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帶一路”是新時期我國對外開放和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隨著該戰略的提出與全面推進,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當今中國經濟仍面臨諸多挑戰,需要不斷抓住機遇,創新和優化對外貿易的方式和結構,積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拓寬合作領域,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強彼此之間合作的差異性和互補性,為我國最終實現貿易強國的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一帶一路;發展現狀;對策
一、“一帶一路”的概念及提出背景
“一帶一路”最初是在2014年,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亞洲會議的開幕式上發表的題為“共同開創亞洲發展新未來”的演講中提出。強調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并詳細介紹了與亞洲合作的具體政策。“一帶一路”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使得全球產業結構嚴重失調,全球經濟特別是發達國家經濟增長非常緩慢,經濟增速持續下滑;世界工廠的輸出大量減少,制造業呈現衰退趨勢,新興工業體加劇了全球工業競爭,發展中國家的制造業發展速度有所下降;發達國家對外投資毫無進展,金融資產緩慢增長,導致全球的世界資本流動速度放緩。世界貿易的發展受低迷的經濟形勢已經嚴重疲軟,全球出口狀況不斷惡化,改革和調整世界商品和服務貿易的出口戰略刻不容緩。
同時,中國的經濟呈現極端分化的趨勢,各區域發展不平衡,東部沿海區域經濟已經實現國際化標準,但是中西部區域的發展一直處在起步階段,發展十分緩慢。其次,中國的礦產和石油資源缺乏,依賴進口嚴重,而外匯資產和產能明顯過剩;集中于中國沿海的工業和設施很容易因為外界影響,從而失去核心設施。國內在這種嚴峻的背景下,需要做出一些有效的措施來平衡國內與國外的資源裙帶關系。
二、“一帶一路”的發展現狀
在國際經貿合作研究院發布的對外貿易形勢報告中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的中國進出口總額有所下降,但從三月份開始出現好轉,改善貿易條件繼續。報告認為,我國當前的對外貿易發展面臨著一些挑戰:首先外部需求仍然普遍疲軟,其次尚未完全把外貿競爭優勢轉換到位;最后,貿易摩擦帶來的影響十分突出,雖然可以在2016年預測到我國嚴峻的貿易發展環境和經濟下行的壓力,但中國正在積極地調整對外貿易結構,并不斷轉型升級,目前進展順利。同時,中國政府正在積極落實各項貿易策略,鞏固和提高傳統優勢,將外貿競爭優勢發掘出來并發展新動能。
近幾年來,國際經濟形勢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我國不斷調整貿易策略,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外貿增長速度較快。從總量上來說,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總額在2014年達到1126億美元,進口和出口額分別為483.8和642.2億美元。從比重上看,沿線國家貿易總額占比中國貿易總額為26.3%,其中2001年到2014年出口比重從14.5%增長到27.4%,可以看出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關系逐漸密切,在許多沿線國家的貿易合作中,中國已經成為這些國家的主要貿易伙伴國。
三、“一帶一路”的發展前景與發展對策
(1)“一帶一路”發展前景展望
“一帶一路”戰略的人口總數涵蓋約44億,GDP規模占世界總額的60%以上。“一帶一路”區域沿途多為發展中國家與新興市場,大多數國家后發優勢明顯,處于上升期,發展潛力大。我國對這些區域的經濟貿易取得了密切的合作關系,超過我國外貿指數的1/4,近10年間的平均貿易增長達到19%。“一帶一路”經過近3年的努力逐步取得顯著成果,我國已與沿線國家的合作取得長足進展,特別是在貿易投資、基本交通建設、能源資源、雙邊區域合作等領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
在“一帶一路”構想下,沿途區域國家正在建設種類物流中心,各種類型的貿易園區正在逐步完善。編織一張“一帶一路”的高標準自貿區大網絡的局面將指日可待,最終沿途經濟走廊將實現生產、流通、市場的規模效應,從而將極大地提高各國區域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2) “一帶一路”的發展對策
第一,樹立樣板國家,加強與沿線各國合作意愿
“一帶一路”涉及的國家多,發展水平差別大,對“一帶一路”的想法也各有不同,一些國家積極響應,一些國家持觀望態度,還有些國家持懷疑態度,更有甚者提出了“中國威脅論”和“中國擴張論”的言論。在此情況下,在各區域內選出合作重點國家,建立全面開放的區域合作的經濟走廊和海上戰略支點遠勝于全面推進“一帶一路”戰略。
第二,發揮現有的比較優勢,構建“一帶一路”國際貿易產業鏈
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關系來看,中國的出口與其他國家具有很好的貿易互補性,沿線國家未來對基建設備、電子消費類、機電產品和耐用品會加大投資,俄羅斯、中亞、西亞等區域都擁有能源資源優勢,貿易潛力較大。具體來說,中國應該在能源開采及加工、原材料、農業、機械等領域加強與中亞地區的經貿合作,在基礎設施上加大對南亞的投資力度,金融、農業、機械設備等產業內貿易加強與中東歐地區的雙向投資。
第三,加快貿易與投資便利化進程,降低貿易成本
貿易程序繁瑣、制度復雜一直以來給中國貿易發展帶來極大困擾。政府應首當其沖,簡化貿易管理程序,為進出口公司辦理報關、通關和檢驗檢疫等提供方便,從而提高貿易效率以及降低貿易成本。在這一點上,歐洲國家統一的報關制度已經成為重要的參考。此外,還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互通,加強運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一帶一路”與歷史上的“絲綢之路”的區別在于,“絲綢之路”是線性的“貿易路”,而“一帶一路”是以線性的“貿易路”促進人口的產業化和集中化,將沿線打造為具有經濟輻射功能的“經濟帶”。到目前為止,“一帶一路”互通基礎設施與國家之間的合作遠未完成,開放性物流運輸仍存在諸多障礙,這個問題不能操之過急,更需要沿線各國的共同參與和相互配合。
參考文獻
[1]韓永輝,鄒建華. “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國與西亞國家貿易合作現狀和前景展望[J]. 中國經貿; 2014(8).
[2]鄭子勛. “一帶一路”開放戰略中的定位探析[J]. 全球商業經典; 2015(8).
(作者單位:武昌工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