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肥城市龍山小學,山東 泰安 271600)
【摘要】誦讀經典成為時下人們體驗生活、品味生活的重要方式。隨著經典誦讀這一浪潮的興起,各個學校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了誦讀比賽。就小學語文來說,開展國學誦讀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對于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有著重要作用。借此,本文對國學經典的誦讀展開了討論。
【關鍵詞】國學經典;誦讀;一生受用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誦讀經典,相當于和一位充滿智慧的老人交朋友,輕松地接受他的教誨,吸取他的智慧。廣聞博覽、飽讀經典的人,眼界遠大、胸襟開闊,這就是古人所說的“見識”,也是現今所謂的“文化教養、涵養、修養”。要啟發理性、開拓見識、陶冶性情,“讀經”是最簡單、最有效、最便捷方式,最智慧的選擇。我們讓孩子從小廣泛誦讀各類經典,就是讓孩子在一生的黃金記憶期儲備好令她一生受用的東西。
一、國學經典誦讀的必要性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我們向來以仁義禮智信而引以為傲。歷史上也曾經有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向人們傳遞著這些傳統美德。對于孩子們來說,在他們剛剛踏入校園開始汲取知識的時候,正是需要我們祖國的國學經典、傳統美德的時候。學國學,誦經典的重點并不在于知識上為課堂教學拾遺補闕,而是與孩子們補人文修養這一大課。讀書明理是為了人倫之道的做人道理,讓人們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藝術,強化以心換心的人際協調能力。
二、國學經典誦讀的方法和過程
(一)激發孩子走進經典閱讀經典的興趣
國學經典大多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現出來的。對于剛剛上學的孩子來說學習有難度。所以就需要老師采用多種活潑生動的形式來開展國學經典的教學。例如,我在給孩子教學《弟子規》的時候,就經常把一句句話轉化成一個個場景或者是一個個故事,這樣孩子不但容易理解,也容易記憶。
(二)遵循好讀書,不求甚解的原則
小學生誦讀經典應遵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師做粗略地講解或提示,讓學生在粗知其大意內容的基礎上再熟讀成誦。讓學生把目視、口誦、耳聽、心想四者結合起來,再通過瑯瑯上口的反復吟誦,有效地提高誦讀的效果。
(三)不同學段選擇不同的國學經典內容
國學經典的誦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例如第一學段的孩子可以先讀《三字經》等這些蒙學書;第二學段的孩子可以選擇背誦《大學》《中庸》和大量的古詩詞;第三學段繼續背誦大量古詩詞外,可選擇背誦《孟子》《古文觀止》中的精篇名段。其次是優秀的散文、優秀的外國經典讀本、童話寓言等,最后還要涉及一些國學精粹,如我國的《西游記》《紅樓夢》等名著。
(四)提高學習的效率
要提高誦讀效率,首先要得到時間的保證。每天早課前用二十分鐘讀經典,其中拿五分鐘復習前一天的內容,然后用十五分鐘讓學生讀新內容,為了及時鞏固,每節課前課后可用一兩分鐘溫習一遍,照這樣下去,一篇課文當天內至少可以就讀二三十遍,孩子們基本能背誦了,即使不能背下來的,等到第二天早上再復習五分鐘,學生就能牢牢記住了。
三、國學經典誦讀的效果
(一)通過堅持誦讀國學經典,提高了孩子們的道德修養和人文素養
我班的小瑞同學,習慣特別不好,不愛護書本,一本新書在手里幾天就變得又臟又亂。于是我讓他背“列典籍、有定位,讀看畢、還原處”。不光要能背,還要能講出這句話告訴他的意思,從此他就“照章”行事,每當有學生出現亂丟亂扔現象時,我就讓全班孩子將上面那一句背給他們聽,這方面的壞習慣就漸漸改掉了。經過兩年的誦讀實踐,我班的孩子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逐漸得到學校一些老師的認可,還得到家長們的支持和贊同。
(二)通過國學經典誦讀,增加了孩子們的識字量
在小學低年級誦讀國學經典,可以明顯、快速地增加識字量。比如我班的孩子一年級下學期通過誦讀《三字經》《弟子規》等,一學期下來即認識近三千個漢字,在我班誦讀國學經典兩年,即可自然輕松認識一兩萬漢字,如果僅和學課本相比,相當于超過小學六年級的識字水平,自然為孩子閱讀其他書籍時掃清了許多字詞障礙。
(三)通過國學經典誦讀,還提高了孩子的文化素養
我班經過近兩年時間的探索和實踐證明,通過經典文化的誦讀,可以大為提高孩子文化知識素養,我覺得國學經典誦讀給學生帶來最大變化的就是語文能力的提高。例如現在一接觸到古詩詞,孩子們只需在反復誦讀、吟誦中的過程中,就大體能把握詩的大意,能區分詩的題材,還能輕松地找出韻腳字、劃出詩詞的格律等,有時還能模仿著寫一些小詩。
四、國學經典誦讀的感想及體會
國學教育的開展,使得學生學習經典文化的興趣不斷增長,而古典文化的浸潤也使得學生的人文素養不斷提高,古文造詣越來越深。如今,我們的班級處處彌漫著經典的氣息,洋溢著國學的墨香,讓人強烈感受到一種濃重的傳統文化氛圍和書香雅氣。學生在濃濃詩書墨香的校園里耕讀著,詩書禮樂成為他們成長的助推器。它所影響的絕不僅僅是學校、學生與家長,更影響著社區乃至整個社會。在以后的教學生涯中,我將繼續探尋國學教育活水源頭,做出國學教育的大文章!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