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概述建筑結構工程質量創優管理實踐的意義、特點、成效,提出深化結構創優實踐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 建筑結構 施工質量 創優實踐
隨著城市經濟建設發展速度的加快,房地產業發展蓬勃,住宅工程建設成為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總體面積的主要部分。近十年來,南京在建筑結構工程質量管理上下功夫,通過健全完善質量管理制度,組織開展結構質量創優實踐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全市建筑工程質量總體處于受控狀態,保持了質量水平穩步提升的態勢。
一、開展結構質量創優活動的目的和意義
(1)實現建筑質量發展理念的有效強化和實踐
建筑全壽命周期安全使用理念貫穿于我國新時期建筑方針中,與建設節約型社會和節約型城鎮的實踐緊密結合。因此,要使建筑在規定的設計年限里只需對房屋結構進行正常維護,無需大修,就能完成預定的安全使用功能,即使超過了設計使用年限也能通過必要的檢查維修而繼續使用,必須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建筑結構工程質量并使其成為精品,以進一步強化和努力實踐現代建筑質量發展理念。
(2)實現工程質量監管成效的有效延伸和優化
十多年來,南京始終致力于本地區總體工程質量水平的穩步提高,先后實施住宅工程質量通病治理、分戶驗收方式創新等一系列工作舉措,不僅有效地解決了裂縫、滲漏等頑劣質量通病問題,而且在深基坑工程質量監督探索過程中積累了成功的經驗,確保了建筑主體的建設安全。但是,要實現建筑工程質量的穩步提升,必須通過質量創優提升建筑結構質量,促進工程質量監管成效的不斷延伸和優化。
(3)實現工程質量評判重點的有效轉變和升華
由于工程建設實施最低價中標、僅對竣工工程進行優良評比等局限性因素的影響,以及責任主體存在著輕主體重裝飾,在人員、設備儀器、平行檢驗等方面不能滿足結構工程質量控制的需要等現象的存在,結構工程質量精品不多。因此,要通過結構創優實踐,實現注重觀感質量向以結構質量為主控點的轉變,創造出更多的精品工程。
二、結構質量創優管理規定的出臺及其特點
十年前始,南京即循著工程試點—出臺規定—擴大試點—全市推廣實施結構創優—優質示范工程觀摩的實踐流程,穩步推進。據此,南京先后出臺、修訂并實施了《關于加強建筑結構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突出了三個方面的特點。
(1)突出質保體系作用,對責任主體行為的要求更為具體
《規定》從強化參建單位質量行為入手,對國家、地方相關文件中尚沒有規定的,如對人員配備數量、檢測儀器配備要求等方面明確了具體內容,增強了質保體系作用。一是通過加強對參建各方管理人員到位率的監管保障工程質量,尤其是對監理項目部人員配備的細化要求。二是強化了項目部對施工驗收規范、技術標準以及檢測儀器的配備要求,包括建設、施工、監理單位分別專項整理的《質量行為資料》、《質量驗收、實體檢驗匯總資料》、《平行檢驗資料》。
(2)突出實體質量控制,對施工質量要求更為細化
《規定》針對性地提出地方強制性要求,在實體操作方面就專項施工方案、鋼筋制作與加工、混凝土原材料等方面規定得更具針對性。如通過明確大跨度混凝土梁和高支模的支撐體系等專項施工方案,應組織專家論證;雙層鋼筋網之間應采用鋼筋支架或定型專用支撐等實體質量控制措施保證實體質量的成型效果等。
(3)突出監理現場管理效能,對平行檢驗要求更為科學
《規定》對項目監理部在主體階段的平行檢驗的內容、數量、方法等進行了詳細規定,彌補了監理單位在結構平行檢驗方面的不足。如對磚(砌塊)的外觀、鋼筋的外觀、模板(制作、保養、安裝)的外觀等,要求在施工單位自檢的基礎上抽取一定數量進行平行檢驗復核,質監人員對監理平行檢驗的構件抽取一定數量進行監督抽測,確保檢驗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三、結構工程質量創優實踐的主要成效及思考
南京對結構工程質量監管的創優工作實踐,獲得了參建各方的認可,并使之認識到結構質量的提高和優化是工程建設的根本,是根治質量通病、完善分戶驗收的重要條件,是實現建筑全壽命周期安全使用的重要保障。同時也強化了企業管理出效益的理念,因為結構工程質量的提升和優化,節約了建筑能源。當然,在結構創優開展過程中,工程建設單位長期以來形成的一些傳統質量管理理念和做法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規定》的深入推行,而相關法律法規制度的滯后也給結構創優工作的深化帶來一定的難度,而當下政府倡導的裝配式建筑結構應用,又提出新的結構質量監督課題。
(1)結構創優需要進一步的政策支持
實施結構創優必須有一定的人力、物力的投入,這就需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進一步出臺統一的相關地方標準并提高相應設計標準、調整相關定額要求,增強施工企業結構創優的積極性。
(2)項目監理人員配備要求有待明確和細化
監理人員的到位率是保證工程現場監理工作正常開展的前提條件,南京地區的強制性要求基本考慮了現場施工特性和監理企業狀況,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因此,相關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出臺規定,保證施工現場監理人員配備,同時將中標名單與現場實際人員掛鉤,對監理企業進行考核,以保證監理項目部的人員配備到位。
(3)原材料質量有待統一管理
結構創優需要參建各方精心施工、嚴格管理,更需要質量可靠的原材料供給。地方主管部門應盡快出臺有關政策,加強原材料質量的統一管理。南京地區已經實施了對水泥、磚、門窗、節能材料等多種施工用主要原材料備案,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4)裝配式建筑結構質量控制環節有待前移
產品化的建筑結構現場裝配過程中出現的新技術給結構工程質量監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對建筑產品及各個環節,應實行全過程質量控制,監督抽測不僅在建筑工地現場,裝配式建筑結構質量控制還應前移到工廠環節。
【參考文獻】
[1]王輝光.建筑工程質量創優對策.城市建筑(J),2015(23)91.
[2]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GB/T50204-2015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5.
(作者單位:南京市建筑安全生產監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