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數字技術和網絡傳播的推動下,新聞傳播呈現出多樣化的態勢。以“共享、聚合、互動”為核心理念的媒介融合,不僅帶來了新聞傳播的革命性改革,也深刻地改變了新聞業務形成的全過程。社交媒體背景下新聞業務面臨著公民記者與大數據新聞的挑戰。媒體必須建立起一個信息共享與服務的平臺,學習數據技術,加強跨界合作,才能為新聞業務發展開辟出一片新天地。
關鍵詞:新聞業務、公民新聞、媒介融合、大數據
在傳統的新聞業務過程中,記者對事實采訪報道、對信息采集輸送是一個單一的模式。自社交媒體出現后,公眾的話語權得到了充分的釋放,公眾可以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自己的言論和觀點,甚至在社交媒體上對自己的所見所聞進行整合傳播,打破了傳統的新聞采編模式。
一、新聞業務面臨的挑戰
(1)公民新聞的出現
社交媒體的出現及發展為公眾隨時隨地參與新聞傳播提供了可能性。任何人可以借助手機、博客、微博等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布觀點。傳播模式已由原來的一對多、媒體對公眾轉變成個人對個人、個人對多人、多人對多人。一個龐大復雜的傳播網絡已經形成[[1] 劉寒娥.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業務形態的整合與發展. 內蒙古大學學報.2008年7月]。
在社交媒體背景下,媒體記者不再是新聞的單一記錄者與發出者,公民調動身邊的資源和積極性更充分,主動權越來越大。新聞傳播方式由職業新聞工作者獨家壟斷轉變為職業人員與社會公眾分享。例如,在“8·12”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中,最先向外求救和發布消息的是身在現場的網友。在類似的突發事件中,記者由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可能“第一時間”到達現場,身處事件中的公眾可以利用手機拍攝照片、錄制視頻,“第一時間”將消息推送給公眾,使信息得以傳播。
社交媒體發展如火如荼,在新聞業務的采集與制作過程中,公民新聞的出現為人們認識和發現新聞提供了新渠道和新認識。公民新聞與職業新聞報道并存在媒體環境中,使信源呈現多元化的特征。
(2)大數據新聞的沖擊
隨著相關數據技術的成熟和發展,計算機可能成為未來的記者,承擔起新聞撰寫的職能。
2015年9月份,騰訊推出了一個叫“Dreamwriter”的自動化新聞寫作機器人。其采用大量數字寫了當年8月份CPI的分析文章,堪稱文從字順,數據翔實。
美國的Narrative公司與西北大學計算機系和新聞系的精英們花了兩年時間在2010年研發出了新一代智能寫作軟件Narrative Science,將新聞報道和電腦工程進行了一次新時代的結合。其創作模式為:先通過搜索引擎收集大量可用數據,再確定文章風格,并按照資深記者團隊擬定的模板進行創作。Narrative公司的首席技術官Kristian Hammond曾放出豪言:“到2025年,90%的新聞將由計算機生成,其中大部分無須人工干預。[[2]陳明.大數據技術對新聞生產與新聞業務發展的影響研究.新聞知識.2014.12.15]”
(3)媒介融合的影響
媒介融合帶來了傳播觀念的革命性變革,影響著新聞業務形態的全部過程。它改變了傳統媒體新聞采集與制作的流程,并逐漸演變成一種獨立運行、流程完整、操作規范的新聞生產模式。不同的媒體集中在一個信息操作平臺上,統一策劃,資源共享,相互協調,取長補短,根據媒體和受眾的特點對信息進行分類加工,制成不同的新聞產品,最后通過不同的渠道傳播給特定受眾。這種嶄新的新聞生產模式是對傳統新聞業務形態的整合與重構,使新聞業務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新態勢:新聞業務體系由以單一媒體類型為基礎的新聞編制系統轉變為以數字技術為整合平臺的多媒體的新聞信息與服務提供系統;新聞報道模式由單線性的平面化形態轉變為全方位、立體式形態。
二、應對策略
(1)建立信息共享平臺
面對社交媒體逐漸深入生活、信息獲取渠道不斷擴寬,構建以數字化、網絡化、全媒體化為基礎的信息共享與服務平臺是適應媒介融合與競爭的必由之路。
信息共享與服務平臺是一個開放的平臺,不管是記者還是公眾都可以在平臺上分享信息,不管是圖片還是視頻都可以往平臺輸送,然后各個媒體各取所需。一方面,這增強了新聞的時效性;另一方面,公眾參與豐富了新聞的多樣性。
以寧波日報報業集團為例,其初步建成了集新聞內容采編分發、經營管理于一體的數字技術平臺,內容生產平臺是核心部分。內容生產平臺將所有內容集合在一起,實現了全集團所有編輯、記者對各種形式新聞資源的實時共享和互動編輯,即在一個編輯界面下,可同時完成對文稿、圖片、音視頻等的加工,實現了全文檢索等功能[[3]周洋.媒介融合語境下的新聞業務流程再造. 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
(作者單位:許昌報業傳媒集團)]。
(2)加強跨界合作
大數據技術的運用讓新聞報道呈現出更明晰、準確的分析,讓新聞報道更準確、及時。
同時,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必定帶來更加緊密的數據合作。誰掌握更多的數據資源,誰就能寫出更多、更好的報道。媒體勢必要進行跨界合作,利用外部資源獲得更多的數據。在這個層面上說,新聞媒體必須走出原來的模式,走上與外部合作的道路。
(3)學習大數據技術
社會化媒體的崛起使得公民新聞不斷侵占專業媒體的傳統疆域。在大數據時代,大數據技術與社會化媒體的結合將成為一種必然趨勢。社會化媒體中生產的內容必將成為專業媒體重要的資源。雖然其內容的碎片性對有效利用造成了困難,但是其本身存在的重要價值不容忽視。因此,大數據技術的作用將顯現出來,可幫助解決對社會化媒體碎片式內容的整合和利用。
在社交媒體背景下新聞記者面臨許多挑戰,應學習、掌握更多的新媒體和計算機技術,將其融入工作中。在具體新聞事件的分析中,信息圖表可以將數值和文本進行形象化的直觀表達,引領媒體進入讀圖時代,因此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信息圖表在呈現數據、梳理進程、展現情況、揭示關系等方面會帶來更清晰的解讀。具備良好的制作信息圖表能力是媒體從業人員的必備素質。對信息進行更科學、更明晰、更生動的可視化加工,是媒體人必須不斷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劉寒娥.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業務形態的整合與發展. 內蒙古大學學報.2008年7月
[2]陳明.大數據技術對新聞生產與新聞業務發展的影響研究.新聞知識.2014.12.15
[3]周洋.媒介融合語境下的新聞業務流程再造. 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
(作者單位:許昌報業傳媒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