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網絡影評的興起,影評帶給影視作品的影響也逐漸顯現出來,一方面,網絡影評大眾參與程度高,大眾的呼聲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影視作品的發展,另一方面,由于網絡影評參與門檻低,影評質量魚龍混雜參差不齊,甚至出現網絡暴力的情況。基于此,網絡監管部門應對影評中的不文明情況采取相應懲罰措施,社會與學校也應加強規范網絡影評的引導教育。
影評即觀影者對觀賞電影后對影片的評論,過去受技術水平限制,人們只能通過在專門的刊物專門的電視或電臺欄目中發表評論,評論發表的時間周期長且難以產生即時互動,而現在,人們通過手機、電腦等載體,能自由的發表自己對影視作品的看法,而現在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影評代替傳統報刊影評,成為影評的主要方式,與此同時,網絡影評帶來的社會影響也逐漸顯現出來。
一、正面影響:促進電影發展
新媒體時代下影評參與方式多種多樣,參與門檻也非常低,普通大眾都有發聲的權利,人們通過電影思想自覺發出自己的獨立聲音、呈現出獨立的立場。對影視創作者來說,影評基數變大,多角度的影評為影視作品提供了更客觀,更全面的范本與建議,利于影視作品創作者根據影視藝術形象的思想以及結合整個電影現象進行思想,通過與影視現象緊密結合著的思考,發現其中蘊藏著的新思想火花,即從影視現象中概括和提煉出對這個時代有意義的新思想。
網絡影評具有重大意義,因其傳播速率快,涉眾廣的特性,報紙和學術刊物對電影的傳播、宣傳和研究的價值遠遠沒有網絡影評來的大。再者,網絡影評的重要意義還體現在其對引導觀眾選擇影片具有直接的指導性。影評就放在影訊旁邊,而諸如豆瓣、時光網等門戶網站更是直接給出影片評分,對未看見該片的觀眾來說,這些信息具有指導意義;對不想進影院看片或猶豫不決者起到了推波助瀾和下決心的作用,提高影視作品票房;對已經看過影片的觀眾而言,這些影評有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分析電影,起到了提高電影鑒賞力和普及大眾影視文化的意義。其次,其對影視作品的宣發具有重要的產業意義,從中能歸納出觀眾喜歡看的點是哪些?觀眾感興趣的地方是什么?最后,網絡影評創作具有美學指導意義。中國電影出版社編輯類成云認為在全民皆網民的時代,網絡影評已成為網民、尤其是年輕網民對電影態度的主流表達方式,也成為傳統影評的重要補充。網絡影評呈現出表述個人化、短、快及依附性較強的特點,一方面網絡影評能夠引導甚至控制影片的票房;另一方面,網絡影評在關注當下影片的同時也會對老影片進行鉤沉,甚至一些網絡影評具備專業影評的素質和水平,引導電影話題和方向,頗具深度和前瞻性。因此,網絡影評對于電影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負面影響:專業性下降
網絡影評因參與成本低,參與成員社會背景和綜合素質各不相同,影評質量也是參差不齊、魚龍混雜。網絡影評的自由性對影視作品與影視創作者帶來了一定的不良影響,首先是評論者隨心所欲,信口開河,常常失去影評應有的客觀立場;其三是話語暴力傾向日益彰顯,無端指責、惡搞謾罵,甚至人身攻擊亦時有發生,呈現出草根文化的肆意、無序現象。著名影評人魏君子認為,網絡時代人人都有發言的權利,都可以在網絡平臺發表文章,但也正因為寫作門檻低、網絡平臺的開放性,使得網絡影評出現以來,其水準、風格大多飽受質疑。一方面,網民的觀點可能過度解讀出編導從沒想過的內涵、角度可能結合自己的職業身份,受到網友的熱烈響應,成為網絡風靡一時的“神評”,這類網絡影評的出現極大豐富了影視評論的樣式。另一方面,網絡影評的評論不是捧上天,就是踩入泥,缺乏專業理性的分析,多是感性的“吐槽”。有了網絡的平臺,“電影批評”與“觀眾感受”混淆了。
三、網絡影評的出路
(1)規范網絡制度
網絡影評的載體是網絡,是傳播影評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切斷傳播源,便能讓惡意影評無從產生。網絡應該根據自身情況,制定一套規范傳播者的規則,如微博的實名制給了評論者發言的真實身份,一些評論者意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需要付出責任和代價,就會自然而然的在心理上規范自己的行為。而微博、微信等開設的舉報與投訴制度也讓評論者心中有數。
(2)加強引導教育
加強引導教育,其一體現在學校對學生的綠色網絡教育,提高大眾的網絡素質,其二體現在專業影評人需挑起大梁,正確引導網絡電影批評,充分借助新媒體,使其與傳統媒體電影評論形成互補而又熔融為一的趨向,建立包括網絡影評人在內高素質影評人隊伍,營造電影理論批評的良性生態環境。
而電影評論碎片化的趨勢,并不能取代專業影評。從傳播的角度,專業電影評論可以借助新的媒體平臺進行廣泛傳播,尤其在互動媒體背景下,一篇專業評論可以及時引發其他觀眾的圍觀與反饋,這反過來可以讓電影評論者吸取大家的觀點,修正自己的看法。以國家廣電總局主管、面向電影產業的《綜藝報》為例,作為專業電影評論的重要陣地,對選用的專業評論通過與門戶網站的合作,以及微博等方式進行推送進行全方位的傳播,對引導影評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時代下的新技術,新功能,強調專家和觀眾在線互動交流,重新交匯為中國影評百家爭鳴的聲音,促進中國影視作品的良性發展,如若干知名學者如北大教授張頤武和清華教授尹鴻等紛紛開設了自己的新浪博客,網友們可以在網頁上即時瀏覽專家的影評觀點并與之交流。
總之,在新媒體時代下,影視傳播和評價方式實現了多元化,觀眾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數”,網絡批評的崛起勢所必然。而網絡影評的發展需要來自官方和民間的扶持,讓網絡影評充分發揮其功能,成為大眾觀影的向導,成為影視作品質量的檢測機。
(作者單位: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