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歷史是初中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基于其存在的歷史性,很多學生會對其產生距離感,加上初中歷史教學中涉及了我國幾千年來的歷史變化,學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記憶,讓很多學生對其具有特殊的學習障礙。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歷史教學中逐漸采用了情境教學措施,其能通過情感和表象的建立,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對知識的認知。因此,本文對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創設及運用方法進行分析,以提高歷史教學效率。
關鍵詞:情境教學;初中歷史教學;創設;運用
感悟是學習初中歷史知識最重要的一點,其不僅要讓學生有親身體驗、身臨其境的感覺,還需要通過歷史事件受到啟發,并從中總結出規律。但要實現這一教學目的,其必須要求學生能夠深入的了解歷史的過程,如果學生只是形式化的記憶,比如某年發生了某事件,是根本無法實現實際的歷史教學意義的。
一、通過豐富的素材實現情境再現
近年來,多媒體和微課等教學輔助工具已經廣泛應用到了課堂教學中,其不僅能夠利于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還能改善教師單純陳述的枯燥和抽象,讓學生能夠有視覺和聽覺上的雙重感受。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提前收集到相關的歷史素材,比如圖片、錄像等,以清晰的展現出歷史情境,讓歷史知識不再僅限于書本中,而是真實、直接的呈現到課堂上,這樣對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并能加深對歷史知識的印象。比如中國近代歷史中的“南京大屠殺”這一內容,目前網絡上有大量真實的圖片和短片等,教師可以將其通過多媒體播放到課堂上,還可以找尋有關于該內容的影視作品或者記錄片等。學生通過這種直觀的知識呈現,不僅能夠引起情感的共鳴,還能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并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學習中。
二、通過歷史情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歷史課程相比于其他文科課程,其思維性的培養也是它最大的特點。有效創設情境歷史教學,除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以外,還應將目標鎖定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上,并實現學生情感觀的開闊。而要實現這樣的教學目標,探究性和誘導性是情境設置時應當考慮的,以通過對學生想象力的激發,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在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去積極的分析,讓學生養成主動思維的習慣。比如在學習“唐太宗與貞觀之治”時,教師可以先通過微課視頻播放一段有關于唐太宗的個人故事,讓學生能夠對該人物有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你們認為唐太宗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因為近年來很多影視作品中都涉及到了唐朝歷史,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有初步的認知,一些學生會認為唐太宗是一代明君,其不僅通過各項制度改革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質量,還帶領唐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但另外一部分學生可能會存有疑問,比如,唐太宗之所以能夠坐上皇位,其并不是名正言順的登基,而是通過歷史大事件“玄武門之變”以后才實現的。在教師的提問下,學生可以相互分成小組進行討論,并在書本、微課視頻和教師的引導下逐漸找出答案,通過這樣的情境設置,學生不僅能夠主動的加入到問題思考中,還能加深對歷史學習的興趣,急于尋找出未知的答案。
三、通過實地情境了解歷史事跡
目前,我國初中歷史的學習大多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這也是該課程存在的一大局限性,為了突破這種教學障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實地的參觀并調查歷史遺留下來的遺址,以及歷史博物館等,讓學生能夠真正見識遠古時期人們的生活和活動。在某些學校的附近、校園內可能存在一些遺跡,如杜甫草堂、邱少云紀念館、紅軍紀念館等,是學生實地學習歷史知識的重要地方,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氣氛等有著極大作用。同時,教師需要通過歷史教材的結合,對鄉土資源進行充分發掘,讓學生感受到存在身邊的歷史文化。特別是近年來,我國越來越多文化遺址被發掘,比如四川渠縣發現六處七座漢闕,并在2012年經過詳細勘察再次發現了大型墓葬和神道等歷史遺跡。除此以外,還有草帽城、趙寶溝文化和武安州白塔等,其都是進行歷史實地情境教學的有效之處,其所在地的學生有必要通過親自的觀察,感受歷史遺留給我們的財富。
四、使用語言情境渲染歷史課堂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語言情境主要通過教師來實現,其需要在進行歷史知識講解時,根據歷史內容的不同,采取真摯的情感表達來渲染學生,引起學生的共鳴,并讓學生跟隨教師的進度掌握歷史知識。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語言是最傳統的教學工具,也是最普遍的一種教學手段,但如果沒有加以適當處理,學生可能一節課下來也沒有聽出任何有益的內容。比如:某些教師在歷史教學中,即使對整個章節一字不漏的講給學生,但如果只是毫無感情,僅采用一種語調的枯燥方式,學生大多只會聽的越來越疲倦。所以,適當的語言技巧是教師必須掌握的,以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遇到一些歡快、激昂的歷史事件時,教師可以提高音量,并以充滿激情的語言將歷史概念清晰的呈現出來,如中國近年歷史中的“孫中山”先生,教師可以將他一身的偉業激情高亢的講解出來,包括開展的三次革命,第二次護法運動等,讓學生加深對這一革命人物的認識。而在講到1924年先生病危,并在第二年逝世時,教師可以用低沉、悲傷的語言情緒來表達這一惋惜,實現相反效果的語言情境。總之,語言的魅力是無窮的,如果教師能夠將其加以合理的應用,并有效結合于相關教學手段,必定能夠帶給歷史教學課堂新的突破。
總之隨著我國教育的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逐漸被轉變,而為了實現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創新教學模式是必不可少的。情境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具有顯著的教學作用,其不僅能夠帶給學生真實的感受,還能通過生動、豐富的創設激發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并實現課堂氛圍的良好營造。
參考文獻:
[1]劉惠鳳.開展初中歷史情境教學的策略[J].廣西教育A(小教版),2015,(5):120-121.
[2]覃艷艷.初中歷史課堂情境教學分析[J].讀與寫(上,下旬),2016,13(7):309.
[3]蔣曉丹.巧設情境,放飛夢想——論初中歷史情境教學[J].考試周刊,2015,(94):128.
[4]鄧章順.談初中歷史情境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10(29):474.
(作者單位:廣西南寧市上林縣澄泰鄉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