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繼承,地域的變遷,時代的感召,使人類文化時代相傳,并不斷發展。裝飾畫這一藝術形式是在原始繪畫和裝飾紋樣的基礎上產生、發展而流傳至今的。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紋樣,到商周青銅器上的裝飾畫;從兩漢的畫像石、畫像磚,到舉世矚目的敦煌壁畫以及一些別具特色的民間美術,都為我們提供了裝飾畫最典型的范例。
1.變化與統一也稱多樣與統一,它是一切事物的變化規律,也是裝飾畫變化的總則。
人類社會中的事物,變化復雜,但又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形成了一個變化著的龐大的統一體。裝飾畫取材于自然界,是客觀事物的反映,我們也就必須把這種變化與統一的規律帶入裝飾之中,這樣才能賦予作品強烈的形式美感。變化與統一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舍去一方,另一方則不復存在。若只一味地追求變化,就會雜亂無章;偏面強調統一,又會呆板單調。只有將兩者有機結合在一起,才會真正體現自然界的規律。在裝飾設計過程中,要在統一中求變化,或在變化中求統一。統一是指構成畫面多種因素和形象之間的關聯,它們所含有的共同的因素。統一可以使畫面穩重有序,滿足人們潛在的對秩序的心理欲求。
2.對稱與均衡
對稱的形式在生活中極為常見,對稱能給人以穩定感,但是過多的對稱重復會使人覺得單調、呆板。黑白裝飾畫運用對稱主要是使畫面形產生平穩的關系。在裝飾畫中對稱又可分為絕對對稱和相對對稱兩種形式。絕對對稱,即中軸線兩邊或中心點周圍各組成部分的造型、構圖完全相同。相對對稱是指在絕對對稱的結構中有少部分形狀出現不對稱的現象。這種形式仍不失其對稱形式的穩定感,又顯得靈活、自由。
均衡也稱平衡。它不受中軸線和中心點的限制,沒有對稱的結構,但有對稱式的重心。這是在對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均衡形式在裝飾畫中的運用比對稱形式更富有創造性。平衡的處理,不但可以體現在紋樣造型上,同樣也體現在構圖的應用上。一副均衡的適合圖案,比較自由地再現了龜背竹這種植物,在構圖上葉子的安排占去了畫面的絕大部分,既平衡了畫面,又體現了這種植物葉大的特征。
3條理與反復
條理與反復是黑白裝飾畫組織的重要原則,是構成秩序美感的重要因素(如右圖);反復的應用又是裝飾圖案藝術所特有的一種美的形式。條理,即對事物有規律的組織與安排。進行裝飾畫創作時需要將紛雜的自然對象有規律地加以整理、概括,使之成為變化有序的統一體。
反復是指相同、相似的形象或單元以某種形式有規律地重復排列,給人以單純、整齊的美感。在裝飾畫中,一切對稱形式的圖案和所有的連續圖案都是反復這一形式的具體體現。
4對比與調和
對比使雙方鮮明地展示各自的特點,形成了視覺的張力,增強了對視覺的刺激強度,是對事物矛盾的展現。調和是把構成各種強烈對比的因素協調統一,使之趨向緩和。裝飾畫靠眾多的對比因素產生了豐富的變化,但是如果過分強調對比,就會使畫面顯得生硬。因此,在運用對比這一手法的同時,必須通過調和來制約,使其統一。
調和的主要功能是加強和減弱。在眾多的造型中,刻畫主要造型、淡化次要造型,使主題突出。 統一的描繪方法也是體現調和的重要方面。主要采用有條理、有趨勢的線條,不僅調和了紋理造型,也體現了所表現對象的體態和質感,使畫面協調統一,概括有序。
5.動感與靜感
動感與靜感來自人們的視覺經驗,是相比較而產生的的。一般來講,變化的因素傾向于動感,統一的因素傾向于靜感。直線造型傾向于靜感,曲線造型傾向于動感;直線中水平線傾向于靜感,垂直線傾向于動感;垂直線與傾斜線相比,垂直線傾向于靜感,傾斜線傾向于動感。在直線與曲線組成的形狀中,方形傾向于靜感,圓形傾向于動感;線造型傾向于動感,面造型傾向于靜感。均衡的構圖傾向于動感,對稱的構圖傾向于靜感;對稱形式中的旋轉與轉換式傾向于動感,其他對稱形式傾向于靜感。基本類似的構圖中,造型復雜的傾向動感,簡單的傾向靜感。
6.節奏與韻律
節奏與韻律是普遍存在的,節奏是指藝術中有規律地出現音或形、色的連續交替的現象。繪畫及黑白裝飾畫中的節奏感表現在造型及色彩有規律的、連續不斷的交替和重復。交替和重復即產生節奏感。交替與重復又是以不同的構成元素來體現,如果這種構成元素單純,所產生的節奏也就比較平淡、單調;若構成元素復雜,產生的節奏效果則豐富;但這種變化要適度,否則就會導致雜亂,失去美的節奏。節奏與韻律本來是音樂的主要要素,沒有節奏與韻律就不會產生美妙動聽的音樂。韻律是一種和諧美。和諧為韻,有規律的節奏為律。
7.比例與尺度
比例與尺度是和裝飾藝術有著重要聯系的。在裝飾繪畫中,比例在畫面中是不受自然比例限制的,可以根據需要來安排圖像之間的比例關系,這在黑白裝飾畫的運用中顯得非常普遍。對照,即相互參照,具有衡量的含意。黑白裝飾畫主要給人以形式的美感。不同的畫面中,各個造型之間的比例關系是否得當,均要以對照的形式來衡量。對照衡量的過程也就是總體把握、檢驗和調整的過程,這一過程十分重要,不可忽視。只有通過比較、衡量才可使畫面整體協調統一。比例是一個數學概念,通常是指同一物體放大或縮小后的數量關系,也常指事物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之間的數量關系。自然中的萬物依據各自的特征,為適應自然界的變化形成不同的比例,如植物枝干的粗細、長短,葉子的寬窄;動物肢體的各部分都構成相互不同的比例關系。繪畫中的比例是自然物象的反映,如人物的寫生,最基本的比例是三停五眼、立七坐五盤三半等。黑白裝飾畫中的比例關系也很重要,但它與普通繪畫有所不同,既有相近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
8.空間與分割
空間是指一種環境,這種環境有平面化的,也有立體化的,黑白畫的空間以平面為主。空間也就是承載造型的環境。主要有三角形空間,方形空間、多邊形空間、圓形空間、自由形空間等。分割是對空間的劃分,當空間中出現任何一種形象元素時,這個形象元素就對他的空間產生了分割,通常對空間的分割有多種形式,如:點形分割、線形分割、面形分割、網格分割、等形等量分割、非等形等量分割、等量不等形分割等。
(作者單位:西安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