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設計和哲學的關系是每個從事藝術專業的人都必須了解的問題。設計和哲學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哲學是一門關于研究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科,它主要研究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等領域,帶有普遍性的根本規律。而設計是一種橋梁,通過客觀事物的形式使感性認識得以體現。本文通過對現有的藝術理論體系進行分析后,從美學角度出發對這些基本問題進行分析和闡述,從而實現了對設計與哲學關系的探討。
關鍵詞:設計 哲學 美學
一、設計與哲學的關系
哲學是人類對于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和意識現象的認識及其成果。哲學從最廣泛的意義上來說是人類一切認識的過程及其成果。有了哲學的思維方法,我們就能對藝術設計進行整體上和本質上的思想把握,不僅僅局限在設計領域的某個局部看問題,還能把設計看作是人與世界建立起來的某種關系,從而解決設計中的諸多問題。設計是連接精神文化與物質文明的橋梁,人類寄希望于通過設計來改善人類自身的生存環境。柳冠中強調:“設計應被證實是人類未來不被毀滅,除科學和藝術之外的第三種智慧和能力”。設計是一種探尋滿足需要的視覺化活動,這是從設計論的角度回答設計,需要是設計的目的,決定著設計的功能,滿足是設計的目標,設計的特征是探求設計化活動。設計是人的思考過程,是一種構想、計劃,并通過實施,最終以滿足人類的需求為終止目標。
總之,設計和哲學都是思想的產物。只不過設計可以由多人來完成,也是可以創新的。而哲學是有社會限制的,一個社會背景下只能有一種統一哲學。因為他們是兩種思想產物,所以,設計理念會有一定程度基于哲學,而設計的產物又會反促進新哲學的形成而達到社會的轉型。
二、哲學對設計的重要指導意義
“思想是設計的靈魂,文化是設計的最高體現。”設計師的設計構思過程是思想活動的過程,設計作品的呈現則是思想的最終呈現。設計作品的流通,是消費者與設計師之間的思想交流。思想在設計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沒有思想,作品就會枯竭,沒有生命存在的意義。哲學作為文化的一種特有形式,是具體的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人類思想的最高體現、精髓所在,是屬于收集整理人類社會的第二空間—精神領域。設計是物質的,是客觀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物質形態,是屬于人類社會的第一空間——物質社會。兩者相輔相成,設計作品可以是哲學思想的載體,哲學同樣可以指導、影響設計作品。一件成功的設計作品必定承載著設計師對人類社會的哲學思考。
人類漫長的文明史和設計史,自始至終都受到哲學思想的影響。比如在中國的傳統工藝美術、建筑等設計實踐中,處處都體現著中國傳統哲學—儒、道、釋三大思想體系的理論精髓,這些思想體系形成了富有濃郁東方特色的設計文化。在西方社會,從古希臘的人本主義到中世紀的宗教神學,從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康德的理性主義,再到近代的科學主義、結構主義、現象學、法蘭克福學派、后現代主義等思想流派,都深深地影響著設計的發展方向。
三、哲學思想在設計中的體現
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是我國現代設計的寶貴財富,深刻影響著中國現代設計思想體系的確立和審美特征的形成,離開傳統哲學,就無法理解中國現代設計思想。中國的傳統工藝具有整體性、實用性特點,這也誕生了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中豐富的、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反過來中國傳統哲學也深深地影響了我國傳統工藝,為傳統工藝設計提供了方法論指導.研究中國傳統哲學思想體系,有助于提升現代設計水平,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設計。
“設計”是以日常生活體驗作為基礎的一種工作,是由外在的物質生活和內在的精神生活所組成。從中國傳統圖形中.我們可以看到前人在悠長的歲月中默默承傳和創新的成果。一切現代化與國際化應以傳統文化作基本.其關鍵在于如何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使傳統具有新的生命力。作為一個當代設計師,應將精粹融匯于現代思潮中,成為一個多姿多彩的現代國際化文化體系。
四、設計的價值與設計師的職責
設計在滿足人們物質需求的同時,也帶給人們精神上的享受。人們在消費設計帶來實用價值的同時,更多地是在消費設計所傳達出來的象征、感覺、氣質、信仰等符號意義,設計的文化價值更加被突出了。
當代人類社會己進入可持續發展階段,設計師必須用有機性體的觀點將單個設計對象置于人與人、人與物、人與自然的整體系統中去考慮,要把設計納入到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哲學之中予以重新思考和審視,通過對現實問題的解決和對未來社會發展趨勢的掌控,來引領一種合理的生活方式,這是一個合格設計師肩負的職責和工作方法。
總之在談論哲學時我總會想起馬克思的一句名言:“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縱觀中國悠久的歷史,各個歷史時代都有自身的設計文化與主流思想。但是,我們的設計發展并不樂觀。西方的設計思正潮肆無忌憚的侵蝕著中國的本土文化,中華民族幾千年的設計哲學與造物文化逐漸被人淡忘,沒有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接而批上了傳統的外衣。而沒有熱情和耐心去尋找、發現那些根植于我們心靈深處,保存于傳統文化載體當“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已經成為廣泛共識的時候,很多當代設計師對傳統的借鑒往往只是通過對傳統符號的加工、修飾、復制、拼之中,抹不掉也拿不走的民族印記。設計師進行設計要在自己頭腦中形成設計一定的價值觀作為其行動的準則和指向,提高自身認識事物的能力和深度,從人自身切實的角度出發,綜合思考設計的問題。當今,在小小的“地球村”中,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往往是相輔相成的,各國自身的文化遺產成為世界共同的文化遺產。因此,在哲學的影響下,更好地去完成傳統文化的傳遞與傳播也是時代賦予當代中國設計師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陳登凱.《設計哲學》.[M].西安交大出版社,2014
[2] H·丹納.《藝術哲學》.[M].北京出版社,2004
[3] 張路峰《設計之道》.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10
[4] 柳冠中《設計方法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作者單位:齊魯工業大學 山東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