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數學是學生接觸最早的科目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科目之一,它關乎到學生未來學業生涯,甚至是以后的工作、生活,其重要性顯而易見。數學教學一直以來也得到了相當大的重視,然而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就容易發現:就算是同一個班級的學生,數學基礎以及成績差距都會很大,由此導致種種的教學問題,很難實現教學的均衡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具學具;有效使用
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數學上有提高、有進步、有收獲。教師要善于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充分利用數學課堂,把它創設成充滿活力、魅力無窮的空間,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地感受數學美,去追求數學美。有效的課堂教學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認知和情感上均有所發展。
一、小學數學的有效性
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數學上有提高、有進步、有收獲。它既關注學生當前的發展,又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可持續發展。有效的課堂教學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認知和情感上均有所發展。本人在從事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對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幾點思考:
(1)重視情境創設充分調動學生有效的學習情感。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調動有效的學習情感,對于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至關重要。調動有效的學習情感,既能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又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深鉆教材,確保知識的有效性。對學生而言,教學知識的有效是指新觀點、新材料,他們不知不懂的,學后奏效的內容。第一,學生的知識增長取決于有效知識量;第二,學生的智慧發展取決于有效知識量;第三,學生的思想提高取決于有效知識量;第四,教學的心理效應取決于有效知識量。
(3)探究有效的學習過程。學習過程是否有效,是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處于成長發展中的小學生,是不成熟的學習主體。由于受年齡、經驗、知識、能力的限制,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有限。因此,只有發揮教師作為組織者、引導者、點撥者的作用,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讓學生學會學習。尤其在學生疑難處、意見分歧處,或在知識、方法歸納概括時,更需教師及時加以點撥指導。新課程要求:\"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有差異的學生。\"因此,針對差異性,可以實施分層教學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生的潛能實施教學過程分層,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展示學生個性,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使數學課堂教學真實、有效。
(4)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條件。《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從中感悟到數學的樂趣,產生學習的需要,激發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
(5)注重教學反思,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我們自己每上一節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預設與實際吻合、學生學習狀況、教師調控狀況、課堂生成狀況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找出有規律的東西,在不斷\"反思\"中學習。我們反思的主要內容有:思考過程、解題思路、分析過程、運算過程、語言的表述、教學的思想方法進行反思等。以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也一定會更好。
二、如何上好小學數學課
(1)從生活經驗入手,創設情境調動課堂氣氛。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密切相聯,新教材中也給出了許多例子,教師要盡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經驗入手引出學習內容,這樣學生樂于接受,也可以讓學生例舉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2)動手實踐讓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小學生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弱,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和創造各種圖形或物體,調動各種感觀參與實踐,同時教給學生操作方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拼擺、畫圖、實驗等操作實踐,激發思維去思考,從中發現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知識。讓學生動手實踐,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實行民主教學,構建輕松和諧的師生雙邊活動。在課堂上,師生的雙邊活動輕松和諧,師生們展示的是真實的自我。課堂上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同學們時而竊竊私語,時而小聲討論,時而高聲辯論。爭相發言,有的居高臨下,提綱挈領;有的引經據典,細致縝密。針對學生們獨具個性的發言,老師不時點頭贊許,對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老師則以信任鼓勵的目光和話語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自然敢于講真話、講實話,個性得到充分地張揚。
(4)適當的表揚獎勵是上好數學課的添加劑。教師要善于消除學生的緊張畏懼心理,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采用激勵性的評價、補以適當的表揚。激勵性的評價、表揚能讓學生如沐春風、敢想敢問、敢講敢做。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充滿生命的活力,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現,學生的創造、創新火花才能迸發。
總之,教學作為一種有明確目的性的認知活動,其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無論課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課堂”是教師永恒的追求。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同時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從生活經驗入手,通過多種形式,創設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激勵性的問題情景,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在動手實踐中,學生能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在民主教學中,學生們不僅能獲得知識、形成技能、掌握數學的方法,而且能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參考文獻
[1]辛守龍.論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和如何上好小學數學課[J].雜文月刊:學術版,2015(6):42.
[2]陳紅艷.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4(21):136.
[3]王俊敏.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導入的有效性[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5(12):139.
(作者單位:河北省邯鄲市冀南新區杏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