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永智
[摘要]生本教育是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模式,注重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是以實現群體目標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的的一切教育活動。生本教育理念要求在課堂教學、課外實踐、課程考核均應體現“以學生為本”,高等院校舞蹈課程的考核,需要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適應高等院校舞蹈學專業課程體系的人才培養方法,以生本教育理念為依托,進行高校舞蹈課程考核進行改革。
[關鍵詞]生本教育;舞蹈學;課程考核
“生本”理念源于古希臘思想家亞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思想,他提出“我們只需適當關心青年的健康、智力、情感,就能形成所有想要的資質”。這句話中的“適當關心”,就是指在教育過程中,要更多地遵循個人自由發展的原則,并要求教育管理的過程應充滿濃厚的文化氣息和深沉的人文關懷。因此,亞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就是生本教育理念的雛形。
一、生本理念下的高校課程考核方式
(一)生本理念在教學中運用的可行性
華南師范大學郭思樂教授是我國最早提出了“生本教育”理念的人。他指出:生本教育是一種重視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模式,要求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以實現群體目標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的的一切教育活動。
在教育實踐中實現生本教育需要做到:
1.生本教育的學生觀:一切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依靠學生,在教學中讓學生成為主導者。
2.生本教育的教師觀:教師是教學過程的啟發者、引導者。
3.生本教育的教學觀:在教學中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
大學課程考核是對學生學習的一種評價,是對大學生所學知識,知識創新以及專業素養提升的一種評價方式。傳統的課程考核以掌握知識檢驗程度為主要任務,通過成績量化了解大學生通識知識與專業知識的記憶與理解程度,考核方式單一,以筆試為主。通過對我國高校課程考核方式的調查分析,發現考核范圍狹窄、形式機械、評價教條、缺乏反饋機制,功利性和目的性較強。
(二)生本理念在高校課程中考核中的具體實施
生本教育理念要求,無論教學與考核均應圍繞著學生展開,目的是為促進學生的最大化發展。因此,傳統的高校課程考核與生本教育之行下的課程考核有很多相悖之處。圍繞大學生的學習特點及課程特點,生本理念下的高校課程考核應做到以下幾點:
1.在課程考核目標上來說,高校課程考核應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既要兼顧學生基礎與專業的知識積累,同時,又要注重知識之外的實踐與運用。在課程考核目標中,包括三部分內容:專業基礎知識、理論操作、實踐運用,堅持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
2.在課程考核內容上來說,高校課程考核應進行綜合創新,在課程考核的內容選擇時,既應適應于教學目標及教材設置,同時又要與學生的未來需要相適應,做到“考核在刀刃上”。另外,考核內容還需體現課程知識之間的綜合,包括知識的橫向與縱向聯系。做到既考查基礎性知識的掌握程度,又促進學生多方面創新能力的發展。
3.在課程考核題型的設置上來說,高校課程考核應當根據教育目標及內容的要求,設置多樣化的考試題型,通過不同種類的測試題達到考查學生不同能力的目的,例如通過填空題測試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選擇題考察學生的歸納、篩選與辨別能力,通過案例分析題檢驗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通過學生每節課的舞蹈作品表演,體現學生的平時成績。期末考試時,通過學生自我編創的舞蹈作品表演,獲得應有的成績。
4.在課程考核的評價方式上來看,高校課程考核應建立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及配套的考核機制。在以往的教學和考核中,總結到:可通過考勤、課堂表現、平時作業、課程實操等多種方式進行考核,每種考核方式應在學生的最終成績上占有一定比例。
二、生本理念下舞蹈學專業技能課程考核方法
