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蓬萊19-3油田溢油事件,由于其規模的巨大及相應處理的不合理,康菲公司漏油事件引起了中國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本文主要圍繞案件爭議點,通過對康菲石油案的介紹以及分析,結合相關法條規定得出幾點關于此案件的認識。
關鍵詞:康菲漏油案;法律;思考
一、案例介紹
(1)案由。欒樹海等21人訴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海上污染損害責任糾紛案
(2)基本案情。
原告:欒樹海等21人
被告: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2014年12月9日在天津海事法院開庭審理。原告訴稱:21名原告在樂亭縣海域從事海參養殖,所屬的蓬萊19-3油田的B平臺和C平臺發生溢油事故,造成渤海灣發生大面積的環境污染。由于被告沒有及時向社會公布溢油事故,致使原告誤將混有蓬萊19-3油田油污的海水納入海參養殖區,造成大量海參死亡。21名原告請求二被告連帶賠償原告損失141504717元和鑒定費用7030000元,并承擔該案訴訟費用。
(3)審理結果。2015年12月30日宣判。欒樹海等21名原告具有合法的養殖權利和索賠權利,涉案溢油事故對其養殖海域造成了污染,康菲公司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其他訴訟請求被駁回。
被告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二、本案爭議點
根據原告、被告的訴辯意見,合議庭歸納了案件的爭議焦點:一、原告是否具有合法的養殖權利和索賠權利;二、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是否對原告的養殖區域造成污染;三、原告主張的損失與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是否具有法律上的因果關系;四、原告遭受損失的程度和具體數額;五、中海油公司是否就本次事故承擔賠償責任。
(1)原告主體適格。經查明,污染事故發生前,欒樹海等21名原告實際已經開始養殖海參,當地人民政府相關部門對此未提出異議。當地人民政府及漁業行政主管機關均實際許可欒樹海等21名原告的養殖生產。此部分主要從私益訴訟的角度來說,如果根據民事公益訴訟的相關規定,本案的21名漁民的主體是不適格的。
(2)舉證責任。從原告答辯狀看,他們認為漏油事故與漁民的損失沒有因果關系。但是據現有證據,欒樹海等21名原告養殖海域的水質在涉案溢油事故發生前符合養殖用水的要求。溢油事故發生后距離原告養殖地最近距離14公里,河北唐山淺水灣近岸海域海水中的石油類濃度較背景值有所升高,監測結果表明,與欒樹海等21名原告養殖海域最近距離約為14公里的淺水灣海域的水質監測情況可以代表欒樹海等21名原告養殖海域的水質狀況。法院認為,可以認定欒樹海等21名原告養殖海域受到此次溢油事故的污染并遭受損失。證明有因果關系證明責任不該在原告。
根據侵權責任法第六十六條規定,環境污染案例舉證責任倒置。侵權責任舉證應該包括四個方面,即行為、結果、過錯及因果關系。本案的舉證責任中的行為、結果和過錯無需多贅述。關于因果關系,環境侵權案件采取上述法條中的舉證責任倒置。而本案中,舉證責任落在原告頭上,原告為此支付了70多萬的鑒定費,在判決中也未提起這70萬的費用的承擔主體。
(3)責任分配。我認為本案被告有兩個,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均應承擔賠償責任。根據《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作業者是指按照石油合作合同的規定負責實施作業的實體,承包者是指向作業者提供服務的實體。”在該條例中,作業者和承包者在海底區域進行作業時造成海洋環境污染損害時,他們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本案中最大的收益者中海油不承擔責任的理由何在?我認為本案中兩個被告均應該承擔責任,兩個獨立的法人,他們之間沒有形成合伙組織,也沒有為此形成獨立的法人。由于這個石油開發是二者合作的,對外,兩個應該承擔連帶責任,內部,可以根據雙方的約定或者協定承擔相應的按份責任。
三、案例分析
(1)案件性質。本案不是公益訴訟,社會公共利益,是指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利益。法律保護社會公共利益,也就是保護全體人民的共同利益,保護每一個公民的自身權益。社會公共利益與公民、法人的個體利益是相對分離的。與公益訴訟的概念相對應的稱為私益訴訟。民事訴訟法規定的集團訴訟,盡管原告人數眾多,在起訴時主體身份可能已經全部確定,也可能尚未全部確定,但其仍然是與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人,該訴訟不是公益訴訟。本案中全部確定的原告21人不代表社會公共利益,也不代表環渤海地區所有受損人的利益,而是為自己的利益起訴。
(2)程序問題。本案的程序問題主要存在兩點。第一點起訴到立案,欒樹海等21名養殖戶沒有參與行政協調賠償補償,于2011年12月7日向天津海事法院起訴康菲公司、中海油公司,請求該兩公司連帶賠償養殖損失。天津海事法院經逐一核實欒樹海等21人身份后,于2011年12月30日立案受理該案。天津海事法院只是針對樂亭縣的21名漁民索賠進行了立案,但除了樂亭縣,包括山東其他地區,以及唐山、遼寧等地的漁民索賠至今未被立案。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并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此案不符合七日內的規定。
第二點是審限問題。本案立案時間為2011年12月30日,本案宣判時間為2015年12月30日。中間相差4年。不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九條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法院審判過程中應該注重時間成本,在保證公平的同時注重效率。
(3)實體問題。康菲公司和中海油在事故發生后未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第十七條規定,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和通報。其次舉證責任分配上存在問題,根據上述爭議即可,此處不再贅述。此外,本案賠償數額確定上與訴求相距較大,近七十萬的鑒定費用未做詳細判決。我認為,根據舉證責任,本案的鑒定費應該由被告承擔。
作者簡介:章君玉(1991-)女,漢族,浙江德清人, 天津工業大學法學碩士,研究方向:經濟法。
(作者單位:天津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