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淡水新橋小學,廣東 惠州 516211)
【摘要】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應為提高學生道德品質(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發揮積極的作用。由此可見,語文教學不僅僅只是局限于給學生傳授知識,對學生的道德品質的培養也同樣重要。“學語文,就是學做人”,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給我們留下的至理名言。紅色教育指教育主體以中國共產黨誕生以后領導人民在革命、戰爭、建設和改革實踐中為黨、國家和人民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先進人物、事跡、紀念物、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先進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對教育客體進行理想信念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具有創造性的教育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有責任將紅色教育滲透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
【關鍵詞】挖掘;紅色教育;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挖掘教材資源,關注紅色教育
語文作為人文學科,在滲透紅色教育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們的教材中雖然沒有直接表現出紅色教育,但是卻通過革命先輩的事例,無形中將紅色教育滲透進了課文中。例如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十六年的回憶》,課文以回憶錄的形式將作者父親李大釗同志遇害前的經過寫得很詳細,無形中讓我們感受到了李大釗同志為了革命事業不惜犧牲自己,堅韌、無私的高尚品格,這也正是紅色革命精神的體現啊!
隨著祖國的強大,語文教師有責任和義務通過自己的教學,使學生在感悟語言文字的同時認識革命,尊重革命,欣賞革命,讓學生在語文教材中,關注紅色教育,感受紅色教育,學習紅色教育。向革命先輩學習,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困難,使語文教學成為學生學習紅色教育的途徑,滋養他們身心健康地成長。
二、積極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感受紅色教育
紅色教育是觸及價值觀的教育,是滋養靈魂的教育。在語文課上,除了閱讀課文內容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情景表演、分角色朗讀等各種方式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感受在“革命戰爭”中革命先輩的各種情緒,體會其中的慷慨激昂和視死如歸。在實際體驗的背景下,更能讓學生理解革命先輩挑戰自我、超越自我、挑戰極限、奉獻社會的崇高精神,進而學會自尊、自立、自強。如在教學課文內容時,教師可結合課文內容組織一次體驗活動,讓學生通過互聯網、電視等工具,觀看或閱讀紅色經典故事,然后在課堂中分享自己的感受。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了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無私奉獻的精神,從而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在課外,教師要引導學生觀看《建國大業》《建黨偉業》等紅色題材的電影,運用口、耳、心去學習紅色教育、感受紅色精神。
三、加強習作教學,滲透紅色教育
學生通過閱讀,確實可以獲得真實的感受和真摯的情感,但是若沒有及時地將其表達出來或凝結成文字,在短時間內,就會消解、淡化。而捕捉這種情感的蓄積點,通過表達、練筆將這種體驗、感悟積淀下來,久而久之就凝結成了學生的思想,化成行為能力。眾所周知,文章是傳情表意的,歌頌正義,贊揚善良美好,是文學作品的主題。小學作文的訓練,也應圍繞這一些來進行。在作文教學中,引入紅色教育題材,可以促使學生感受紅色精神,從中體會祖國的偉大、和平的可貴、革命的可敬,體會革命的意義。教師在平時的作文教學將紅色教育的內容滲透進去,讓學生自覺接受紅色教育,學習我們國家的革命歷史,體會革命精神。
寫作中的紅色教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順著學生的思路來做文章。例如:寫一位你最尊敬的人或英雄人物,我們可以通過觀看視頻,查找資料,同桌互相交流的方法,去了解自己尊敬的人或英雄人物。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更加熱愛祖國,熱愛和平,增強學生的自豪感。
四、拓展延伸,利用課外閱讀對學生進行紅色教育
語文教學有極大的拓展空間。在語文教學中,學習完課文之后,可以對課文進行拓展,指導學生選擇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名著、書刊進行閱讀,有意識地進行紅色教育的課外延伸。除了必學課文之外,選讀課文中也有許多的紅色經典故事,而每一個故事都蘊含著自己深刻的道理。例如:《金色的魚鉤》,通過一個老班長在長征途中為了把三個小戰士帶出草地而犧牲的故事,讓學生受到傳統的紅色教育,學習老班長舍己為人,忠誠于革命的偉大精神。此外,閱讀課外書籍也能體現紅色精神,對學生進行紅色教育。例如:《紅巖》《林海雪原》《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紅色經典故事,都滲透著紅色教育。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體會紅色精神,在指導時將紅色教育滲透進去,體會作品的人物對祖國革命事業的奉獻、對革命的堅定不移,用他們的紅色教育來影響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體會紅色精神
紅色教育滲透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我們還可以適當開展一些教學實踐活動和語文主題活動來進行紅色教育。“百聞不如一見”,聽得再多也好、知道得再多也好,如果沒有親身體驗,永遠無法感受那種為了祖國和平、民族團結而奮勇向前、堅韌不拔的精神。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接受紅色教,體會紅色精神,可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自感受革命。例如:在五六年級開展“感黨恩、跟黨走”教育,側重于開展針對性強、形式活潑、具有特色的“紅色”主題隊會;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聽革命傳統報告;參加扶貧助殘等豐富直觀的教育形式,把自己的成長自覺地同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結合起來。
通過不同年級段進行的紅色教育,讓學生在紅色教育的指引下,培養自己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培養自己愛國主義思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
總之,作為語文教師,除了教授文中的“硬性”知識之外,也要在教學中,滲透紅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除了讓學生在快樂創造中學習語文,也讓學生在學習語文中,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學會愛國。教師在對待紅色教育的態度上要言傳身教,讓學生體會到紅色教育的真正意義,積極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其人生價值,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增強學生對生活的信心和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懂得愛國、愛家、愛自己,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楊金雪.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生命教育[J].讀天下. 2016(24).
(編輯:李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