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規定了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單方舉債行為的推定規則,這一規則具有保護相對人債權的積極意義,對提高司法效率確有幫助。但司法實踐中也存在“一刀切”式的濫用,因此,應對該條規定的推定規則進行合理解釋和限制。
關鍵詞:單方舉債 夫妻共同債務 推定規則 個人債務
夫妻共同債務認定規則是婚姻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擔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于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夫妻一方與第三人串通,虛構債務,第三人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一方在從事賭博、吸毒等違法犯罪活動中所負債務,第三人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這一“時間”推定規則由于操作簡便,導致司法實踐中存在機械地套用該司法解釋,簡單適用身份關系推定的情形,只要債權人證明借款行為發生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就一味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不利于司法機關對案件基礎事實進一步查明,這可能有違公平正義,致使舉債人配偶和債權人利益失衡。因此,有必要對《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旳適用加以合理的解釋和限制。
一、“時間”推定規則的適用條件
(1)須為意定債務之糾紛。由于該司法解釋的設計宗旨為維護交易安全,保護動態的交易關系,因此,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配偶一方與第三人之間發生的侵權行為之債、不當得利之債、無因管理之債等不涉及交易安全的債務,不得援引該司法解釋進行判斷。
(2)須為發生在債權人與作為舉債方的夫妻之間的債務糾紛。該司法解釋僅調整夫妻債務的外部關系,如果是夫妻內部就某一單方舉債的性質發生爭議,不得適用該司法解釋,而應該適用《婚姻法》第41條或該法其他相關司法解釋。而目前的司法實踐中,不少法官在審理離婚案件中的夫妻債務糾紛時,直接將根據該條就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債務糾紛進行推定作出的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的生效判決作為證據,用以認定夫妻單方舉債在夫妻內部也是共同債務,從而不適當的擴大了該司法解釋的適用范圍,將其適用在夫妻內部的債務爭議中。
(3)須為非處理夫妻共同財產行為引發的債務。能產生夫妻共同債務的行為可被劃分為“處理夫妻共同財產的行為”和“非處理夫妻共同財產的行為”前者引發的債務適用《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17條的規定,后者引發的債務適用《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的規定。根據條文本身的行文涵義來看,《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17條針對的是夫妻一方意在引起特定共同財產權利變動的行為,除此之外的夫妻單方舉債,適用《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的規定。
二、“時間”推定規則的適用基礎
司法實踐中,很多人認為,該條作為夫妻共同債務的“時間”推定規則,與《婚姻法》第41條確定的“夫妻共同生活所負”這一“共同生活之用途規則”的認定標準相悖。認為如果僅憑身份關系進行推定,是有悖公平的。實際上,該“時間”推定的法定基本內涵與《婚姻法》第41條相同,也是“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適用該條來推定的只是僅限于婚姻存續期間的夫妻單方舉債。《婚姻法》第41條正是該推定規則的適用基礎。
司法實踐中關于“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為維持正常夫妻關系所負的債務;2.一方或者雙方履行法定撫養義務所負的債務;3.經對方同意的,一方籌措資金從事經營活動所負的債務;4.其收益歸入夫妻共同財產或者用于共同生活的生產經營性債務;5.經對方同意的,一方資助與其無法定扶養義務的親友所負的債務;6.為某一特定的已歸為共同的財產所負的債務。之所以將單方舉債推定為“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法理基礎在于,夫妻關系形成了生活共同體和財產共同體。
三、“時間”推定規則的適用前提
由于該條是對夫妻單方舉債行為的推定規則,因此,該推定用來定性的債務當且僅當是性質不明的債務時才可適用,如若該項債務一開始就是性質明確的,則該推定的適用就完全失去了意義和必要。何為“涉訴債務性質不明”?由于該條對于夫妻單方舉債的推定的價值取向是偏向于善意債權人一方的,因此,依債權人與舉債一方交易時的客觀情形來判斷,如交易當時,債權人無法肯定該筆債務非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或舉債一方有表見代理的外觀,則為“涉訴債務性質不明”,得以適用該條推定。筆者認為,只有一類債務可被認定為債權人在交易當時就可以肯定非為 “夫妻共同生活所負”,即沒有對價所得的夫妻單方舉債,也就是該舉債不會導致夫妻一方或者雙方財產的增加及減少財產的支出,例如一方無償為他人提供擔保的擔保之債、乙方對第三人的贈與之債等。這類債務債務就應被明確不能適用該條推定規則。
由于我國夫妻財產制多為婚后所得共同制,且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雙方的民事行為也多以家庭共同生活需要和共同利益為目的,因此,法律在利益保護的優先性上,首先考慮保護債權人利益,以保護動態的交易關系。但這一條款旳適用也必須在符合立法目的和立法精神的條件下進行。公平是民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則,也是立法者在處理夫妻雙方與債權人之間關系時秉持的立法宗旨。總之,應明確《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這一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規則是對非舉債方合法財產權益和債權人利益進行平衡的法律規范基礎,既不能對合同相對性原理作機械解釋,也不能對該推定規則作形式主義的法律解釋適用。
參考文獻:
【1】陳法.我國夫妻共同債務認定規則之檢討與重構[J].法商研究.2017(1)
【2】王雷.《婚姻法》中的夫妻共同債務推定規范[J].法律適用.2017(3)
【3】李紅玲.論夫妻單方舉債的定性規則—析《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J].法商研究.2017(1)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