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華
今年,在“真神宮”掌教辛格因強奸罪入獄后,印度一再傳出“宗教大師”涉嫌性侵事件。最新的一起是,現年75歲的“大師”迪克希特被控以傳授宗教性靈為由扣留并性侵少女信徒。對此,人們不禁要問:印度屢爆此類事件,深層原因何在?
如果說辛格受到法律懲處是偶然,那么后來連著傳出類似事件,似乎是印度政府繼大額廢鈔及商品和服務稅改革之后,對特殊人群采取的另一個大招。莫迪當局也許希望通過打擊這些令廣大信眾敢怒不敢言的性侵要案,達到一箭雙雕的目的:既可塑造政府法治清廉的形象,又可贏得廣大受害者的支持。因為莫迪政府從前一段大額廢鈔中嘗到了甜頭。有專家認為,莫迪政府本意想借大額廢鈔清理地下黑錢,似乎得罪了既得利益集團,但卻歪打正著,使眾多黑錢洗白了,令黑錢擁有者喜出望外。莫迪政府的民眾支持率未跌反升就是例證。
印度是一個宗教盛行、教派林立的國家,宗教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印度的宗教問題主要表現為錫克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等各教派主義的挑戰,以及各政黨大打教派政治牌的負面影響。通過尊重文化的多樣性與民族習慣,以及實行寬容的宗教政策,可以促進印度政治現代化的發展進程。印度獨立后,在政治現代化的進程中,長期執政的國大黨確立了世俗主義的治國原則。但國大黨的世俗主義不是反宗教或非宗教,而是維護宗教平等、促進宗教和諧、反對宗教歧視、保護宗教少數派。鑒于穆斯林在印度居少數地位,在經濟、社會和文化上比印度教教徒困難很多,于是國大黨執政時在政策上給予穆斯林一定的照顧,并頗得后者的擁護。
但印度人民黨批評國大黨的世俗主義是欺侮印度教教徒、討好穆斯林,號召印度教教徒團結起來,為爭取平等地位而戰斗。1989年,人民黨利用反穆斯林情緒,主張在印度教徒視為圣地的阿約提亞地區興建一座印度教寺廟,但在當時該地已建有巴布里清真寺,自此人民黨開始獲得勝選。在1991年舉行的邦議會改選中,人民黨破天荒地在北方邦、中央邦、拉賈斯坦邦和喜馬偕爾邦獲勝并上臺執政。但是,印度政黨之間的政治斗爭給歷史恩怨和教派矛盾不斷地火上加油,成為宗教問題升級的助燃劑。
筆者以為,莫迪政府之所以打擊腐敗透頂的“大師”,是想故技重施,利用印度各種宗教勢力非常復雜的情況,鼓吹印度教意識,這是一種試圖用印度教價值來定義印度文化的意識形態,以此樹立印度教的威信,加強中央政府權威。而且印度教信眾龐大,在政治投票上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有消息認為,今年,莫迪在連任上遇到阻礙,不得不撤換幾名負責創造就業的部長。連續打擊“大師”的措施,或許能成為解決連任障礙的猛藥。▲(作者是上海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環球時報2017-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