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快速發展的時候,同時也是人口發展的高峰時期,也是正是在那時候國家開始真正意義上的步入計劃生育政策。而隨著當時人口的增長,至現在人口老齡化現象越來越突出,而老齡化的人口以機關事業單位人口居多。穩定經濟發展,完善我國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障機制,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創造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本文將從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入手,分析其改革的經濟學問題。
關鍵詞:機關事業單位 養老保險 經濟學 分析
人口老齡化問題是我國一個社會性問題,而我國因為是發展中的大國,在城市地區往往以機關事業單位人口居多。因此老齡化人口也以機關事業單位人口為主,分析我國機關事業單位的社會保障制度,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同時針對問題提出具體的措施,是解決我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障機制的必然過程。盡管這幾年我國針對機關事業單位地區的養老問題提出了一些有建設的措施,不過問題仍然存在,機關事業單位老年人口的生活水平問題不容樂觀,因此,文章將針對我國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問題進行經濟學分析。
一、現階段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的經濟學問題分析
(1)養老保障形式較為單一
我國目前的養老保障形式較為單一,在廣大機關事業單位中,絕大多數的老年人口由于年級越來越大,部分老年人身體年邁,只有依靠單位的養老保險生活,這也是我國機關事業單位地區養老的基本形式。不過因為種種因素,此種單一的養老制度仍然還有很多問題:第一,單位養老的經濟等受到直接的限制;第二,單位養老規模較為單一,導致機關事業單位的從業人員其養老的負擔越來越重。
(2)養老經濟體系尚不健全
在基金投資以及運營方面,目前機關事業單位地區還實施完全積累制的社會養老保險,這樣的投資往往是非常單一的,目前實施的政策規定仍然是以購買國家相關的財政所發行的高利率債券以及存銀行以達到保值或者增值的目的,但是現實問題是其參與的基金相對較少[1]。如此在銀行利率不斷進行下調的情況下,加之物價上漲等相關因素的直接或者間接影響,導致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基金增值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另外國家針對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問題盡管提出了一些解決措施,不過由于養老體系還非常不健全,其部分工作至今都還沒有完全理順。導致機關事業單位地區的養老問題始終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
(3)我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障機制水平較低
實際上我國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為一種全新的預籌積累為基本特征的保險制度,也正是在這樣的制度我國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不具備共濟性。所以,從這個角度說未來個人的養老金的主要來源是繳存積累。但是在考慮到諸如銀行利率下調等多種因素下,很顯然此種方法還是對龐大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群體顯得太小[2]。部分地方基層組織在沒有任何立法的情況下采取相關的行政措施強力實施養老保險,對不積極參加的人給予各類處罰,不過這樣的措施很容易因為各種因素而終止,最終往往會誘發較為惡劣的影響。
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的經濟學分析
(1)從法律以及經濟上加強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障體系
實際上制度往往需要依靠法律進行規范,這也是全球通行的做法。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不管是哪個地方法律的有效規范是其有序進行基本條件。因此必須通過立法的方式來盡可能的約束以及強制性的執行我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機制,同時將有關的事項以法律的形式進行必要的規定,通過法律以及法律最大限度的保障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建設的有效性以及合理性。建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機制的前提就是要不斷的強化機關事業單位地區養老保障的立法工作,呼吁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從制度上以及法律上保障機關事業單位地區人的養老問題,同時各個地方的政府還需要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制定行之有效的社會養老保險方法,為我國廣大機關事業單位地區養老保險事業的發展提供最佳的法律環境保護。
(2)確定籌資渠道
對于我國廣大的機關事業單位地區來說,養老保障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資金以及基金的問題,這種問題都能夠直接或者間接的制約著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事業的發展。對于我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基金籌集問題,需要堅持個體、集體以及國家多方面籌資的原則,在籌資過程中可以以諸如繳稅等多種方式籌集基金,這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做法,同時也可以通過立法的形式來最大限度的規范我國機關事業單位地區的社會養老保險來源。可以不斷增強籌資的強制力以及剛性,如此就能達到擴大制度的覆蓋面,最大限度的提升社會養老保險抵御風險的能力。另外需要特別申明的是,國家財政應該是我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最終的承擔組織在其建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障機制等方面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國家財政必須投入一定的資金量來補充我國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基金,從財政以及資金上保障我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正常健康的發展。
(3)加強參保的宣傳力度,加強養老體系的改革
我國因為國情較為特殊,加之地廣人多。很多機關事業單位地區農民的養老保險意識較為薄弱,而養老保險往往需要依靠政府以及群眾雙方有效的配合才能將保險政策落實到位。機關事業單位保障體系建立在某種程度上說是機關事業單位人民需要從傳統的保障意識轉變為現代保障意識,這說機關事業單位必須從價值取向、心理以及生活習慣等多個方面都要做出改變。所以,廣泛而又深刻的宣傳才能夠有效的促成此種觀念多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要盡最大的努力提升更級領導對機關事業單位地區養老問題的重視,充分利用報紙、廣播以及電視等相關媒體,廣泛而有效的宣傳我國新型的社會養老保障機制。
(4)具體經濟學措施分析
在養老保險經濟管理體系中,盡量選取養老行業中最為普遍使用的評級指標體系。標準化流程考評是經濟管理工作中最為常規的工作內容,積極努力做到不增加養老保險的工作量,經濟管理流程的標準化能夠采集到常規報表和日常管理業務工作,從而降低工作整體運行成本,繼而保證能夠積極反映出實際發展情況。其次,對其進行重點管理,進行正確引導,養老保險經濟管理在某種程度上說可以直接或者間接地反映出養老保險在公共服務的業績、經營狀況和整體社會效益,從而體現出養老保險的基本工作職能。養老保險經濟管理的流程標準化體系應該根據我國的相關政策來進行有效選擇,以期能夠得到各方支持。另外,對于操作而言也更加的容易,同時運用也更加的靈活。操作簡單是養老保險經濟考核績效工作中最為相關的指標參考原則,是的相關指標能夠在養老保險經濟管理中進行合理運用。養老保險可以通過較為靈敏性的指標,得出經營上的績效考核結果,再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總之,人口老齡化問題是我國一個社會性問題,而我國因為是發展中的大國,在城市地區往往以機關事業單位人口居多。因此老齡化人口也以機關事業單位人口為主,分析我國機關事業單位的社會保障制度,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同時針對問題提出具體的措施,是解決我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障機制的必然過程。盡管這幾年我國針對機關事業單位地區的養老問題提出了一些有建設的措施,不過問題仍然存在,機關事業單位老年人口的生活水平問題不容樂觀。我國不同地區的不同機關事業單位經濟發展水平差別相對較大,因此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在管理、體制以及基金來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加之不同地方人口價值觀念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據不同單位的不同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實施分層分類的解決方法。
參考文獻
[1] 鄭秉文,孫守紀,齊傳君等.公務員參加養老保險統一改革的思路——\"混合型\"統賬結合制度下的測算[J].公共管理學報,2009,6(1):1-12.
[2] 趙立航.養老保險統籌單位繳費比例的統一與厘定——以廣東為研究樣本[J].學術論壇,2012,35(10):182-189.D
(作者單位:鄭州市機關事業單位技術工人考核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