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將生活中的經驗與數學應用題的解決聯系起來,在日常生活中關注數學問題,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不斷促進學生數學能力在實際生活中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應用題
數學源于生活,數學為生活服務。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念思想指導教師在進行數學應用題教學時,應將日常生活與數學應用題聯系起來。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應用數學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在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結合最近的教學實踐,筆者擬就小學數學應用題生活化的問題作點探討,希望能對小學數學應用題生活化有所裨益。
一、小學數學應用題生活化的含義
小學數學應用題生活化是指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選擇和小學生的生有關的內容,使課堂教學和學生的具體生活聯系起來,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數學化,將數學中的問題生活化的一種教學模式。此教學模式有兩方面的重要意義。一方面,將數學教學生活化有利于小學生轉變數學在他們頭腦的抽象性與神秘感,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另一方面,數學教學生活化可以培養學生用數學的視角從生活中提出、分析和解決該數學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特別是在數學應用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從學生的數學基礎和生活實際出發,搭建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的聯系橋梁,用學生生活中的常見情景或學生最感興趣的事物為媒介,通過已有的數學知識利用數學思維解決教學實踐中遇到的新數學問題。
二、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生活化的實現途徑
首先,以小學數學應用題應讓學生體會其生活意義為教學目標。所謂教學目標,就是課前教師基于學生學情設定的學生發展目標,是教師對課堂教學效果的預期和學生課堂收獲的預設,將教師的主觀目標轉化為學生的現實收獲,是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體現。準確而明晰的教學目標是保證課堂教學效果必需條件。教學實際上就是為了使學生掌握教學目標而進行的過程受控的活動。盡管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無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完全的控制,但是教師可以通過良好的教學目標設計,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生活化的教學正是是學習活動與學生自我的連接點,它可以使學生完全將自我投入到應用題的課堂教學中去,讓學生自發的融入到課堂,成為整個教學過程的主人。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應用題教學偏重于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對數學應用意識、思維和能力的生成與發展重視不夠。例如,在進行“相遇問題應用題”教學時,筆者在列出兩地間兩人步行相遇數據的同時,又列出兩地間兩車行駛相遇的數據,讓學生分別計算出兩人和兩車的相遇時間。在得出計算結果之后,通過讓學生們將兩組數值進行對比引出相遇時間不同的分析討論任務,即相遇時間不同產生的原因是什么?最后在進行討論總結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白相遇時間不同的原因在于人和車之間的速度差,前者的速度沒有后者快,后者的速度來源于人類的機械和能源的利用,使人類在自身身體素質一定的基礎上顯著的提高自身的實際速度,縮短通勤時間,提高人類的生活工作效率。通過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不僅較好地幫助學生掌握相遇問題應用題的計算方法,也能在題目解答中培養他們對現實生活的數學思考,開拓學生的數學思維從而實現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
第二,以生活情境為應用題設計的來源,把應用題的講授融入到生活中去。源自于生活的題材和有趣的題目設計是有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的重要保證。因此,在進行應用題題目設計和講授過程中,教師要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要善于挑選那些和小學生身心發展水平相一致同時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的素材,讓學生在生活化的背景,提出數學問題,分析數學問題和解決數學問題,激發學生對應用題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不斷開拓自己的思維,提升學生的數學認識,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最終使學生在課堂上得到充分的自我滿足感,強化學習的自我內驅力動力,使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第三,通過對教材內容的二次開發來優化應用題。 學習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學習者在個體、環境和行為三者相互作用下發生的一種特定行為,而行為和環境是可以通過特定的組織而加以改變的。長期以來,由于教材的原因應用題在內容設定、題材選編和數據應用等方面和小學生的心智水平與生活實際存在著嚴重的背離現象,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應用題的熱情,教師要善于通過對教材內容與形式的二次開發使應用題本土化校本化。一方面,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二次開發。用小學生熟悉的、身邊的、感興趣的內容為素材,用與學生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提問方式呈現,提高應用題的生活性。讓小學生在讀題、析題和解題的過程中真切地感受到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的身邊。另一方面,教師應積極拓展應用題的形式。盡管小學階段數學應用題的層級和難度較低,但其同樣存在著對內涵與外延理解的問題。當下,社會對學生的自主性和創新意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問題上,提高學生對數學應用題內涵與外延的理解尤其重要。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善于利用好現成的書面題目,也要根據教學目標和知識型類來設計需要學生進行觀察思考、搜集整理材料與提出問題的開放性與專項式的調查任務,讓他們在這種開放性與專項式的應用題的搜集、整理、設題、析題和解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感悟數學。
總之,將小學數學應用題和學生的生活背景緊密地結合起來,不僅適應了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和內在的情感需求,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增強他們的學習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培養他們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溫從虎.小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探究[J].小學教學參考,2006(5).
[2]任杰娜.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策略[J].學周刊,2012(29).
作者簡介:
李宇杰,男,漢族,1985年9月出生,山東青島人,聊城大學在讀研究生。
(作者單位:聊城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