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教師,要充分重視培養健康完善的情感對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重要作用,并切實地把它落實于教學工作中,讓學生在學習中陶冶情操,愉悅性情,滋潤心靈,健全人格。新課標中明確要求: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著重加強學生的情感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道德品質,逐步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人生態度,在不斷的學習中提高社會文化品位。
關鍵詞:新課改 初中語文 情感教育
一、初中語文和情感教育
初中語文與情感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情感教育的引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整個初中語文教學的前進和發展。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最基本的字詞知識,還要在這個基礎上拓展初中生與相關語文的情感思維能力。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發揮情感教育的內在優勢,全面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從根本上增強初中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在提高學習能力的同時,實現學習效率的提升。舉例來說,在學習《樹林和草原》這篇課文時,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與草原有關的視頻影像,以此來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隨后帶領學生進行課文的學習,作者用清新樸實的筆調,再現了十九世紀農奴制下俄國農村生活中一個個具有鮮明色彩的故事。通過以上的背景鋪墊,初中語文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贊美普通農民的高尚美好的心靈,揭露鞭撻了農奴主的殘暴和自私”的情感,從而達到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再比如,在學習朱自清《春》這一課時,對“春天”認識可以是多角度、多方面的,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上的描述。在上課之前,初中語文老師可以帶領同學們將教室按照學生們心中“春天”的樣子進行布置,可在空白的墻面上貼柳樹、鮮花以及小草等,經過這樣的布置,正式課堂中學習時,就會有一種沐浴在春天的感覺,從而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尋找到春天的感覺。
二、通過情感理解和感悟 開發學生心智
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要掌握情感教育理念的核心,并充分發揮該理念的積極作用,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初中生學習語文知識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小學教育教學論文可見,情感教學的引入,能夠有效提高初中生學習理解能力,幫助學生學到更多的語文知識。舉例來說,《風箏》是現代文學家魯迅于1925年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通過對風箏的描寫,流露出淡淡的鄉愁,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學習和理解,文章通過表面上的敘事,抒發著作者對冷酷現實的極端憎惡和對美好明天的憧憬,在此基礎上調動學生的情感,從而更好的感悟人生真諦。再比如,學習《回憶我的母親》這篇課文時,朱德同志懷著真摯的深情,回憶了母親勤勞、樸實的一生,歌頌了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勞動婦女的崇高品德。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作用,把握課文內容,并帶領學生進行聲情并茂的朗讀,在朗讀的基礎之上,對文章表達的情感進行分析和理解,并讓學生感受母親對自己深切的愛。在教學活動中,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在課本教材的基礎上,向課外材料進行拓展,積極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對書本上的現象進行思考和討論,使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能自信勇敢的面對。
三、借助課外實踐 提升學生情感認知
我們學習知識,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中進行應用,也就是我們所說“學以致用”。在運用情感教育理念的同時,初中生這類教育群體較為特殊,無論是在身體方面還是心理方面,均處于成長階段,是形成綜合認知能力的關鍵期。
因此,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鼓勵和引導,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情感認知。比如在學習《背影》這篇語文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就文章寫作背景和同學們進行討論,之后,通過對文章的學習,讓學生們感受作者通過樸素的文字,把父親對兒女的愛,表達得深刻細膩,真摯感動,從平凡的事件中,體現出父親的關懷和愛護。通過課堂討論的學習方法,提升學生科學的情感感知,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以此來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因此,初中語文教學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鼓勵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進行互動和交流,利用各種課內外資源,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和熱情,創造學生參與課外實踐活動機會,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上,體驗語文學習的樂趣,使學生的情感來源更加真實。
情感教育是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蘇霍姆林斯基說:“請記住:每一個兒童都是帶著想好好學習的愿望來學習的。這種愿望像一顆耀眼的大星星,照亮著兒童所關切和操心的情感世界。他們無比信任地把這顆大星星交給我們—--做教師的人。要是我們做教師的人,在心里面像兒童對待我們一樣,把無限的信任同樣給予他們就好了!那將是一種富有人情的相互尊重的美妙與和諧。”在社會各界呼喚創新人才的今天,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有必要強調“情感”因素。只有充分重視培養健康完善的情感對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重要作用,并切實地把它落實于教學工作之中,讓學生在學習中陶冶情操,愉悅性情,滋潤心靈,健全人格。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培養出真正具有高素質的一代人才,我們的社會才能不斷走向進步。
總之,初中語文教學在整個教育階段處于基礎部分,情感教育的融入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發展。但是基于初中生這個教育主體的特殊性,初中語文的教學工作還存在諸多不足。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踐行情感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思路,讓初中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和環境中去學習,從而有效培養他們自主學習語文知識的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1]新課程理念下新的語文教學模式的構建[J].林麗平,華章. 2009(07).
[2]激發學生情感 提高學習效率[J].張積春.甘肅教育. 2008(17).
[3]淺談新課程標準下初中語文“開架式”作業的布置[J].狄袁輝.中小學教學研究. 2008(05).
[4]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實施語文素質教育[J].建琴.語文教學與研究. 2008(08).
作者簡介:路會會(生年1992-),女(漢族),籍貫:山東省濟南市,職務:聊城大學文學院2016級研究生學科教學(語文)專業,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語文)。
(作者單位:聊城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