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可撤銷婚姻制度的相關立法過于簡單,需要通過擴大可撤銷婚姻的范圍、細化行使請求權的主體、規范撤銷程序、明確可撤銷婚姻的法律后果、強化對善意相對人的保護等來進一步加以完善。
關鍵字:可撤銷婚姻 立法 完善
一、引言
可撤銷婚姻是當事人成立婚姻時因欠缺雙方合意或意思表示不真實的男女兩性結合,享有撤銷權的當事人可以依法行使撤銷權,使該婚姻關系喪失原有的法律基礎。可撤銷婚姻制度是我國婚姻家庭法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對違法婚姻進行規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我國關于可撤銷婚姻制度的立法現狀
2001年,我國《婚姻法》(修正案)在第二章“結婚”部分增加了可撤銷婚姻制度,此后《婚姻法若干問題解釋(一)》《婚姻法若干問題解釋(二)》根據《婚姻法》的有關精神對可撤銷婚姻的法律規制進行了細化。根據上述法律和司法解釋規定,我國可撤銷婚姻制度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適用范圍
根據我國《婚姻法》第11條的規定,脅迫是撤銷的唯一法定理由。對于脅迫,《婚姻法若干問題解釋(一)》也給出了明確的解釋,第10條規定 “婚姻法第十一條所稱的‘脅迫’,是指行為人以給另一方當事人或者其近親屬的生命、身體健康、名譽、財產等方面造成損害為要挾,迫使另一方當事人違背真實意愿結婚的情況”。
(2)申請主體
依據《婚姻法》《婚姻登記條例》及《婚姻法若干問題解釋(一)》相關規定,婚姻的撤銷,須以受脅迫的一方向有權機關提出撤銷請求為前提,且享有請求權的主體僅限于受脅迫的婚姻關系一方或雙方當事人。如果雙方當事人均受脅迫而違背真實意愿的,則任何一方當事人都享有該撤銷請求權。至于受脅迫方是否行使撤銷請求權,則應由其本人決定,任何人無權干涉或自作主張。換言之,如果當事人沒有提出解除婚姻關系的要求而愿意維持現狀,則視為當事人放棄該撤銷利益,法律應當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和個人私權。而作為當事人的父母等第三人,則無權請求或者強迫當事人提出撤銷申請。
(3)撤銷程序
依據《婚姻法》第 11條和司法解釋的規定,婚姻撤銷有兩種法定程序可供選擇,一為行政程序,二為訴訟程序。如果當事人同時通過這兩個程序申請撤銷時,則根據司法程序優于行政程序的原則,應由人民法院依法予以審理。
(4)請求權行使期間
根據《婚姻法》第 11條之規定,婚姻撤銷請求權行使期間分為兩種:第一,受脅迫方提出撤銷婚姻關系申請的,應當自結婚登記之日起 1 年內提出。這是一般規定。第二,因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而無法自結婚登記之日起 1 年內提出申請的,應當自當事人恢復人身自由之日起 1年內提出。這是特別規定。當事人如果不依法行使其撤銷婚姻請求權的,則法定期間屆滿,該“婚姻”關系就自動轉化為有效婚姻,當事人的該項請求權即歸于消滅。
(5)法律效力
根據《婚姻法》第12 條規定,無論無效婚姻還是可撤銷婚姻,一旦被確認無效或被撤銷,即自始無效。也就是說,當某一婚姻關系被宣告無效或依法被撤銷時,該宣告判決或者撤銷決定就具有溯及既往的法律效力,均從結婚行為開始時即歸于無效。
三、完善我國可撤銷婚姻制度的建議
(1)擴大可撤銷婚姻適用范圍
作為可撤銷婚姻的原因在于一方當事人在締結婚姻時被脅迫結婚,而違背了真實意愿, 結婚的意思表示不自由, 不是當事人基于自身內心真實想法而作出的結婚決定,故本質是違背了婚姻自由原則。意思表示不自由可分為欺詐和脅迫兩種,現實生活中除存在脅迫外,還存在受欺詐的情形。所以, 現行婚姻法只將 “脅迫”作為撤銷的原因, 而未將欺詐作為撤銷的原因,顯然是顧此失彼, 構成法律漏洞, 理應加以修正。
(2)擴大撤銷請求權行使主體的范圍
申請撤銷婚姻的請求權主體應該分不同的情況加以規定。如果是婚姻關系當事人一方受到另一方的脅迫或欺詐 , 則受脅迫或欺詐的一方當事人有權請求撤銷該婚姻; 如果婚姻關系雙方當事人都受到了脅迫或欺詐 , 則雙方當事人都有權申請撤銷該婚姻; 如果受脅迫或欺詐的婚姻當事人一方或雙方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喪失行為能力或者死亡, 婚姻關系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的父母等近親屬及基層組織有權申請撤銷該婚姻。
(3)規范可撤銷婚姻的處理程序
《婚姻法》和相關司法解釋中對申請撤銷婚姻的程序規定十分簡單, 沒有象無效婚姻那樣細致, 只是規定了撤銷婚姻的機關是婚姻登記機關和人民法院, 同時規定了法院審理可撤銷婚姻案件應當適用簡易程序或者普通程序。根據婚姻登記條例規定,婚姻登記機構能夠撤銷婚姻的條件是受脅迫結婚的情況屬實且不涉及子女撫養、 財產及債務問題。
(4)撤銷婚姻的法律后果
婚姻被撤銷之后,撤銷的效力不溯及既往,這一原則已經得到眾多國家的認可。該規定在保護未成年子女、合理分割財產方面顯示了一定的優越性。可撤銷婚姻制度設立的目的就在保護被脅迫一方,即受害方的合法權利,給予其在此選擇、決定婚姻關系存廢的權利。將可撤銷婚姻的法律后果規定為自始無效,這對受欺詐、受脅迫一方的利益保護是不公平的。由于可撤銷婚姻侵害的是當事人的婚姻自由權,它只是違背了私益要件,筆者認為:為了體現法律保護弱者的精神和婚姻家庭立法的宗旨,尊重婚姻的事實性,對可撤銷婚姻的法律效力,建議修改為可撤銷婚姻 自被宣告撤銷之日起不具有法律效力 ,其后果適用離婚的有關規定。
(5)強化對可撤銷婚姻中善意相對人的保護
立法應增加非善意的一方應當對善意的一方給予適當的經濟補償的規定。對善意締結婚姻關系的一方,如果因婚姻被撤銷而導致生活困難,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有負擔能力的另一方對其給予經濟幫助。在婚姻被撤銷前,當發生一方死亡情形時,另一方當事人享有財產繼承權,如果因受欺詐、脅迫給善意一方當事人造成嚴重精神傷害的,受害人一方可以要求對方給予精神損害賠償。
參考文獻:
【1】吳國平.論無效與可撤銷婚姻制度的立法完善.商洛學院學報.2010(1)
【2】沈旭紅.論可撤銷婚姻制度的完善.江蘇工業學院學報.2007(4)
【3】吳國平.論民法典中無效與可撤銷婚姻制度的立法構建 —以臺灣地區相關立法為借鑒.海峽法學,2017(3)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