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
摘 要:講解工作在革命紀念館發展及社會教育方面有非常大的作用。講解是溝通紀念館和社會之間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紀念館向社會展示歷史的窗口。革命紀念館的講解能夠從思想上帶給人升華。因此,革命紀念館要重視講解工作,加強講解員隊伍的建設,創新新的講解方式,促進革命紀念館精神建設。本文詳細的分析了革命紀念館講解方式的創新
關鍵詞:互動式講解;革命紀念館;創新
革命紀念館是紀念近現代革命史上重大的事件以及杰出的人物的革命遺址,紀念館除了要進行文物保護和歷史研究之外,還需要將革命精神以各種方式宣傳給青少年。在眾多的宣傳方式中講解是最基本的方式,簡單的來說講解就是講解員將紀念館內的物品、事件以生動的語言進行說明、解釋。因此做好革命紀念館的講解工作,對于提升紀念館的影響力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 紀念館的變化
(一)功能變化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紀念館的功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紀念館主要以觀賞和向民眾宣傳革命精神為主,而隨著民眾觀念的變化紀念館逐漸將休閑、娛樂、觀賞以及精神的升華融為一體。人們對于紀念館的印象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在以往參觀紀念館的過程中不能體現出任何的娛樂精神,講解員也是帶著政治任務進行事件及歷史的還原,講解過程似乎回到了傳統的課堂,缺乏趣味性。隨著改革開放,大眾的知識面逐漸被拓寬,紀念館逐漸走出了嚴肅的政治任務,成為了一項熱切的旅游項目。紀念館的功能也日漸增多,觀眾可以在紀念館拍照留念、也可以在紀念館釋放輕聲交談。因此觀眾對于紀念館講解也有了新的要求,所以講解員要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及時的改變講解方式,讓自己去適應大眾。
(二)群體變化
在六七十年代紀念館中的參觀人群以優秀的共產黨員以及先進工人代表為主,參觀的人流量比較小,講解員的工作也比較輕松,不需要進行任何改變。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向社會免費開放各大紀念館,這就使得參觀的人群變得極為豐富,從老人到兒童、從工人到農民幾乎涵蓋了整個社會。因此傳統的講解方式已經不適應當前的參觀群體,講解員要及時改變自己的態度,以優秀的講解方式達到預期的目的。例如:講解員在對未成年人進行講解時要針對未成年人的特性制定相應的講解策略,未成年人是紀念館的重要受眾,要想讓更多未成年人進入紀念館,就需要講解員采用合適的講解方式了。講解員要用比較輕松的方式進行內容的講解,由于現代未成年的日常課業非常繁重,所以背負的壓力也比較重,因此他們需要放松,而不是陷入說教式的講解過程中去。
隨著越來越多的普通觀眾走進紀念館,講解員的任務也越來越重。很多的觀眾對于自己所要參觀的物品和事件毫不知情,更別說了解其歷史背景了。他們來參觀的目的不是為了進行學術的研究或者獲得相關的專業知識,只是為了釋放自己的情緒或者壓力。因此,在講解時,講解員最好能結合歷史背景,將其編制成一個個有趣的故事,使得受眾將紀念館當成生活與工作休憩的樂土,讓紀念館成為他們心靈中的一片藍天。
2 紀念館講解方式的簡析
講解是紀念館工作的重要環節,講解員要利用講解的方式將紀念館中的事件、物品等一一展示給社會,講解是一種有效的宣傳方式。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思想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紀念館要改變傳統的千變一律、刻板、缺少活力的講解方式。由于傳統的講解方式已經跟不上人們的思維模式,所以紀念館必須創新講解方式,讓紀念館的影響進一步提高。
講解有四性,首先,要有針對性,要根據參觀人員的年齡、身份、文化層次,對講解的內容進行調整,使其更加適合當時的講解環境,例如:在給一群學生進行講解戰爭場面時,要將其中比較血腥的事件進行加工,讓學生既能領會戰爭的血腥,又能領悟其中的真諦。其次,要有靈活性,講解的內容要隨著受眾的需求靈的變化。第三,要有趣味性講解員要隨時的講解其中的趣事,讓受眾觀賞的過程充滿樂趣。最后,要有互動性,講解的過程要有互動,講解員要不時的進行提問,間接的與受眾進行交流[1]。
3 革命紀念館講解方式的創新——從互動式教學到互動式講解
(一)互動式教學的簡介
互動式教學就是指教師在課堂中與學生相互作用,共同提高課堂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在互動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會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方式,而是以學生為中心。通過鼓勵、引導的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能自由在課堂上提問與授課內容有關的問題,這種教學可以使學生充分的參與到課堂的練習,從而使課堂氣氛變得更加生動。互動式教學的過程讓教師和學生相處的更加融洽,學生和教師的距離被拉近,教學成為了一個協調的整體。
(二)互動式教學的方式
1.角色扮演
互動式教學中教師應該安排“角色扮演”任務,以此來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在課堂表演過程中需要學生充分的了解知識點的內容,這就促使著學生尋找資料,產生了查閱的動力。同時,學生在進行扮演時能身臨其境,真正的融入角色中,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對教學的印象。
2.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
