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酸爽”一詞爆紅成為2016年的新晉流行語絕非偶然。這個詞語在特定的語境下能夠表達特殊的意義,迎合了公眾獵奇共鳴的語用心理。本文擬從通感的角度來解讀“酸爽”一詞流行的認知心理基礎。
【關鍵詞】酸爽;通感;語義變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一、緣起
“酸爽”一詞,源自某款由汪涵出演的老壇酸菜牛肉味方便面廣告。其中的廣告語“這酸爽”,用來表達方便面口味誘人的銷魂感覺。之后經過人們的傳播和演繹,“這酸爽”引申成了一個嘆詞,用來表達一種類似銷魂、舒爽或是略帶嘲笑的無奈之感。請看下面一些用了“酸爽”的語例:
(1)暑假作業的酸爽,你嘗過嗎?
(2)貼標簽,一種酸爽的懶
(3)千里之外,大學酸爽(以上三例均為筆者在CNKI上輸入關鍵詞“酸爽”后的搜索結果)
(4)電影《一夜驚喜》中,倪虹潔飾演海蒂五官平平,糾結的八字眉、嘴角上的痦子,配上夸張的悲情神態,典型的“丑女”一個,不過最后她逆襲了高富帥,讓人大感“這酸爽不敢相信”?。ㄎ炀W2014年9月12日)
(5)食堂“新神作”:橘子燒排骨。網友問到底能吃嗎好吃嗎?只能說那酸爽,誰吃誰知道。(《遼沈晚報》2015年10月28日)。
(6)更讓支付寶尷尬的是,在微信平臺上發支付寶紅包,始終有點為他人作嫁衣的感覺,用戶轉到支付寶平臺搶完紅包后,下一個動作就是重回微信去感謝那個發紅包的好友。這酸爽,誰人能懂?(《杭州日報》2016年1月27日)
(7)國慶節后一連上七天班,這滋味怎一個“酸爽”了得?(國慶后筆者同事的吐槽)
二、“酸爽”的語義變化過程
從上文所列舉的例子中我們不難發現“酸爽”已經從最初形容方便面給人帶來的純味覺體驗上的感受演變為一種略帶無奈意外,戲謔嘲諷的心理感受。從詞語構成方式上看,“酸爽”一詞由“酸”和“爽”兩個語素組合而成。而“酸”字和“爽”字皆為形容詞性?!八帷?,《說文解字》:“酸,酢也?!奔础八帷钡谋玖x指醋?!八?,《說文解字》:“爽,明也?!薄八钡谋玖x指明亮,而由“爽”形容物理環境的明亮義可引申指形容人心理上的“暢快”感受,如“人逢喜事精神爽”指心情暢快??梢娫瓘V告語中的“酸爽”是指酸菜牛肉面因其味酸而給人以味覺的暢快感,因酸而爽,可以看作是一個偏正結構詞語。在實際語言使用中,如例1暑假作業的“酸爽”,形象描繪出了每個經歷過學生時代的人心中都揮之不去的那種“無奈甚至痛苦”的感受。眾所周知,“酸”作為一種味覺體驗是與“甜”形成鮮明對比的;那些令我們心里愉快的經歷我們會形容說“甜如蜜”;“心里甜的呀”等;而那些不得不做的苦功或人世間的一些不公則多讓我們感到“心酸”。所以用“酸爽”一詞來形容無奈令人頭疼的暑假作業是非常合理貼切的。同樣,讓人“酸爽”的還有在求學十八年后不得不第一次離開父母和故土遠走求學的經歷。
“酸爽”從實在的物理味覺層次上升為抽象的心理感受層次后,詞義漸漸引申而擴大為統指“不愉快不合理令人無語”的概念。在例4中,丑女逆襲高富帥這一現實生活中的小概率事件因為它的“難以置信”且“令人心酸”而成功獲得了“酸爽”的引申義。而在“令人心酸”和“難以置信”之后,“酸爽”又獲得了它的新含義“尷尬”。為什么會發生這個語義跳躍呢?如前所述,“酸爽”的概念是籠統的,凡是令人覺得不快不合理的事件都可以納入“酸爽”的語義范疇。感覺是抽象和因人而異的,基于方便面的“酸爽”這個感覺家族中的“典型成員(prototype)”而形成了一個統指“不愉快”的感覺原型范疇。
三、通感視角下的“酸爽”解讀
通感,就是在人們的審美活動中使各種審美感官,如人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覺互相溝通,互相轉化。錢鐘書先生說過,“在日常經驗里,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個官能的領域,可以不分界線……”是“一種感覺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領會到屬于另一種感覺的印象”。從接受美學的角度就是指感覺器官的互換。即把各種感覺(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溝通起來,用甲感覺去描寫乙感覺,這種修辭手法叫“通感”?!巴ǜ小边@種修辭手法在我國文學家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中有集中體現:
1.“微風過處,送來屢屢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保ù颂帉⑿嵊X移植為聽覺,“屢屢清香”與“渺茫的歌聲”,雖然前者是從嗅覺的角度描述的,后者是從聽覺的角度形容的。但是,二者在許多方面有相似之處,如時斷時續,若有若無,清淡縹緲等。因此,作者通過聯想與想象借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的隱隱約約,清幽淡雅來表現荷香的若有若無,清幽淡雅,不僅揭示了事物的本質特征,而且創造出一個美好的意境。)
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這是視覺移植為聽覺,月的光華和陰影,朦朧婆娑,相互映襯,以小提琴演奏的“名曲”的旋律來形容它們的和諧聲響,來表現月光樹影組合的協調,給人一種悠揚優美的感覺,同時烘托出一種溫馨幽雅的氛圍,將讀者帶到一種美好的幻景。)
如前所述,“酸爽”的本義為某方便面帶給吃客的味覺感受。這種感受本來是有物質實體方便面的承載的,但是人的五種感覺是聯通的,味覺上的“酸爽”也可以抽象進化為心理上的統覺“酸爽(不悅)”。此時,通感隱喻在鄰近相似性的基礎上發生了,我們人的感受由一個具體的物質味覺域飛躍到了抽象的心理概念域。從這個意義上說,通感隱喻“酸爽”也是概念隱喻理論的產物,因為它經過了從味覺概念域到心理概念域的跨概念域映射(cross-domainmapping)。
四、結語
“酸爽”一詞的爆紅離不開廣告和網絡的傳播,它的流行也跟廣大網民求新求異的語用心理有關。本文嘗試從通感視角入手,結合認知語言學的概念隱喻和情感隱喻理論來對“酸爽”做了全新的嘗試性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