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自前幾年患上心肌梗塞,我就一直靠藥物維持治療,得病到現在花費10萬多元,對于我們家實在是吃不消。”榆林市橫山區橫山街道辦事處九川府村村民張炳明說,“健康扶貧政策為我減輕了負擔。被列為健康扶貧對象后,大部分治療費用都由政府救助,各項補貼下來自己也沒花多少錢,這個扶貧政策真的太好了!”
在榆林市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因病致貧人口70881人,占總貧困人口的30.9%,因病致貧的比例最高,返貧率也最高。因病致貧的困難群眾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健康扶貧是脫貧攻堅戰中的有力武器。
2016年以來,榆林市緊緊圍繞讓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少生病”,精準發力、綜合施策,全面落實了健康扶貧各項政策。像張炳明一樣,許多因病致貧群眾通過健康扶貧受益。
全面落實貧困人群醫療保障
和張炳明同村的李子蘭老人患有先天性腿疾,行動不便。幾年前,她腿部意外骨折三次,先后三次住院治療,這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今年,李子蘭被列為健康扶貧對象,看病住院可以享受新農合報銷和健康扶貧優惠政策。李子蘭的兒媳婦焦改改說,婆婆去年看病花了3萬多元,最后政府補下來,個人只花了5000多元,今年鄉鎮衛生院又補了4000多元,算起來自己基本沒花錢,這些都是健康扶貧政策帶給他們一家的幫助。
榆林市健康扶貧最大的特點是,通過醫療救助扶持行動,使貧困人群醫療保障得到全面落實,貧困戶的報銷比例越來越大,確保貧困群眾“看得起病”。
據介紹,榆林市由縣市區財政為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代繳參合費。截至11月底,全市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全部免費參合,參合率、大病保險覆蓋率均達100%。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新農合(住院+門診)補助105.32萬人次、53293.11萬元,新農合大病保險補助39127人次、5632.91萬元。
榆林市對符合分級診療規范的參合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住院報銷在原提高5%的基礎上再提高5%。按照榆林市健康扶貧政策,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在鄉村門診看病,一般診療費全免。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住院費用在新農合基本報銷后進入大病保險,起付線降至3000元。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門診特殊慢性病患者年度報銷封頂線比非貧困人口提高20%。同時,全面落實貧困人口“先診療、后付費”政策,縣域內313個鄉級以上公立醫院全部建成新農合、新農合大病保險、民政醫療救助等“一站式”即時結算窗口,覆蓋率達100%,在全市二級以上公立醫院為貧困人口開辟了就醫綠色通道,建立了依托新農合或政務大廳民政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窗口,方便異地就醫群眾報銷。
榆林市還由各縣市區結合實際,多方籌措資金,對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住院醫療費用進行兜底保障,確保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實際報銷比例達到90%。
榆陽區安崖辦事處沙舍科村白扣篩年僅6歲的女兒白宇馨2015年被確診為腎母細胞瘤,一直化療治病。今年3月,在西安交大二附院做了右側腎臟切除術,每隔兩周化療一次。幾年來,白扣篩一家為了女兒的身體健康,在榆林、西安、北京來回奔波,醫療費用成了一家人繞不過去的坎。
榆林市健康扶貧政策給白扣篩一家帶來福音。榆陽區安崖衛生院與星元醫院醫務人員先后4次到白扣篩家,進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建檔立卡、健康扶貧政策講解、制定個性化管理方案。因白宇馨長期在西安治療,安崖衛生院簽約醫生與星元醫院幫扶醫生通過電話、微信等多種方式,對其監護人及家屬進行政策講解與宣傳,告知其監護人入院后醫院有綠色就醫通道,出院后實行一站式結算服務。
健康扶貧政策也切實減輕了白扣篩一家的負擔。今年以來,白宇馨一共住院治療10次,總共花費133732.03元。靠著健康扶貧政策,通過合作醫療報銷60635.42元,大病保險報銷16778.46元,醫療救助45054.52元,家庭最后自付11263.63元,報銷比例達到91.6%……享受到政策紅利的白扣篩直說健康扶貧政策好。
榆林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局長惠德存說,因病致貧在榆林的貧困戶中占了很大比例,我們能在健康扶貧方面做得越多越好,就能更多地減少貧困戶數量。
