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五四運動前后,1600多中國青年漂洋過海求學于歐洲,掀起了旅歐勤工儉學運動的熱潮。他們中間的先進青年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并積極開展探索建立早期黨、團組織的活動。1922年6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旅法、德共產主義小組統一組成中共旅歐支部。她在組織歐洲學生運動、發起歐洲論戰宣傳馬克思主義、發動華人反對中比不平等條約、培養和輸送革命人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是中共創建初期的一支勁旅。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 旅歐支部 建黨
從1922年6月中共旅歐支部的建立到1927年4月完成其歷史使命。追溯至其早期組織工學世界社和勞動學會,前后一共7年時間。在此七年中,以旅歐勤工儉學生中先進分子為主體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依托各種形式的黨團組織積極展開活動為中共的創建和革命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積極組織學生運動
(1)二、二八運動。1921年2月28日8點左右,400多名勤工儉學生匯聚在中國駐法公使館附近的廣場,學生們推薦蔡和森、李維漢等11人為代表前往公館與陳篆談判。學生代表態度堅硬,陳篆只得親知到廣場與學生交涉,卻被學生圍了起來不得脫身。早就守候在旁邊的法國警察前往干涉,護送陳篆離開并驅逐廣場上的學生。二二八運動雖然沒有成功,但駐法公使館也被迫答應延長發放三個月的救濟金,這一過程中以蔡和森為代表的蒙達尼學派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2)拒款斗爭。周恩來得知賣國條款消息后,立即與趙世炎、蔡和森等一起聯合法國六大華人社團,堅決與這種賣國行為斗爭到底,展開了震驚中外的拒款斗爭。在利用報刊大力宣傳之時,周恩來、趙世炎、蔡和森等人于6月30日召開了第一次拒款大會,大會決定向法國政府、中國政府、國內各界人士宣布,對于一切借款絕不承認并要求駐法公使陳篆負責取消此次借款。大會結束后中法實業銀行宣布破產之時,卻傳來了中法雙方決定于7月25日簽字的消息,并且原先宣稱的3億法郎借款也增加至5億法郎。8月13日,勤工儉學生、華工和各界華人300多人召開第二次拒款大會迫使陳篆代表王曾思在反對中法借款的協議上簽字,拒款斗爭終得勝利。
(3)進占里昂中法大學的斗爭。1921年9月20日晚,蔡和森、趙世炎、李立三、陳毅、張昆弟、羅學贊、陳公培等100多人組成“先發隊”向里昂中法大學挺進。校方負責人葛郞(中法大學協會法國書記)拒絕了“先發隊的一切要求”,導致沖突升級,法國軍方包圍了學校,“先發隊”除趙世炎外大部分成員被逮捕。在多方交涉無果下,中法兩國政府最終把進占里昂中法大學的104名勤工儉學生以“過激黨”的罪名遣送回國。進占里昂中法大學的斗爭雖然失敗了,卻使勤工儉學生在斗爭中得到鍛煉并逐漸丟掉“工讀主義”幻想走向成熟。
二、發起歐洲論戰,宣傳馬克思主義
歐洲大陸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的發源地,更是無政府主義、國家主義等非馬克思主義思潮充斥之地。為了更好地同各種思潮作斗爭,在留學生和當地的華人華僑中傳播馬克思主義,介紹俄國十月革命和研究中國問題,中共旅歐支部和旅歐青年團就需要有自己的輿論陣地和宣傳刊物。在這種背景下,1922年8月1日,中共旅歐黨團組織編輯出版了自己的機關刊物《少年》。1923年12月10日,根據國內團中央的指示,中共旅歐黨團組織決定把《少年》改為《赤光》。1924年2月1日,《少年》正式更名為《赤光》?!渡倌辍贰ⅰ冻喙狻返陌l行,極大地提升了旅歐黨團組織在論戰中的地位,有力的宣傳了馬克思主義。
三、領導歐洲華人進行反帝愛國斗爭
(1)組織旅歐華人組織反帝斗爭,聲援五卅運動。五卅慘案的消息傳到巴黎,中共旅歐支部領導旅歐各界同胞,掀起聲援上海工人的反帝運動,開展了游行、示威、發表演說等一系列愛國活動。面對革命運動的蓬勃發展,法國當局派出大批警力對這一愛國運動進行了瘋狂的武力鎮壓。6月24日晚,中共旅歐支部委員任卓宣被捕。25日,團旅歐區第六屆執行委員會委員李暢英、盧政綱、林蔚、雷定餛、宗錫鈞等5人全部被捕。中共旅歐支部在蕭樸生的領導下想盡一切辦法對被捕同志進行了積極的營救。經過不懈努力,被捕者于同年9—10月間全部無罪釋放。
(2)反對中比不平等條約。1926年7月20日,旅比工、商、學各界僑胞代表百余人集會。與此同時,德國柏林、漢堡,荷蘭海牙,法國巴黎、里昂等地僑胞,先后成立廢約后援會。他們發表宣言、通電致函、集會演說、出版刊物,斗爭日趨激進。但是,游行示威活動卻遭到了比利時警察武力干涉,雙方發生沖突,游行隊伍中受傷者10多人,被拘捕者17人。北京政府迫于全國人民的壓力,終于在11月6日正式宣布《中比條約》失效。反對中比不平等條約的斗爭取得了勝利。
四、培養和輸送革命干部
中共旅歐支部非常重視黨團組織的建設,把干部的培養、提高和輸送工作當成重要而長期的任務。如下表:
同時,中共旅歐支部還輸送大量的革命干部回國投入到國內革命洪流中。1924年夏,中共中央調周恩來回國。1923年底,張申府和劉清楊由法國動身,經莫斯科回國。1924年秋冬,何長工離開歐洲回國。旅歐的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中,還有一大批如趙世炎等,是經過在莫斯科學習一段時間后,陸續回到國內的。1924年秋,趙世炎由莫斯科回到北京。在此前后還有陳延年、陳喬年、肖三等人回國。1925年8月,根據共產國際的決定,聶榮臻、李富春、朱德、鄧小平、蔡暢等相繼離開莫斯科。中共旅歐支部是黨的干部隊伍的搖籃,它為黨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干部。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