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我國是個依法治國的國家,這就意味著我國高校的法學教育需要與我國法律職業緊密相連、互相協調,但就目前情況來看,高校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存在脫節的情況,不僅阻礙了我國的法制建設,也給法學專業的大學生帶來就業困境。因此,本文通過對導致高校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脫節的原因進行分析,研究出一些對策來加強我國高校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的銜接。
【關鍵詞】:法學教育;法律職業;脫節;對策
自我國推行依法治國政策以來,我國高校的法學教育都是以為我國培養大量的法律人才為目的進行教育,但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以及我國法律法規的逐步完善,我國高校法學教育和法律職業方面都在不斷的發展與改革,在此過程中,高校法學教育和我國司法考試制度均出現問題,不僅造成了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脫節的后果,也讓法學專業的學生為了就業而不懈努力的突破各種困境,增加了學生的就業難度。
一、造成我國高校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脫節的原因
(一)、我國高校法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高校法學教育目標定位不夠明確。由于我國法律法規的逐步完善,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已廣泛涉及,所以,近年來,國家、社會在法律職業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同時,對法律職業人才所需的類型也有較大的變化,而高校又難以把握國家、社會所需要的人才類型,導致法學教育目標定位不夠明確。例如,在職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的選擇、定位方面,各高校對此看法并不統一,陷入定位不準或定位不清的困境。
2、高校法學教師缺乏實踐教育能力。隨著高校在法學專業方面進行擴招,高校法學教師資源也較為短缺,留校任教的法學教師比例逐年增大,但這些法學教師沒有進行系統的社會實踐,社會實踐能力較低,只具有理論教學能力,所培養的法學專業的學生也只能應付各類法學理論考試,難以培養出具有實踐能力人才,導致學生畢業后難以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社會實際問題。
3、教學內容不全面。教學內容不全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部分高校重視講解一般的法律知識,很少培養學生用所學生的法律知識來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重理論而輕實務教學方式表明教學內容不全面;其二,重通識教育的高校重視法學理論的教學,忽視法律職業方面的教學。當今社會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與高校培養的單一型人才產生矛盾,教學內容不全面導致二者相互脫節。
(二)、我國司法考試制度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我國司法考試報考條件較為寬松。就目前情況來看,只要具有本科學歷就可以報考司法考試,通過考試后就可以獲得法律職業從業資格,這種寬松的報考條件使非法學專業的本科生大量參加司法考試,非法學專業的本科生可以不用經過法學專業的全面教育,導致部分法律職業人員缺少法學專業素質,這也是高校教育和司法考試之間的矛盾。
2、考試內容不夠合理。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我國司法考試主要以理論考試為主,非法學專業的考生可以經過一段時間的突擊學習和培訓,就可以通過考試,這也證明可以不經過系統的法學教育就可以通過考試從事法律職業,證明脫節現象的存在;其二,司法考試改革過快且與高校是兩個教育機構,司法考試并沒有完全依據高校法學教育來設置考題、考試方式等,導致司法考試內容在高校法學教育中無法學到,而學生所學的卻沒有考察,出現法學成績高而司法考試成績低的現象,甚至是出現“你教你的”、“我考我的”尷尬局面。
二、加強高校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銜接的對策
(一)、改進高校法學教育
1、改進教育目標和教學內容。首先,針對法學教育目標不明確的問題,高校法學教育者要深入社會,對企事業單位、黨政機關等與法學有關的單位進行深入的調查和分析,了解社會、國家所需要的法律人才類型,根據不同類型的法律職業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標,讓高校法學教育涉及更廣泛的法律職業,培養多種類型的法學人才;其次,根據不同的教育目標,改進教學內容,讓教學內容緊扣法律職業,加強彼此的銜接。
2、增強法學實踐教育。目前,法學教育突出的是理論素質教育,而法律職業突出的是實踐能力。為了解決脫節問題,就必須要加強法學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此,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因為教育的實施者是教師,所以,實踐能力差的教師要積極的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提高自身的法學實踐能力;其次,為法學學生尋找和創造法學實踐機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法學實踐能力,也可以了解更多的法律職業。
(二)、改進司法考試制度
1、合理規定報考條件。從事法律職業的人員需要具有較高的法學素質,門檻、要求太低,會讓不具有系統法學知識和法學素質的人員通過考試,從事法律職業,不僅降低了法律職業的整體工作水平,也不能突出高校法學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司法考試制度要以高校司法教育為基礎,合理規定報考條件,不僅加強了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的銜接,也提高了法律職業人員的法學素質。
2、改善考試內容。高校是教育和培養人才主要場所,所以,司法考試內容不能脫離高校法學教育內容,要以高校開設的法學教育課程和教學內容為基礎制定考試內容,可有效的加強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的銜接。
(三)、高校法學教育、法律職業、司法考試要緊密結合且相互協調。由于社會的進步和社會環境的變化,社會中的法律職業也是不斷的改變,所以,高校的法學教育要以社會需要的法律職業來制定教育目標和設置教育課程。可以有效避免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的脫節。司法考試制度也要依據社會中法律職業的特性、要求等來制定考試制度。由于法律職業改變速度高于高校法學教育改革速度,所以,司法考試的模式、內容要及時的反饋給高校的法學教育系統,便于法學教育的改革,避免脫節的情況發生。因此,高校法學教育就必須要和法律職業、司法考試緊密相連且相互協調。
三、總結
綜上所述,我國高校法學教育存在教育目標不明確、師資力量欠缺和法學教育不全面的問題,我國司法考試制度存在考試內容不夠合理和報考條件寬松的問題。這些問題共同導致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脫節的現象。因此,不僅要改善高校法學教育和改革司法考評制度,還要實現高校法學教育、法律職業、司法考試緊密結合且相互協調,才能加強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的銜接。
參考文獻:
[1]劉靈芝.中國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發展的困境與出路[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15,17(04):398-400.
[2]胡志斌.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脫節和銜接[J].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17,29(04):98-102.
[3]張峰振,毛寧仙.統一法律職業資格制度下法學教育的機遇、挑戰與對策[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6(09):39-46.
[4]葛先園.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背景下本科法學教育改革研究[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4(02):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