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菲+韓雪松
[摘要]江西瑞昌位于長江南岸,獨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剪紙藝術。作為一項古老的民間藝術,瑞昌剪紙兼具南方的秀美和北方的奔放,選材豐富、將風景、人物表現和中國古文化表現得淋漓盡致,目前瑞昌剪紙已經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保護對象。但是,由于年輕人對瑞昌剪紙藝術的認識不深,加上長江流域的環境破壞,使這項藝術的傳承速度減慢。瑞昌剪紙在題材內容與剪紙圖樣都具有與其他地區不同的鮮明的個性特征。為了更好地對瑞昌剪紙藝術進行生態保護與開發,文章提出了體現瑞昌剪紙的實用價值、自然生態發展模式與經濟產業化發展模式的具體實施策略。
[關鍵詞]江西;瑞昌剪紙;生態保護
剪紙技術在現代時常可見,其對人物、風景的表達躍然紙上,十分精彩。但實際上這項古老的藝術在我國有多年的歷史,人們利用剪紙反應當下的生活,剪紙題材十分廣泛、婚喪嫁娶、山水風景、宗教祭祀都可見剪紙題材。進入現代,剪紙文化雖然樣式更加豐富,但是所蘊含的文化色彩逐漸被淡化,尤其是與宗教、禮教有關的剪紙內容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漂亮”的剪紙文化,剪紙文化的發展與現代人的生活有關。剪紙作為國家非物質遺產,傳承和發展十分必要,但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熟悉古老的剪紙文化,如何使剪紙文化走出瑞昌、走向世界,是本文研究的主要話題,也是江西瑞昌剪紙文化發展的根本目標。
一、瑞昌剪紙的個性特征
剪紙作為一項古老的中國藝術,在西漢后期就已經流行。剪紙藝術遍布中國多個省市,具有各自的特點。剪紙是由存手工完成,剪紙藝術蘊含了豐富的中國民間文化,因此不同地區的剪紙,體現著不同的特征。與其他地方相比,瑞昌剪紙具有共同點,如歷史悠久、文化特征明顯等,當然對于長江中下游的瑞昌剪紙而言,在題材上更豐富、剪紙圖樣和剪紙刀法上都具有自身的特征。
(一)題材內容。瑞昌剪紙題材內容豐富,在漢唐時期,剪紙多于宗教文化有關,將剪紙應用于宗教祭祀或者婚喪嫁娶是常事。在古老的中國文化里,講究“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孝道思想,人們借助剪紙的藝術形象來寄托家族興旺,憧憬沒好未來,或者將其應用于農業中,祈禱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隨著剪紙進入現代人的生活,其宗教色彩、政治色彩逐漸褪去,剪紙更成為一種美好的古文化象征,人們依然用剪紙來寄托民俗,在瑞昌地區,這一點表現得十分明顯,剪紙窗花多用于結婚喜事。瑞昌剪紙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現代瑞昌剪紙多出現在房柱、鏡子、門窗上,作為一種美的象征和寄托。剪紙與人們的生活是分不開的,其豐富性和獨特的美感是其傳承的理由與動力。
(二)剪紙圖樣。瑞昌剪紙藝術不同于其他地區的剪紙藝術,多數藝術家選擇均衡式單獨紋樣,合式紋樣的應用則幾乎沒有。瑞昌地域特色孕育了這一剪紙特征,由于現代江西的對外交流相對較少,因此傳統的剪紙文化得以保留,老一輩剪紙藝術家對傳統的形式。圖樣情有獨鐘。年輕一代懂得剪紙的人越來越少,這也使得瑞昌剪紙具有濃重的排他性,其紋樣具有一種隱含的特征,具有獨特的地方文化,尤其是地方古文化特征。如瑞昌人常稱茶杯為茶盅,寓意著“連中三元”,基于這種排他性,也使得瑞昌剪紙的風格非常純真,構圖新奇,使得古老的民間藝術完整的保存下來。
二、瑞昌剪紙藝術的生態保護與開發
為了使瑞昌剪紙文化得以傳承,省政府已經將其劃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一部分,不斷地挖掘、保護瑞昌剪紙藝術,體現剪紙在文化上、歷史上和生活上的價值。筆者認為,作為一項古老的藝術,其最重要的價值體現就是使用價值。將學術研究轉變為實際應用,通過教育培訓、文化滲透、媒體宣傳、政府保護等方式使瑞昌剪紙文化得以保留,并且要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這項藝術,使瑞昌剪紙不僅具有獨特性,更具有兼容性。我們對其生態保護與開發措施做如下分析。
