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簡單的介紹了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相關內容,研究大力發展節水灌溉的意義,探討實現我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有效措施,以提高我國節水灌溉技術,提升人們的節水意識,促進水資源利用率的提高,實現我國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滿足人們的用水需求。通過有效的措施來優化資源配置,合理開發水資源,在發展經濟的同時維護生態平衡,為水資源的應用帶來更多的經濟價值。
關鍵詞:節水灌溉;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經濟價值
水是人類生存和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資源,是保障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我國是一個水資源較為貧乏的國家,是全球十三個缺水國之一。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對水的需求越來越大,尤其是農業發展過程中更是出現水資源短缺現象。在這種情況下,若不及時解決水資源匱乏這一問題,則會制約我國農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為此,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便顯得格外重要,必須予以高度重視,不可忽視。在未來,要不斷地創新節水灌溉技術,節約農業用水,全面而系統化地管理水資源,從而為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一、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相關內容
在探討水資源的時候,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這是由于水資源具有多種特性,包括了自然特性、生產特性、經濟特性和消費特性等。水資源是自然資源的一種,指的是一整個水系,這些水流經過不斷地運動、轉化來進行循環再利用,但這并不代表水資源的儲存量能夠滿足社會需求。生產方面來說,水資源的供給是由地方政府提供,具有壟斷性。水資源是公共物品,不具備專用性,其能夠保障人們的生活基本用水。
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資源節約型社會發展中的一項重要任務,為緩解水資源匱乏問題,則必須加強對水資源的管理,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在用水的過程中需考慮到環境的承載力,不可過度引水。也就是說在利用水資源,發展社會經濟的同時,還應當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采用現代化的科學措施,以推動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發展,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在農業發展過程中水資源則是農作物生長中的必需品,而實現農業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根本方法,便是大力發展節水灌溉。
二、大力發展節水灌溉的意義
現階段,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具有重要的意義,是我國當前用水狀況下的必然要求。在經濟發展的今天,水資源匱乏這一問題已經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節約用水,實現有效灌溉尤為重要。現階段在我國部分地區,水源工程開發工作并不太順利,存在著諸多困難,耗費的資金投入也比較大,而且在開發的過程中還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以致于對于旱田來說并沒有通過灌溉得到較大的改善。為此,則必須大力推廣節水灌溉工作,以提高抗旱能力。良好的節水灌溉工作,有利于提高農作物生產量,保障糧食的產值。尤其是在綠色食品基地的建設中,節水灌溉系統工程必不可少。
從生態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看,發展節水灌溉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全球一體化的形勢下,人們開始關注環境保護問題,不再將環境作為經濟發展的代價,更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致力于實現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節水灌溉的發展,則有利于改善地區環境的惡劣性,從本質上優化經濟結構,改變人們不好的用水習慣,使其意識到節約用水的重要性,以將所節約出的水資源用到實處,真正發揮水資源的作用,避免用水浪費。
節水灌溉的實施,對我國水利工程建設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傳統的水利工程管理已經無法適應當下的需求,其必須進行相應的改變,以滿足當下資源水利的要求,加強對水資源的保護,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從而確保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有效的節水灌溉工作,可以維護水資源的平衡,保障社會經濟的順利發展,提高農業灌溉水平,緩解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對人們的生活起到有利作用。
三、實現我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有效措施
(1)提高節水灌溉技術水平
為實現我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則必須采用最新的節水灌溉技術,以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首先,在灌溉的同時還要做好排水工作,要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統,優化設施配置,以排出灌溉后的鹽分,合理控制土壤層的含鹽量,有利于解決春旱時期的缺水問題;其次,要根據農作物的生長期來實施針對性的灌溉工作。對農作物的生長進行研究和分析,以發現其需水的規律,并按照其規律來進行灌溉,可采用蹲苗技術,提高農作物的抗旱能力,增強土壤的調蓄能力。在節水灌溉時要做好實時監測工作,并通過對土壤的檢測來實施灌溉試驗,以尋找最合適的灌溉量,確定合宜的灌溉時間,從而保障灌溉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除此之外,還應當創新農藝節水增產技術。比如說節水作物品種篩選技術和耕作保墑技術。節水作物品種篩選技術便于選擇一些耗水量少的作物,這類作物的種植有利于充分發揮水資源的作用,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可對當地的降水情況,干旱發生時間等進行分析,了解農作物的水分含量,以篩選出合適的農作物。耕作保墑技術則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壤結構,讓土壤變得更加疏松,加快流水的滲入速度,增加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有利于優化水資源配置,提高其利用率,可保障農作物的產值。
(2)加強工程設備建設,采用有效的工程節水技術措施
在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工作的過程中,還應當重視工程方面,要實施先進的工程節水技術,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實現節水的目標。要實施渠道防滲工作,以保障渠道輸水的安全性,提升渠道輸水的能力,避免渠道中有淤積,減少渠道的維修成本。可對田間進行適當的調整和改造,根據實際情況來合理設計畦溝的尺寸。可充分利用微灌技術和膜上灌技術,以確保水分能夠更好地進入到農作物的根部中,促進水資源利用率的提升。另外,水利工程在節水資源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采用信息化管理,以不斷地完善水利工程管理系統,從而實現水資源的有效利用。
(3)提高灌溉管理水平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灌溉管理制度,不僅要設立灌區水利管理處,還應當貫徹落實相關管理制度,嚴格按照標準要求來進行考核,以加快粗放型灌溉模式向資源型模式的轉變。在實施引水工作的時候,應當控制總量,遵循節約用水的原則,制定科學而合理的水庫蓄水計劃。其次,要重視水費的收取方式,加大改革力度,以制定合適的水費收取方式。要加強水利工程建設,提高節水工程建設資金利用率,合理分配水資源,制定專門的節水水費收取方式。可設立科學的獎懲制度,通過階梯式的水費來增強用戶的節水意識。水費的收取應當做到公開公正公平,要保障信息的透明化,以使用戶能夠積極配合水費收取工作。
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水資源供需矛盾也愈發激烈,對我國農業和經濟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亟需解決。為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則必須充分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大力發展節水灌溉,以減少水資源的浪費,提高水資源利用率,要建立健全的節水制度并貫徹落實,加強節水意識,從各個方面來保障水資源的有效利用。發展節水灌溉工作和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都不是簡單的工作,需要長期的實施和管理,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程,要加強對水資源的管理,既要建立完善的相關管理制度,又要創新節水技術,以保障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參考文獻:
[1]丁慧. 發展農業節水灌溉 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J]. 水利建設與管理,2010,03:73-75.
[2]陸敏. 發展節水灌溉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J]. 黑龍江水利科技,2006,05:62.
[3]國亮. 農業節水灌溉技術擴散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
[4]李友生. 農業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經濟分析[D].南京農業大學,2004.
[5]翟寧. 區域節水灌溉發展水平評價研究[D].河北農業大學,2009.
[6]潘護林. 干旱區集成水資源管理績效評價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西北師范大學,2009.
(作者單位:南陽市宛城區鴨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