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街道作為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滿足交通功能和市政設施設的同時,也為城市居民提供休閑活動場所。而街道景觀是衡量一座城市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明程度、整體形象等方面的重要標志。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自身的完善,居民對城市環境的追求與品位不斷提高,城市街道景觀的規劃設計和建設管理已成為城市建設中一個重要篇章。但是,目前我國對城市街道景觀設計的研究工作尚少并且相對滯后,迫切需要從理論和實踐上進行深入研究,完善城市街道景觀設計的理論體系,為街道景觀設計提供指導。本文從城市街道現狀存在的問題和設計原則出發,重點對影響街道景觀設計的因素構成,如城市街道類型景觀、地域性因素、人性化設計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論證,提出了街道空間形態確定的程序和街道景觀要素設計的表達手法。對于街道空間形態,主要運用規劃學、心理學、生態學、美學、管理學、行為學等學科理論,從街道的功能、尺度、空間組織、景觀要素、天際線、界面控制、城市文脈等方面進行綜合確定,對沿街的建筑物、綠化、公共空間、停車場地、配套設施、戶外廣告、夜景照明、地面鋪裝等景觀要素進行了詳細的設計。其中,地域性和人性化理念始終貫穿城市街道景觀設計的全過程。最后又以呼和浩特成吉思汗大街為例,對其街道景觀設計進行分析,進一步佐證街道景觀設計理論體系研究的實用性和指導性,并說明城市街道景觀設計具有一定的復雜性。
本研究力圖對城市街道景觀設計有更深入的理解,多角度探討景觀設計要素,從新的層面上去解析和認識街道景觀,并激發對城市景觀設計新的不斷思考。
關鍵詞:城市,街道,空間,景觀,設計
目前,國內景觀規劃設計研究已漸入佳境,街道作為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特 色與活力的展示空間,然而城市街道景觀設計研究還缺乏系統性,這對城市的整景觀風貌有很大影響。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在全球一體化浪潮的沖擊下,交通運輸在街道 空間中占有的地位日益重要,作為城市街道主體的“人”被汽車所替代,街道的人文色彩日益薄弱,因此更人性地研究城市街道景觀設計已是迫在眉睫。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出發,我認為:只有建立完善的城市街道景觀設計理論框架,才能更好地為城市建筑設計、 道路設、計等提供依據,指導并設計美觀舒適的街道景觀。將“以人文本”的理念表達到城市街道空間之中,尋找到早已缺失的城市人文精神。
一、城市街道景觀設計現狀
我國早期的城市空間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城市街道是由里坊形成的通道,具有交通里坊的作用。近現代隨著國外城市規劃思想的引入并逐漸滲透到城市的快速建設中,城市街道景觀理論也不斷完善。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導致對設計的要求不能跟著社會的發展而同步,產生形式大過動能,變得華而不實。還有城市街道景觀存在的盲目綠化和街道市政設施不齊全的問題,同時缺乏公共活動空間,甚至街道的設計變得千篇一律。忽視街道景觀各要素之間的聯系,缺乏對街道空間整體的景觀效果和人們的行為與心理感受,也不考慮地域性及藝術化要求,造成街道景觀千篇一律,給人似曾相識之感。
二、城市街道景觀的研究目的
從城市的主題----人在城市街道使用過程中對景觀的需求出發,來研究人與街道景觀之間所存在的聯系,通知針對國內的街道景觀設計所存在的缺陷來找到恰當的彌補方式,來建立城市街道景觀人性化設計的理論框架,歸納城市街道盡管設計的新思路。
三、城市街道景觀設計影響因素
城市街道聯系著城市各個功能區,反應城市的歷史、文化、和生活。根據城市用地性質和公共設施的布局將街道劃分四種功能類型,市政街道、商業街道、居住街道和多功能街道。影響這些街道景觀設計的有自然因素,正所謂《道德經》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城市街道設計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同時還有人文要素等。
四、城市街道景觀設計要素
城市街道景觀設計必須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歷史保護原則,遵循藝術的原則,整體性和 崇尚自然原則以及特色化原則。“人”作為街道景觀設計主體的服務對象,就是為了滿足人類戶外活動的需求,同時體現人對文化的需求和認同,與此同時在也要對歷史文化所遺留下來的街道進行保護,讓人類體會到街道所帶來歷史魅力。黑格爾指出:“藝術的使命在于用感性的藝術形象的形式去顯現真實。
五、小結
城市街道景觀設計也始終是以城市設計的理念作指導,從城市總體出發,以天人合一、以人為本、遵循藝術等為設計原則。城市街道景觀設計既要考慮街道景觀的現狀,通過正確解讀城市規劃,合理提出街道景觀設計理念,作為設計指導,又要考慮街道空間形態對城市肌理的影響,通過對街道空間的整合,使其延續城市文脈,成為體現城市景觀的舞臺;既要考慮我國的地域差異,從自然環境、區位條件、經濟發展水平、文化背景、民風民俗等各方面的差異尋求設計素材,又要考慮讓街道留下時間的腳印、歷史的印記,讓人們不再陌生且能認識其成長過程;既要考慮不同類型的街道景觀風格,根據其特點進行具體的設計,又要對街道中的人性問題進行思考,在滿足人的需要的同時,并形成美觀、舒適、和諧的街道環境,使其成為反映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代表。
以上論述,初步構建了城市街道景觀設計理論體系,也是對完善城市景觀理論的又一次新的粗淺嘗試,其中就城市街道景觀設計的地域性和人性化方面作了較為詳盡地分析和總結,力圖尋覓到城市街道景觀設計新的“突破點”。
參考文獻:
[1]蘆原義信著,尹培桐譯.街道的美學[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5。
[2]中國建筑裝飾協會編.景觀設計師培訓考試教材[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3]揚.蓋爾著,何人可譯.交往與空間[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