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行的數學教學中,一堂課上完后給學生布置同樣的幾道題目作為作業。不同的學生,做相同內容、相同標準、相同要求的作業,沒有顧及到學生水平及能力的個體差異。這樣勢必會導致優秀生吃不飽,后進生吃不了的情況。長期使用如此布置作業的方式,會使學生產生一系列的不良結果。所以,初中數學分層布置作業勢在必行。分層布置作業就是根據學生能力差異來布置適合各層次學生實際的作業。這不僅涉及到作業的量的多少和作業質的高低,也涉及到對學生能力的評價以及學生將來的持續性發展。
關鍵詞:傳統 反思 分層
如何突破傳統的作業模式,讓學生利用作業進行主動性的總結和反思,增強作業的實效性和教育功能,需要科學的理論指導和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設計。下面簡述一下我對前一階段實施利用數學作業反思促進學生學習的體會和收獲:
首先,對作業中的錯誤進行反思,是學生自己對數學學習內容的理解、評價,可以讓學生感觸自己的智慧人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日常教學中分別從數學作業交送的及時性,作業質量,書寫繪圖,糾錯等四方面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對交送的及時性的評價是為了培養學生對學習過程的“不拖-評價可以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效果作出評價和分析。以利于及時調整學習狀態,提高學習效率。書寫畫圖的規范從側面反映出一個學生的學習態度,通過對以上三方面的評價,提高學生自我認識、認真做事,對自己負責的、嚴謹的學習和辦事態度。“糾錯”是提高學習效率的科學方法。“吃一塹,長一智”,怎么長出“智”,怎么“不在同樣的地方跌倒”,糾錯成為學習過程中“爬起來、長智”的一個重要方法。學生修改錯題后的總結和反思在內容上不作過多的限制,可以是自己產生錯誤的原因,可以是學生的困惑和不解,可以是學生的心情和想法,可以是尋求幫助和指導,也可以是對課堂教學或對老師的批評或建議。只有反思,沒有后續學習,反思就會落空。反思后務必注重后續學習。
其次,學生的學習方法上有明顯的變化。他們自己總結出了通過作業反思的多種好處 :可讓做過的題變得簡單;能避免錯誤;可以鞏固所學過的解題方法和概念;能反思出多種解法等。 學生的作業本上難免會有錯誤的地方,作業完成后的反思,作業修改后的反思,作業中的錯題整理都為培養反思能力提供了機會。每次作業都應被看作是一個新的開端和機會,錯誤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是一個有利的信號,從錯中學能培養學生學會反思的良好的習慣。在日常教學中,我都要求學生每堂課都帶上錯誤記錄簿,記錄在上課、練習、測試等學習活動中出現的錯誤。每次當作業發到學生手中時,我就要求學生自己先找出每道題的錯誤所在并分析錯誤原因,到底是由于不認真審題的不良習慣所造成,還是知識、概念不熟悉,不熟練造成的。我還把正確率一直較高的學生的作業本給同學們傳閱,并讓他們板演,使一些正確率低的學生思想上有所震動,改變了認為“粗心”是出錯主要原因的錯誤看法,產生了想提高正確率的愿望,同時,讓他們知識上的漏洞也及時彌補。
最后,強化了教師的“指導意識”——先教會學生做完題后會反思,再逐步提高反思的能力和自覺性,引導解題后反思,認識自己的不足,找到知識上漏洞。學生的反思性學習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師有意識的引導與培養,反思性學習能力主要應通過學科教學中可操作的方法來培養,而且立足讓學生主動性進行反思,直到養成反思的習慣。實際上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很少去深究為什么他們的作業會有錯,其實,錯誤的根源沒有找到,也就失去教育的長效性,教師也就做不到有的放矢。通過數學作業的反思過程,可以使教師彌補這一缺憾。日常教學中有時學生會通過反思本給我提出一些建議或意見,我也會給哪些平時不被關注的學生寫上一些鼓勵或關心的話,會使師生關系變得更融洽。也會使我在短時間內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習心理狀態,以利于我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有效的個別輔導和幫助。
利用作業反思促進學生的學習,增強作業的教育功能,能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也是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更好的認識自己,認識他人,認識社會的有效途徑,是新課程教學改革中重要的教學目標。
(作者單位:西藏拉薩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