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黛玉有絕美的容顏和絕世的才情,可這些沒有給她帶來幸福,年紀輕輕就香消玉殞。其命運悲劇在引起人們同情時,也讓人揣摩她為何不能善終。她的出身、所受教育、父母早逝、成長經歷、生平遭遇等,這些都是導致其悲劇命運的外因;自身性格特征是導致其早逝的直接原因。真的是小性兒、思慮過多要了她的命?我認為是自負與自卑并存的矛盾性格讓她精神上難堪重負,最終走向死亡。本文將從女性主義角度,以波伏娃的《第二性》為理論依據著重探究這種獨特性格產生的根源。
【關鍵詞】獨立;反抗;順從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一、林黛玉這一矛盾性格的表現
林黛玉的自負,首先表現在她的恃才傲物。制燈謎,起社作詩,她都不甘示弱。在香菱向她求教作詩時,她痛快地說了一句:“既要作詩,你就拜我為師,我雖不通,大略也還教的起你”。沒有扭捏作態,有的只是對自己才情的自信。
其次,她的自負表現在對賈府人情世故洞若觀火卻又對此不屑一顧。第四十五回,寶釵建議黛玉每天吃二兩燕窩,黛玉回復她的那段話,一針見血的點出了賈府中眾多人物間的人情世故。但對賈府的人情往來,她卻并不熱心。
林黛玉的自負還表現在對金錢的淡然。黛玉除了月例銀子外,賈母還會另外送她錢花。黛玉花不著,每次得到錢時,當眾撒錢,相當高調。另外,黛玉父親去世時,是留有遺產的,黛玉就在身邊,應該告知了她,但是黛玉在賈府從未提及此事。
林黛玉的自卑在文中的表現,一是她自己常說的,父母早逝,沒有兄弟姐妹,又寄人籬下。內心深處,還隱藏著巨大自卑:身體不好。這是眾所周知的,但她自己沒有輕易提起過,諱莫如深。
二、林黛玉這一獨特性格產生的原因探究
(一)自負的原因
1.本性的自由與獨立。
黛玉本性灑脫,率真,獨立,這是閃爍在黛玉身上的可貴的女性意識。
生活中,她善于觀察,獨立思考。賈府派人來接,為了不在賈家人面前出錯,失了身份,她暗中觀察。劉姥姥二進榮國府,在大觀園出盡風頭丟盡丑,眾人笑得前仰后合,卻不敢直說,率性的林黛玉說她是個母蝗蟲。
進了賈府,自由全無,她把對自由的向往寄托在詩詞里。在詩歌中,她的思緒成了隨風飄舞的花,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2.事實上的經濟獨立者。
女性想要擺脫家庭、夫權的束縛,必須要在經濟上獨立。黛玉是《紅樓夢》人物中最富有的繼承者。她父母去世之后,留下大筆遺產,交付賈府保管。這在文中多處暗示:賈璉說過,這會子再發個三二百萬的財就好了,這個三二百萬兩是林家財產。這筆遺產,黛玉應該知道,只是她不知道數目有多少。所以賈母另外給她錢時,一向小心翼翼的黛玉才會像個土豪似的當眾撒錢,我家的錢,愛怎么花就怎么花,任性、自負。
3.良好的教養與習俗現狀沖突時,適時反抗。
賈府眾多女性中,具有反抗意識和行為的不多。小姐們礙于身份教養,面對眾多難題,選擇隱忍。黛玉不是,她的反擊是很強烈的。林父科考中高中探花,飽學之士,黛玉的啟蒙教育是他親自抓的。黛玉的思想和行為還是很有儒者風范的:無論面前是誰,無論遇到什么事(跟寶玉有關的除外)都是不卑不亢,有禮有節,謙遜低調,進退自如。對下人,不輕視,不糊弄,更不刻意去籠絡,這是黛玉在思想層面上對賈府的反抗。在周瑞家的送宮花情節中,黛玉當面把花扔到盒子里,這是對王夫人的公然反抗。
(二)自卑的原因
1.無處可尋的依靠。
女性總想著有個依靠,這個依靠沒了,找下一個依靠。所有的努力,反抗,都是為了尋求依靠。黛玉有大筆遺產,不能自由支配。有才華,不能出去工作。生存之處只有賈府,嫁給寶玉,既全了木石之愿,終身也有了依靠。
寶玉最待見晴雯,而黛玉一點都不討厭晴雯。但是寶玉也喜歡寶釵,這是不行的,寶釵一方是沖著少奶奶位置而來的。寶玉可以喜歡其他人,但第一愛人必須是黛玉,感情上的不確定性讓黛玉千焦萬慮。而寶玉他將來能干什么?他不像黛玉那樣,有大筆的遺產繼承。黛玉是看到了這一點的。她曾對寶玉說過,她也私下里替鳳姐擔憂,這一大家子人,進的少,出的多,久了,必然出問題。而寶玉是這么回答的:“管他呢,無論怎樣,反正少不了咱倆的”。擺在寶玉面前的立業之路就是參加科舉考試。黛玉對此并不熱心。一是寶玉不是讀正經書的料。另外黛玉之父是科舉及第,卻不能長壽,也許林家認為是讀書累的,古代考科舉,真是拼命讀書。那就干脆不勸他讀書,不走仕途經濟之路。寶玉這個人,是靠不住的。
那么賈府呢?除了疼她的外祖母,愛她的寶玉,忠于她的紫鵑,整個賈府對待黛玉是冷漠的。王熙鳳在她病重時,瞞天過海,促成金玉良緣。鴛鴦琢磨著老太太近日疼林姑娘的心淡了一些,也就不再報告林黛玉的病情。賈府,更不可靠。
2.不甘心的順從。
女人天生就是軟弱的動物,當努力、反抗無意義時,選擇順從。第四十五回后,黛玉之于賈府的人情往來,明顯積極了。身體好時,也四處走動,跟寶玉也沒了大的沖突。她明白了:反抗讓她離幸福越來越遠。既然你們喜歡和氣、親民的人,那我也這樣做吧。王夫人說黛玉體弱多病,不是有福之人,意思是不能長壽,不能多子多孫。這是封建大族娶妻的大忌。這話是傳到黛玉耳中的,她也順從了這一觀念。著力調養身體,病了,也不敢張揚。
自負讓她覺得自己并不差,不該被束縛、受欺壓,所以她勇敢反抗。當反抗無用時,自卑感占據她的心里。這種矛盾的心態,貫穿她的整個賈府經歷,最終,自卑心占據上風,她放棄了生的希望,生命也走到盡頭。
參考文獻
[1][法國]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鐵柱,譯.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
[2]曹雪芹著.脂硯齋批評本紅樓夢[M].長沙:岳麓書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