要想使學生和教師的互動氣氛更加濃烈,教師需要創設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使課堂的氛圍更加輕松,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的提問。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是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有了問題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解決,而不是教師放任學生自行查閱,最后只在書本上批判學生的對錯。
3.應用高科技設備
互動式教學的開展,不再是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互動式教學需要教師利用各種教學輔助工具進行課程的講解,從而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更感興趣,例如:多媒體設備可以將聲音、視頻、圖畫集于一體,將靜態教學轉變成動態教學,這種教學用具能讓學生積極的融入課堂,使得教學變得更加生動。
4.應用反饋機制
互動不能僅僅局限在語言和動作的表現上,更重要的是思想的交流和心靈的溝通。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仔細的觀察學生的眼神和表情,例如:在考試的時候,學生進行作弊時其眼神始終漂浮,表情顯得比較緊張,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及時的掌控學生的作弊行為。endprint
5.引入問題
學生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互相質疑,這是互動式教學最基本的方式,互相質疑可以促進師生共同學習,也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提出多方面的見解。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隨時的提出問題或者設置懸念,學生就會帶著問題去學習,這種方式有效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三)創新對策
1.營造良好的互動講解環境
在法定的的節假日,紀念館會免費向大眾開放,這時候人流量比較大,講解員在講解時會采用擴音設備,使得場面過于喧囂。這種環境下,受眾沒有心情接受講解的內容,講解員也很難進行互動。因此講解需要一個比較安靜的環境,能夠讓受眾靜下心思考。想要這種環境,紀念館需要提供大量的互動設備,另外受眾也需要提高自己的素質。例如:紀念館可以提供先進的講解設備,不僅講解員就不用費力的講解,受眾也可以通過耳麥清晰的接受講解內容。
2.結合表演,進行講解
傳統的講解比較呆板,觀眾始終不能集中注意力,因此,講解員要結合互動式教學的策略,在大致的介紹過后,可以讓觀眾換上紀念館準備的服裝,進行角色的扮演,讓觀眾自己在角色中體會氣氛。同時,講解員可以時不時的充當舞蹈演員、歌唱家等角色,緩解觀眾的疲勞,使得觀眾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接受教育。
3.利用高科技進行講解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高科技產品層出不窮,可以將部分的高科技產品運用到紀念館的講解活動中,使得內容變得更加真實,從而讓觀眾主動參與到講解的環節,寓教于樂。例如:紀念館可以建設動感影院,根據參觀的情節,配備煙霧、噴水等特效,讓觀眾身臨其境,體會真實的戰場感,以此增加其參與的熱情,從而加深觀眾參觀的印象。
4.設計互動的問題
在紀念館講解的環節中講解員要設計互動的問題,使得自己講解的內容能更吸引人,從而讓受眾能更活躍的參與到整個參觀的過程。另外,講解員在設計問題時要借鑒教師的互動式教學,不能使得講解的過程過于嚴肅,這樣可以拉近講解員與受眾的距離,可以讓觀眾有目的的進行參觀,同時講解員要時刻考慮受眾的心理活動,例如:講解的受眾是革命先烈的后輩,那么講解員就要懷著敬仰的心情進行講解,時刻關注觀眾的表現,如果觀眾過于傷心,就要及時的進行安慰。
5.講解員要心思細膩,進行心靈互動
在傳統的講解過程中,講解員比較在意自已是否能順暢的將所背誦的講解詞在觀眾面前一字不差的敘述完整,而在這個過程中講解員的腦海中僅僅在思考講解詞,根本沒有對觀眾的表情進行觀察,在這種情況下,觀眾就會逐漸離開,最后出現聽講觀眾越來越少的局面。要避免這種情況,講解員就要及時的利用互動式教學的反饋機制,觀察觀眾的面部表情,探究觀眾對自己所講的這部分內容究竟是何種態度,例如:在講解員給高中生講解紅軍過草地時的場景時,學生可能會有些不耐煩,如果此時講解員不及時的調整,那么受眾會逐漸離開。因此在講解時,講解員要充分的考慮各種因素,從而全面的掌握場面,調節好觀賞的氣氛,與觀眾進行心靈的互動。
6.設計講解路線
紀念館里充斥著各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文物,在進行講解時,要充分的結合各種文物進行分析、說明。最合理的方式是講解員設計一條最佳的講解路線,從而達到最佳的講解效果。例如:講解員在講解“張大帥府”時,首先要仔細的介紹張作霖這個人,而后依次參觀其故居。設計出一個符合受眾需求的路線,從而實現室內與室外的轉換,給受眾一個透氣、休息的時間,從而保證講解順利的進行下去。
4 結論
紀念館的講解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進步,這樣才不至于人們忘記歷史,忘記先輩們的榮光。紀念館的講解工作是宣傳教育的關鍵,因此領導要重視講解工作,要隨時的去體驗講解員的講解活動,及時的糾正其中的不足之處,從而讓優秀的精神一直被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周歡.論革命類紀念館的教育功能[D].湖南師范大學,2015.
[2]沈君芳.從互動式教學到互動式講解——論革命紀念館講解方式的創新[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3,(09):196-1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