨徘徊,沒有融入學生的生活當中去。由此可見,將語文教學變得生活化,逐漸實現語文教學的生活化在我國的語文教育中開始變得重要起來。
一、語文生活化教學的現實意義
(一)語文與生活之間具有天然、本質上的聯系
語文中包含的表達、閱讀等能力的培養是人類生活中使用最普遍、最基本的生存技巧??梢?,語文與人類的生活之間具有不可磨滅、密不可分的聯系。這種聯系是天然的、本質的。語文作為反映生活的一種特殊形式,是記錄、描述生活,傳承生活的基本途徑。無論什么文學作品,何種語言文字,其創作的根本都是來自于人類的生活軌跡。反過來,每一部文學cmH1u7xkNBvtyjwyYHpw/Q==作品,每一句語言文字,它表現的都是人類生活的點點滴滴,其以不同的表現方式、組合技巧表現出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中人們的生活狀態和社會狀況。正是因為這樣的文字記錄、語言表達,使人類的歷史發展進程完善地傳承下去,成為歷史與人類文化的載體。
(二)生活化是語文教學自身發展的要求
語文這門人類教育課程,其本身就具有工具性、思想性、規律性的存在特點,這些語文學科的性質特點決定了語文教學必須走上生活化的教育道路。首先,語文作為人類教育和學習知識的基本工具,沒有它人們就無法在社會上生存下去,更談不上實現自我人生價值。因此,人類要想真正使用好語文這一工具,就必須要走進生活當中去,在學習中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其次,語文作為一個交際工具,它所表達的是人類真實的思想。人們的每一個思想都是源于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每一個決定,遭受的每一個困難,遇到的每一個場景。可見,生活中的每一個思想都是語文的直接體現。最后,語文作為一門語言課程,其展現出來的是人類在語言上的思想結晶,其具有一定的學習規律和方法,而這些學習規律和方法均是人們生活經驗的總結。綜上,將語文教學生活化是語文這門語言課程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符合其自身發展規律的。
二、生活化教學法還是在語文教育中的具體運用
(一)將生活化教學理念合理地融入課程環節設計當中
課堂環節作為語文課程開展的實施基礎,也是生活化教學方式運用的基本前提。因此,語文教師在備課階段應該將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充分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首先,啟用新穎的教學引入。興趣永遠都是最好的老師,并且良好的開端也是成功的一半。如果生活化的語文教學課程中的引入設計合理的話,就能抓住全體學生的思維起點,引導整個語文教學過程。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入的時候,教師應該要注意做到引入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自然貼切,緊扣本節課程的主題。其次,設計合理的生活化提問環節。在課堂之中插入提問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調動學生的思考積極性。但是,教師提出的問題一定要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面向全社會。最后,注重語文知識向生活化知識的延伸。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一定要將生活知識與語文知識進行高效地融合,通過不同的文學作品對學生進行實際意義的生活教育,以此實現語文知識在生活中的現實意義。
(二)靈活運用生活化教學資源來擴充語文教學內容
語文作為一門特殊的語言課程,每一篇文學作品都能起到熏陶學生愛國情懷,培養學生文學氣質,完善學生高尚品質的作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單方面的個人發展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了,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要求我國學生必須從“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的發展和完善自己。但是,語文教材和課堂之上的教育資源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當代學生的發展需要了。由此,新課改指出,一切有助于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可夠教師利用的精神材料、物質產品都屬于教學資源。只有靈活使用,多元化運用這些從生活中提取的教學資源才能完全解放學生的頭腦,開拓學生的學習空間,使學生的學習范圍得到無限制的擴大,讓學生從生活當中得到真正的人生教育。
三、結論
綜上所述,社會生活作為語文知識的發源地和滋養地,同時也是語文知識充分發揮作用的場所,兩者之間本身就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梢?,在語文教育中,是不能脫離生活談語文,脫離語文過生活的。因此,語文教師應該從宏觀的教育理念出發,積極樹立語文教育生活化的教學觀點,在語文課堂之上積極地引用生活知識、生活技能,在生活之中充分發揮語文的工具作用。讓學生學習的腳步不停留在知識的理解之上,被困在固定的教材之中,讓學生的學習蔓延到社會生活當中去,讓語文與生活之間實現高度的有機融合。
參考文獻
[1]葛煜斐.生活化語文閱讀教學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4.
[2]譚秀媛.生活化教學的反思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1.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