(一)體現瑞昌剪紙的實用價值。與其他地區相比,瑞昌剪紙的保留程度較高,但是剪紙的意義已經發生變化。對于現代剪紙藝術而言,應體現其實用價值,將實用價值與藝術傳承連接起來,并且重視藝術傳承,不失為一種好的保護方法。長期以來,瑞昌剪紙是在其獨特的民風、民俗下發展起來的,人們將其應用于門窗點綴,婚禮祈福、公共社交互動以及禮儀慶典中。在這一點上,剪紙儼然成了城市之窗,可以將剪紙與旅游結合,打造剪紙文化村,吸引更多的游客來到瑞昌,感受其剪紙的魅力。這種傳承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間接的,如果當地人重視剪紙藝術,形成一種文化,自然會吸引藝術愛好者前往,從而實現剪紙藝術的傳承。在這一過程中,剪紙藝術家們應該求變,實現各地文化的結合,使瑞昌剪紙形象更加豐富。基于目前的剪紙現狀,必須對其實施搶救政策,培養剪紙人才是首要問題,有人繼承剪紙文化才能有機會體現其實用價值。還原歷史,體現其藝術價值,追求創新,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情趣。在商業開發上,講利但不唯利。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使得這項民間藝術得以延續和發展。
(二)自然生態發展模式。自然生態發展模式是指對民間現存的藝術進行保護,支持其創作,讓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剪紙藝術。改變老藝術家的思想,使其不僅可以專注于藝術設計,還能重視藝術傳承,主動教授新的學生,對于年輕一代,要通過滲透的方式使其了解剪紙藝術。現代科技的發展迅速,利用媒體對其進行宣傳,并且舉辦剪紙培訓班,使中國新一代的孩子能夠認識到并喜歡上這項古老的設計藝術。還可以建立“寫生”教學研究基地。在瑞昌市內,九江學院是具有特色的高校之一,應與當地進行配合,在高校中增加剪紙藝術專業,聘請民間專業人員進入校園,培養更多的剪紙藝術,使這項藝術能夠自覺的得到傳承。
(三)經濟產業化發展模式。從經濟產業化角度出發,就是上文我們講的,重利但不唯利。可以建立作坊工作室制,培養一批新時代的剪紙一人,打破以往剪紙設計方案,兼容多種剪紙圖樣和剪紙手法。有效地推動經紀人與民間藝人之間的長期合作,使藝人具有一定的收入,推動其專注藝術。并且由經紀人進行設計藝術成品的推廣與宣傳,加深廣告效應。在新產品開發上,始終堅持傳統風格與現代風格相結合且共融的觀念,既要體現當地特色,又要具有全民性,將其制作成精巧的紀念品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以吸引游客的注意,降低商品化。堅持按禮品的檔次開發產品,達到集藝術、收藏、文化宣傳同時進行。瑞昌政府在這一點上要給予當地文化藝人,剪紙藝術以大力的支持,以便于推進剪紙文化的保護與開發,使這項中國傳統的古代藝術能夠得以傳承。
三、總結
瑞昌獨特的地理文化和歷史文化孕育了其剪紙文化。經過多年的發展,剪紙文化已經具有明顯的現代化特征。但是對于瑞昌剪紙文化而言,具有獨特的特征,就是內容豐富,與古文化之間的銜接緊密,但是兼容性差。也就是很多老藝術家固執的堅持一種藝術形式,而新人對于剪紙藝術的熱情顯然不夠高漲。為此,針對瑞昌地區的剪紙文化進行生態保護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保護瑞昌剪紙這藝術,也是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對于現代瑞昌而言,應將其納入產業體系中,使其為社會實踐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同時也要追求剪紙藝術的本源,既要與現代發展相聯系,既要創新精神,又要尊重老藝術的古文化反應。可以通過現代化的途徑對該藝術進行宣傳,媒體廣告、電視節目都是不錯的辦法。如同詩詞大會再一次掀起了過敏熱潮一樣,將剪紙藝術作為一種電視節目呈現在熒屏上,將吸引更多的人熱愛這項古老的藝術。此外,應樹立地方剪紙藝術品牌,讓瑞昌剪紙在現代人群中生根、發芽、開花,并最終成為真正的藝術作品,傳承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