不斷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李偉明從榆林市清澗縣農村考上大學做,李偉明畢業后留在西安打拼。在西安某醫療機構上班的他,事業干得風生水起,但他很害怕接老家親戚的電話。因為打電話的基本都是讓他在西安醫院找熟人看病。大老遠到西安來看病,親戚累,李偉明也跟著受累。
讓李偉明感到奇怪的是,去年起,老家親戚讓他聯系醫院的電話逐漸減少。今年回了一趟老家,李偉明明白了,隨著榆林市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老家的親戚看病越來越方便了。
據介紹,為了確保貧困群眾“看得上病”,榆林市不斷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大呂梁貧困片區7縣區幫扶力度,每建成一所二甲醫院獎勵300萬元,每建成一所甲級鄉鎮衛生院獎勵30萬元,每建成一個標準化貧困村衛生室獎勵5萬元,逐步完善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榆林市還全面實施貧困地區醫療能力提升行動,對服務人口500人以上的貧困村,獨立設置村衛生室;總人口不超1000人、醫療半徑不足5公里的相鄰兩個貧困村(行政村),實行“一村建站、聯村服務”、轄區鄉鎮衛生院代管等模式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目前,該市12縣市區貧困村衛生室建設計劃已全部完成。2017年,市級450萬元補助資金已全部下達各縣市區,11月底已建成290所。
同時,榆林市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療機構人才隊伍建設,讓貧困群眾看病更方便。據介紹,該市按照省衛計委萬名大學生招聘要求,市上計劃從2017年至2020年為縣鄉兩級醫療衛生機構培養、招聘一批醫學類專業技術人才;按照“縣招鄉管村用”原則,每年招錄大專以上醫療、公衛專業留得住、用得上的畢業生,充實基層醫療隊伍,今年已引進高層次人才5名,培養和引進中青年業務骨干24名,為基層招聘大專及以上醫學專業畢業生351名。
橫山區橫山街道辦事處九川府村村醫高樹財就是去年被招錄分配到九川府村的,他說:“村衛生室對健康扶貧對象進行了建檔管理,定時對他們進行健康扶貧政策宣傳,上門走訪、查看病情,發現有重大疾病的,及時聯系市區醫院進行診治。”
為貧困家庭撐起健康“保護傘”
為了確保貧困群眾“少生病”,榆林市通過貧困人群公共衛生保障行動,大力加強預防保健,為每個貧困家庭撐起了健康“保護傘”。
貧困人口全面實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管理,實現農村貧困人口簽約服務全覆蓋。該市實施健康扶貧工程“三個一批”行動計劃——對農村貧困人口11種大病集中救治一批,對需要外請專家集中治療的貧困戶患者,由市上負責代請醫療專家;對慢病簽約服務管理一批;對患有重特大疾病的兜底保障一批。截至11月底,該市11種大病專項救治患者人數8305人,報付資金3767.97萬元。對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進行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務。對患有重特大疾病、家庭成員多人患病、因病因殘喪失勞動能力等特困人群,通過民政救助、縣級專項基金救助、動員社會組織救助等形式,實施兜底保障。
同時,榆林市通過整合原有各縣市區大病救助資金,市縣財政再按現有戶籍人口每年人均35元的標準進行預算,建立了城鄉居民大病保障辦法,全市轄區內除享受健康扶貧優惠政策貧困人口等以外所有的參合(保)城鄉居民均可享受,從而確保城鄉居民大病醫療可負擔,不再因病致貧。
為了讓更多貧困群眾在脫貧路上“輕裝前行”,榆林市不斷深化健康宣傳教育工作,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各縣市區采用健康扶貧政策培訓班、縣鄉村專欄、明白卡、流程圖、電視、報紙和微信短信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目前,《健康扶貧手冊》和省衛計委印制的《健康扶貧明白卡》9.8萬份已全部發放到位,榆林市衛計局通過群發短信的方式,給全市3.9萬名扶貧駐村干部、6.7萬戶貧困戶累計發送健康扶貧政策信息60余萬人次,縣市區“四支隊伍”逐戶核實貧困戶是否收到榆林市衛計局群發的健康扶貧政策短信,并進行宣傳講解,確保干部群眾政策知曉率達100%。
榆林市紅十字會籌資33萬元開展了“健康扶貧光明行”活動,截至目前,活動第一批已救助患有白內障、斜視和眼底病等疾病的貧困人口81名,發放救助資金6萬余元;開展了“博愛送萬家”活動,共救助貧困戶250余戶,發放救助資金16.4萬元以及價值8.5萬元的救助物資。
“健康扶貧既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榆林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局長惠德存表示,“要確保各項保障政策平穩有序銜接落地,為貧困患者釋放最大政策紅利,讓他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確保脫貧路上不落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