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適應當前高職課程教學改革的迫切需要,以“基于工作過程的‘六位一體’教學模式”作為研究對象,闡述了加強教師觀念的轉變,教師職業教育教學能力培養機制、途徑和方式。同時對創建和實施“六位一體”教學評價標準等具體環節也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六位一體;教學模式;教學觀念; 教學能力;教學評價。
一.建立教師職業教育教學能力培養機制
1.“基于工作過程‘六位一體’教學模式”
“六位一體”教學模式:六位一體:指以“課程對接崗位”為內核,將職業能力需求分析、職業能力目標(包括職業技能和相關素質目標)、職業能力訓練項目、職業活動素材、“教學做”結合、形成性考核六個核心要素有機整合,融為一體,而形成的高職課程教學基本原則及程式。具體包括以下七個方面:以職業崗位活動調研為前提進行職業能力需求分析;以職業能力需求分析為導向確定明確、具體、可檢驗的課程職業能力目標;以課程目標、崗位工作過程和認知規律為依據,組合教學模塊,設定教學內容;以能力訓練項目作為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載體;以真實的職業活動實例作訓練素材,實現項目教學的職業仿真性;以項目教學為平臺,真正實現“教學做”三者的融合;以學習過程中訓練項目完成情況及主觀表現考核為課程考核的主要方式。
2.教師職業教育教學能力培養的主要途徑與方式
(1)以測代培:即定期對教師的教學設計、課堂教學及效果進行測評,通過測評幫助教師持續改進。除各校普遍通行的督導測評、同行聽評課測評、學生評教等方式之外,我校創立了講說課測試的方式。講說課測評是這樣一種特色測評方式:被測評者在規定時間內,結合課件演示,向測評組和參加旁聽的教師,講說一門課或一堂課的上法,然后測評組或旁聽的教師鏗其講說內容提問,由被測評者答辯;最后測評組評定等級并進行點評。
(2)以賽代培:即以調研報告撰寫比賽、教學設計比賽、說課比賽、課堂教學比賽等比賽活動為平臺,寓培訓于比賽之中,使教師通過各類比賽活動的參與和觀摩,學習理解先進教學觀念、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這是“任務驅動法”在教師職業教育教學能力培養方面的運用。以賽代培特別要注意全員參與。各系部初賽進,所志兼職教師都參賽;學院決賽時,所有兼職教師都要參加觀摩。如此才能形成有利于改革的整體氛圍。
(3)以研代培:即提出課程教學改革的某些專題,組織教師集體研究、商討,寓培訓于研討之中。集體研討的信息量大,考慮因素多,參與人員可以集思廣益、博采眾長,形成“思維共振”。因而,它是科學決策、尋求最佳方案的有效途徑,也是十分有效的培訓方式。集體研討有會議形式和非會議形式,也可以兩者結合起來實施。
(4)優質教學資源共享:上述各種比賽活動的獲獎作品:調研報告、教學設計、說課文稿及課件、教學比賽錄像等,都是優質教學資源。對此,學院和各系部都應充分利用校園網絡,建立專門的網站予以推介,實現共享。在共享這些優質教學資源的同時,教師可以受到其先進觀念的熏陶,可以借鑒其創新性思路和方法。
(5)到企業頂崗實踐:教師專業技能操作能力是職業教育教學能力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要素。高職院校的教師,只能“講”,不能“做”,嚴格來說,是不合格的。到企業頂崗實踐,既是教師積累職業經歷,提高實踐教學能力的極佳途徑,又是促進校企深度合作的橋梁和紐帶。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必須要做到有計劃、有總結、有考核,以保證實際效果。
3.教師職業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管理:一是要建立院系兩級指導機構,專門負責此項工作的規劃、安排、人財物調配和綜合考核;二是要建立完善激勵和約束機制,并嚴格貫徹落實;三是要進行教學管理體制和機制的改革,使之適應和滿足新教學模式實施的需要;四是要有必要的條件保障,要有充足的教學設施、實踐教學條件、經費和時間上的支持。
二.創建和實施“六位一體”教學評價標準
目前有一些“講”得好的教師,實際上在重視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組織和指導學生操作訓練等方面做得很不夠,但學科型教學評價標準卻掩蓋了他們的缺失。因此,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必須建立和實施體現先進教學質量觀、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評價標準。
1.“六位一體”教學評價標準
“六位一體”教學評價標準指導思想是:使教學評價標準成為適應高職教育特征、體現先進教學觀念的載體。通過對教學的持續監測與考核,促使教師逐漸擺脫學科型教學觀念的束縛,樹立正確的高職教育教學質量觀;促使教師不斷學習掌握一定技術領域的先進技術,不斷學習掌握先進的教育技術和現代教學手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職業教育教學綜合能力。
2.“六位一體”教學評價標準的構建原則
一是對教師職業教育教學能力的評價,重點突出職業能力培養方面的要求和規范;二是核心指向主要是看“學生練不練得好”,即主要看學生完成職業能力訓練項目、實現課程能力目標的實際狀況和教師進行職業活動調研、職業能力需求分析、教學設計及實施、專業技能操作和指導學生操作等方面的能力;三是力求對教學效果和教師教學能力的評價能客觀驗證。
3.“六位一體”教學評價標準評價教師教學能力、教學效果及效率的九個主要指標
一是看進行職業活動調研的策劃和實施能力;二是看進行課程職業能力需求分析并根據分析確定課程目標的能力;三是看按照“六位一體”基本原則和程式進行教學設計的能力;四是看教學設計與“六位一體”基本原則的符合程度;五是看是否嚴格按照教學設計實施;六是看實施過程與教學設計的符合程度;七是看專業技能操作和指導學生操作的能力;八是看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能力;九是看學生完成職業能力訓練項目、實現課程能力目標的實際狀況,這一點是最重要最關鍵的方面。
對上述九個主要指標,分別進行細化和量化,再加上傳統評價標準中的一些合理要素,如語言表達、教具準備、教學進度、板書等方面的要求,便構成了“六位一體”教學評價標準完整的指標體系。
作者:畢國芳,女,漢族,教授,黑龍江林業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
(作者單位:黑龍江林業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