高校舞蹈課程是我國舞蹈教育事業的一部分,舞蹈藝術以其獨有的特色融入到舞蹈教學中,使得舞蹈教學有了其獨特性,舞蹈的教學過程是為舞蹈表演和舞蹈理論研究打基礎的,既然是為了舞臺表演做準備,那么其課程的考核也會獨具特色。
(一)高校舞蹈學專業技能課程的考核現狀
舞蹈屬于一種專業的技能,每個人的身體素質都不會相同,對于學習舞蹈也一樣,每個人接受舞蹈的能力不相同。舞蹈專業的考核方式是課堂知識的提升,在教學中過程中,舞蹈學專業以教材為依托,將理論知識與舞蹈技能相結合,是一種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如《舞蹈創作與編導課程》中,學生首先學習舞蹈創作技法的理論知識,然后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在課堂上進行實踐運用。經過無數次的編排、修改、積累和完善,最終形成自己編創的舞蹈作品。無論是學生的作業還是期末考核,都應以學生的實踐性表演為依據,進行評比打分,以最直觀的舞蹈表演,從中檢測學生對編舞技法的運用。
(二)舞蹈學專業技能課程考核改革建議
高等院校舞蹈課程的考核,需要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適應高等院校舞蹈學專業課程體系的人才培養方法,以生本教育理念為依托,進行高校舞蹈課程考核改革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舞蹈學專業技能課程考核目標的設置:以《舞蹈創作與編導》課程為例,在設置課程考核的目標上,綜合考慮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的考核。在《舞蹈創作與編導》的理論知識方面,通過理論考核測試學生對舞蹈編導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在《舞蹈創作與編導》的技能提升方面,通過考核檢驗學生在課程學習中逐漸具備的舞蹈編創能力。
2.舞蹈學專業技能課程考核內容的選擇:以《舞蹈創作與編導》課程為例,選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金秋教授主編的《舞蹈編導學》,其中共有八章內容,以第二章舞蹈結構、第三章編舞技法和第四章舞蹈空間為考核重點,其余章節內容為輔。通過筆試考核與編排技能測試重點考核本課程的重點內容,但注意不能以偏概全,八個章節的內容均應有所側重。通過抓重點和全面知識相結合的考核方法,既能讓學生掌握《舞蹈創作與編導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又能讓學生掌握舞蹈編舞技法。
3.舞蹈學專業課程考核題型的設置:以《舞蹈創作與編導》課程為例,分為理論知識考核與編導技能測試兩部分考核。其中,理論知識考核為筆試的形式開展,主要包括基本知識簡答、案例分析與論述兩種題型,以考核學生的舞蹈編創能力以及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編導技能測試是以自編、自導、自演的形式開展,采用命題式編創為主要考核題型。此外,在近兩年的課程考核中,我們嘗試在技能課考試中,加入即興編舞的環節,在命題的基礎上,即興編創和表演舞蹈片段。通過本環節提升了學生對編舞技法的快速靈活運用,更能體現出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
4.舞蹈學專業課程考核的評價方式:生本視野下的課程考核不應僅存在技能測試一種方式,應當包含筆試、技能測試、上課出勤、課堂表現、實踐表現等五部分。五部分共占本門課100分的成績,其中技能測試20%占上課出勤占15%、課堂表現占15%、筆試占20%、實踐表演占30%。在每節課的課堂上,對學生的平時作業及時進行點評打分,并做好記錄,以備期末成績作用。在《舞蹈創作與編導》的課程標準中,我們明確規定,平時成績算入學生學期末的總成績,特別是編導課后龐大的作業量,通過每次作業的完成情況和課堂表現給予學生平時成績,既督促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促進了課程內容穩序的推進。
生本教育理念要求在課堂教學、課外實踐、課程考核等各個方面體現“以學生為本”的觀念。舞蹈學專業技能課程看似以技能教學為主,為提升舞蹈專業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在實際中應綜合考慮舞蹈理論知識與舞蹈技能訓練,結合筆試、面試、實操、平時表現等多角度,利用案例分析、論述、命題式編導等多題型進行以生為本的專業考核。舞蹈學專業是一門理論與實踐高度融合的課程,這就需要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加強對舞蹈知識的靈活運用,才能更好地完成舞蹈學專業的課程學習。在舞蹈的教學中,教師的教學中,應當著重突出學生的“學”,特別是高校的大學生,培養他們自我學習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是培養他們的關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