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的形勢下,數字化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愈發(fā)廣泛。數字化技術是建立在計算機、互聯網技術上的科技,數字化技術在教學中以多媒體教室為典型代表。因此本文針對如何運用數字化技術構建語文課堂教學新情境進行研究,首先對于運用數字化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意義進行說明,并分析當前數字化技術構建語文課堂教學新情境的運用現狀,在此基礎上,對數字化技術構建語文課堂教學新情境的具體應用展開分析。旨在進一步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激發(fā)小學生對于學習的濃厚興趣。
【關鍵詞】數字化技術;語文課堂;教學新情境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運用數字化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意義
將數字化技術應用于語文課堂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能夠幫助教師進行備課,教師利用數字化技術,使教學內容融入新鮮血液,使課堂更為活潑生動,教學更具有個性化和針對性。同時運用數字化技術到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激發(fā)小學生對于語文的熱愛,通過新穎的數字化技術吸引小學生的興趣,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能夠積極地探索語文知識,在調動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之后,語文課堂教學更為有效。
二、數字化技術構建語文課堂教學新情境運用現狀
當前利用數字化技術構建語文課堂教學情境中,尚且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而這主要表現在語文教師對于數字化技術的認知掌握程度相對欠缺。部分教師無法及時轉變教學理念,且面對巨大的網絡信息資源庫,教師無法準確判斷信息是否具有教學應用價值,或者對于信息的使用缺少時效性等。因此教師必須及時轉變個人觀念,緊跟時代變化,豐富自身知識結構,提升對數字化技術的掌握程度。
三、數字化技術構建語文課堂教學新情境的具體應用
(一)利用數字化技術,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內涵
語文教師應當利用數字化技術,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并掌握課文的深刻內涵,增強學生語文知識素養(yǎng),使教學在濃厚的語文氛圍中展開。語文是我們的母語,承載著中國歷史傳統(tǒng)文化,而小學生正處于知識累積的階段中,學習語文知識不僅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加清晰的認知周圍世界,更重要的是能夠激發(fā)小學生的愛國情懷,通過語文課堂教學,對小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在數字化技術的支持下,結合語文課本知識的具體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建適宜的課堂教學新情境,使小學生感受文化的熏陶,進而理解課文的內涵。如在學習《革命烈士詩兩首》這一課文時,小學生通常無法理解當時的戰(zhàn)爭背景,對文章的理解程度無法深入。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室,為學生播放影視劇中戰(zhàn)爭的場面與艱難的斗爭,理解課文背后的情感內涵。
(二)利用數字化技術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訓練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是人們交流與溝通的重要工具,教師必須認識到語文不僅是知識文化的習得,同時需要對小學生語言實踐能力進行鍛煉,因此學生必須要具備扎實的語文基礎知識,并能夠為未來的學習奠定扎實基礎。將數字化技術應用于語文課堂教學新情境的創(chuàng)建中,同樣能夠滿足這一教學任務,并在教學情境中,對學生的基礎知識進行鍛煉。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以讀促寫,對小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進行提升,為學生閱讀和欣賞課文水平的提升做好充分的準備,讓小學生感悟到語文課程的語言魅力。如在學習如《江畔獨步尋花》《書湖陰先生壁》等古詩詞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下載音頻并在課堂中播放,小學生跟讀、聽寫,進而背誦。通過這一方式,小學生能夠體會到語言的韻律感和美感,在其情景下進行聽寫和跟讀,能夠使學生的基礎知識更加扎實。
(三)利用數字化技術,創(chuàng)建輕松課堂氛圍
教師應當利用數字化技術的支持,為學生創(chuàng)建更加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處于聽講的地位,只能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導致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不高,無法從學習中獲得快樂,而利用數字化技術,能夠創(chuàng)建輕松的課堂氛圍,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通過對數字化技術的利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確立,而教師則僅僅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起到輔助作用,使語文課堂活潑生動,富有獨特的魅力和情趣。如在學習《新型玻璃》這一課文時,大部分小學生對于課文中提到的玻璃很難真正的理解,導致課堂教學有效性不高。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庫,進行數據的收集,在課前收集文中所提到的不同玻璃類型,配以圖片,制作PPT、Flash動畫等教學課件,以此來將小學生引入到情境中去。
(四)提升教師運用數字化技術的能力,構建課堂情境
通過對當前數字化技術語文課堂中的應用現狀的分析可以發(fā)現,當前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由于自身知識結構相對老化,且對于數字化技術的認知程度不夠,導致無法真正發(fā)揮出數字化技術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當不斷提升個人綜合素質,主動學習更多的數字化教學相關知識理論,閱讀書籍,拓寬視野,同時接受學校組織的培訓班,在課余時間內進行練習。進而充分認識到數字化技術在教學情境創(chuàng)建中的重要性,掌握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技能,滿足當前教學對于教師不斷提升的標準。如在學習《三峽之秋》這一課文時,教師在掌握充分的數字化教學技術后,可以通過計算機互聯網,收集整理所需教學資源,并制作教學課件,其中融入圖片、視頻、音頻等技術形式,包括三峽的圖片、展現三峽自然風光的視頻等等內容。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將數字化技術應用到語文課堂教學新情境的構建中,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有助于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興趣,并對課堂教學內容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但就現階段而言,數字化技術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尚且存在不足之處。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當不斷提升個人專業(yè)素養(yǎng),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提升教學的效率,為小學生創(chuàng)建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將學生帶入到語文學習的情境中去。
參考文獻
[1]王志軍,溫小勇,施鵬華.技術支持下思維可視化課堂的構建研究——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5(6).
[2]李琴.充分運用數字化技術,向理想課堂邁進——以《我們需要科學精神》為例談智慧課堂促進語文教學個性化的優(yōu)勢[J].教育科學論壇,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