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雄
為加快廣東扶貧開發工作進程,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2010年2月,廣東省政府辦公室制定了《全省不具備生產生活條件貧困村莊搬遷安置工作實施方案》并發出通知,給予搬遷建房農戶補助,地級市、縣級財政配套也給予補助,標準為搬遷農戶每戶補助3萬元。
據了解,梅州市搬遷安置工作共有指標10080戶。梅縣區扶貧開發局按要求對全區各鎮符合不具備生產生活條件(以下稱“兩不具備”)貧困村莊進行調查登記上報。
大坪鎮三臺村第7村民小組在村中最為偏遠的位置,有9戶農戶,經區扶貧局和大坪鎮政府確定,三臺村(7隊)被列為當年度“兩不具備”貧困村莊向上申報對象,獲得7戶補助指標。
在開展此項工作中,三臺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彭某甲覺得村中一些不符合條件的農戶都申報了此項補助,自己也應該替家人報一個,賺點小錢。他以兒子彭某乙的名義簽訂虛假《房產轉讓合同書》,并偽造相關申報材料向上申報此項補助。上報后,補助款很快就批下來了,他自己賺了3萬元。
彭某甲不僅為自己賺點小錢,還拉上了當時的村委委員、村財務羅某(另案處理)一起賺錢。他告訴羅某“兩不具備”搬遷安置指標還差1戶,羅某可找自己的家屬申報,錢到位后兩人“處理”,羅某欣然同意。兩人一起偽造了新舊房屋照片及《房產轉讓合同書》等申報材料,并以羅某弟媳蔡某的名義申報此項補助,并順利獲批。
雖然表面做得天衣無縫,但二人合伙賺錢的事情還是敗露了。在檢察機關調查時,蔡某對當時的情況仍記憶猶新,“羅某對我講要完成上級布置的任務,想以我家的名義申報‘兩不具備扶貧補助金,填表、拍照、做房產轉讓合同等我們都沒管,全是羅某代辦的。”
2013年12月,補助款到賬后,羅某只拿給蔡某2000元,并強調這就是搬遷扶貧補助,“其余由上級處理”。而實際上,蔡某家的3萬元補助到賬后,彭某甲從中分得2萬元,羅某分得1萬元。只是羅某看到蔡某家正在裝修,心里實在過意不去,送了2000塊錢,為求心安。
至此,在這次難得的掙錢“機遇”中,彭某甲幸運地抓住了兩次機會,凈賺數萬元。
2017年10月16日,梅縣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被告人彭某甲涉嫌犯貪污罪一案。法院認為,被告人彭某甲身為村支部書記、村主任,在協助政府部門參與申報辦理“兩不具備”貧困村莊農戶搬遷安置工作過程中,利用職務之便,騙取國家搬遷扶貧資金兩筆共5萬元歸其個人開支使用,數額較大,以貪污論,其行為已構成貪污罪,應依法懲處。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的罪名成立。鑒于被告人彭某甲在接受詢問未被采取強制措施之前,主動如實交代其任職期間騙取扶貧款5萬元的犯罪事實,是自首,且歸案后認罪悔罪,退清全部涉案贓款,依法可以從輕處罰。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判決如下:
被告人彭某甲犯貪污罪,判處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6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22萬元;犯罪所得貪污贓款5萬元,予以沒收,由偵查機關上繳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