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慶
摘 要:小學是學生進入系統學習的最主要階段,該階段學生接受最初始的學校教育,而小學班主任則在這一關鍵的初始教育階段擔任重要的引導性角色,肩負知識教育與管理教育的雙重責任,直接影響著小學生的學習態度轉變與心理健康成長過程。但是,傳統中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往往過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與學生之間展開行之有效的溝通交流,這導致學生成為班主任單純的管理對象,而缺少了更多有關師生情感的注入。在新課改背景下,文章希望詳細探討小學班主任的工作職責和工作對策,解決他們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問題;工作職責;對策;新課改
一、新背景下小學班主任的工作職責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班主任的工作內容有所增多,工作職責更加重大。例如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他們就必須明確自身職責,一方面,幫助小學生適應小學教育環境和校園生活;另一方面,也要持續不斷地為小學生構建適合他們年齡段與心智的知識結構。
二、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1.忽視學生綜合能力
小學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過分關注學生學習成績,忽視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關注與培養,這與新課程標準中的相關要求是相悖的。新課改要求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是開展中小學教育活動的首要目標,因此教師需要轉變傳統守舊的教育及管理觀念,不要再以成績論成敗。不過,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轉變對眾多小學班主任而言相當之難,因為許多學校還沿用傳統教育思路,對于考試指標過分重視,這導致班主任在學生教育管理方面不得不循規蹈矩。并且,這種傳統教育管理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班主任與學生之間情感的深入交流。
2.缺乏高素質教師人才隊伍
許多小學由于自身教育資源有限,不能擁有高素質的教師人才隊伍。而在這樣的小學中,班主任為了維護自身尊嚴,常常會以過于專制的形式來管教學生,一味尋找學生的問題,從來不對自己的行為習慣加以反省。從客觀來講,教師的教育行為未必都是正確的,但由于某些班主任思想傳統,就很容易陷入班級管理死角。
3.班主任工作壓力問題
小學班主任受命于學校要求,迫于領導壓力會將更多精力放在班級日常管理工作中,嚴管學生成績,同時關注與學生成績掛鉤的自身工作績效,進而與其他班主任形成校內競爭。這可能讓班主任倍感壓力,常常力不從心。所以一旦出現一些比較復雜的班級突發事件或管理性事務后,班主任容易陷入迷茫,甚至因重壓導致工作思路混亂。
4.管理方式陳舊
管理方式陳舊體現在多個層面。例如,教育管理方式陳舊,無法執行素質教育中的多種教育方法,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較少互動,不會運用多媒體開展教學。而在學生日常生活及事務管理方面,則管理方式相對單一,大部分時間循規蹈矩,不能為學生帶來創新且靈活的班級管理方式。很多時候也存在“一言堂”這樣的非民主班級管理模式,不會聽取學生意見來改善自身工作,更不會傾聽學生的聲音,導致班級管理陷入混亂。長此以往,許多問題就會暴露出來,惡化班級管理氛圍,出現更多突發事件卻難以解決。
三、新背景下小學班主任的工作對策
1.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
新課改背景下的素質教育倡導平等,班級中有優等生,也有后進生,這必然為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帶來困擾。但班主任為人師表,絕對不能再像傳統教師那樣因人施教,而是要平等對待。應盡量抽出時間對班級中的后進生進行特殊輔導,鼓勵后進生努力且正確學習,幫助他們獲得更多認可。實際上,對后進生來說,能夠得到老師的認可,就能大幅強化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如果還能得到其他同學及家長的認可,對他們的未來學習及生活上的幫助會更大。
2.適當降低班主任工作量
班主任日常工作量較大,因此相對工作壓力偏大,長此以往,不利于班級健康管理。為此,校方應該在工作方面酌情減輕班主任壓力,適當調節他們的管理事項內容。當然,班主任本身也應該在班級中委任學生作為自己的代表來分擔班級管理工作,多方向同步開展班級日常管理工作,借此機會來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減輕自身工作負擔。在對班干部的培養與日常觀察中,班主任也能進一步了解他們的學習與身心健康狀況,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這也是教育管理學生的一種有效方式。
3.建設高素質教師人才隊伍
學校方面應該選擇定期為班主任教師群體開展教育管理工作培訓,主要培養班主任教師的教育能力、心理調節能力以及班級管理能力,希望他們從整體上把握班級管理工作狀況,明確言傳身教對學生所產生的良性影響。同時,也要約束班主任教師,應做到以身作則,通過培訓教育來幫助他們塑造良好教師形象,促進教學管理效果優化。
4.做好德育工作
班主任不但要做好班級小學生智育培養工作,也要抓緊德育,通過課內優秀事跡講解來引導熏陶學生,將有意義的德育內容滲透到學生的課堂學習中。當然,也要將學生拉到課外,多參加一些課外活動,例如知識競賽、社區服務、自然觀光等,通過外部因素來熏陶他們,也通過一些社會上的事件來端正他們的思想品質,為他們作出正確的德育引導,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5.提升管理工作水平
班主任在班級中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管理強度,優化工作流程。具體來講,就是要優化創新管理模式,通過創新方法來引導學生接受文化教育與思想教育。比如說分層教育管理,針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在面向優等生時,為他們設計具有探索性的知識問題,鼓勵他們多去課外尋找答案,進而豐富課堂內容;針對中等生,要做到中規中矩,保證他們能夠消化當堂內容即可;面向后進生,要強調基礎教育,為他們夯實基礎知識點,為后來的深入學習做好鋪墊。而分組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公平競爭氛圍,在小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這對班級良好秩序建立非常有幫助。總之,班主任本身應該創新思維,通過多種方式來提升管理工作水平,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選擇,也為他們創造健康的班內成長空間。
6.發揮班主任示范作用
示范教育在小學班級教育管理中非常有效,班主任作為班級教育的領路人,應該做出合理規范示范,引導學生走正確的學習路線,幫助他們少走彎路、快速成長。比如班主任可以做出良好的生活習慣示范,要有端正的坐姿、走姿,有良好的說話習慣,更加尊重每一名學生,或者與班級學生共同參與日常勞動和游戲,與他們建立平等關系。這些示范教育對小學生而言是最好的潛移默化教育,能夠促進他們效仿成長,久而久之,就能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習慣。
總之,小學班主任在班級教育管理工作中承擔眾多責任,但其目標還應該歸結于對小學生良好學習狀況與健康身心狀況的觀察與培育,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塑造優秀的個性人格。因此,班主任必須明確自己正確且多元的工作職責與工作對策,完成好每一項工作任務。
參考文獻:
[1]張亞杰.試論新背景下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學習(中旬刊),2014(4):153-154.
[2]丁 袆.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6(10):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