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定翠
摘 要:英語的學習不同于語文的學習,兩門課程雖然都是語言類課程,但是對于學生而言,英語的學習缺乏必要的語言環境和日常生活應用氛圍,甚至是學生在走出課堂后幾乎沒有可以使用英語并加以練習的機會,因為學習難度大及其他原因使得很多學生不能夠在英語學習中取得良好的成績,也就因此出現了學困生,那么以初中英語教學為例,應當如何幫助學困生插上靈感的翅膀,走出英語學習的困境?
關鍵詞:初中;英語,學困生;課堂
一、與學困生建立平等關系,給予充分理解
實際上,很多學困生之所以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并產生了消極懈怠心理,多數是在英語學習的主客觀層面曾經受挫,逐漸失去英語學習的信心。學困生在測試中英語成績不理想,有的教師可能會在課堂上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指責該名學生,教師的指責具有居高臨下之態,只會給學困生帶來負面抵觸情緒。心理學中認為,人們是根據他人對自己的反應作出自我判斷的,他的行為往往受到他人的影響。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教師應當與學生建立平等的課堂關系,給予學生充分的理解與信任。當學困生在測試中表現不好時,教師應當在課余時間詢問學困生在英語學習方面存在哪些問題,有針對性地幫助學困生分析癥結所在,在關懷交談中,教師要適當地表達出對學困生的期待和信任,如果學困生有所進步或者在課堂回答表現良好,教師可以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表揚,既能激勵該名學困生,也能將該名學困生作為榜樣對其他學困生起到激勵帶動作用,從而有效帶領班級學困生更進一步。
二、為學困生提供表現機會,保證全面鍛煉
學困生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不敢開口說英語,學困生認識到自己的英語水平不高,處于一種自卑羞怯的心理,害怕開口說英語會被別人取笑。有的教師為了保證課程進度,在英語課堂上會更多的關注優等生,更是減少了學困生開口說英語的機會,學困生的課堂參與意識逐漸減弱,在心理上可能默認自己是旁觀者,而非參與者,使得學困生缺乏學習英語的興趣,為此教師應當在課堂上為學困生盡量提供表現機會。考慮到學困生本身的英語水平有限,為了不打擊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應當篩選難易適當的問題進行提問。如果學困生回答正確,教師要加以肯定;如果學困生回答錯誤教師可以對其進行思維引導,逐漸引導學學困生回答出正確的答案,再對其進行表揚。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學困生樹立英語學習自信心。除了課堂提問,教師還可以在課堂其他授課環節為學困生創造機會,如鼓勵學困生對課文進行朗讀,讓學困生在課堂上多鍛煉英語表達能力,增強學困生的學習自信心,循序漸進地改變學困生英語學習困難的狀態。
三、幫學困生培養良好習慣,實現扎實提升
學困生與優等生相比較,往往不是因為優等生的提先天智力存在優勢而與其拉開差距,而是因為優等生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英語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詞匯量的積累、語法的掌握記憶、句式的靈活應用等都離不開日常的基礎奠定,量變才能實現最終的質變。對于學困生而言,通過各種方式調動起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樹立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都是短期舉措,學困生要真正擺脫英語學習的困境,最主要的還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持之以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困生的英語水平、學習能力和學習狀態幫助學生制定科學的學習習慣養成計劃,以潤物無聲、循序漸進的方式保證學困生能夠接受并適應學習計劃,最終形成一種自覺的習慣。
初中英語學困生要擺脫英語學習的困境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師需要在反省自身的同時多站在學困生的角度調整教學方法和思想,不僅要關注學困生的成績,同時也要重視學困生的主觀思想狀態,適當給予表揚,通過樹立學生的自信心發揮精神驅動的作用,并用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強化學生自覺、自主學習英語的意識。
參考文獻:
[1]袁桂英.初中英語學困生現狀及激勵措施研究[D].徐州:江蘇師范大學,2016.
[2]杜麗君.初中英語學困生學習態度與學習策略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7):98-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