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網絡借貸行業的合規規范年。隨著網貸監管“1+3”制度體系全面完成和互金整頓的持續開展,合規成為P2P網貸平臺這一年發展的主基調。隨著監管持續加碼和2018年網貸備案登記正式落地,網貸行業迎來備案年,行業進入深度洗牌期,平臺數量持續下降,綜合收益率下行,平均借款期限加長。
網貸合規化推進
2017 年是網貸行業合規規范年,各類重磅監管文件密集出臺。
2017年2月和8月,銀監會分別下發了《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和《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結合2016年11月《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標志著網貸行業銀行存管、備案、信息披露三大主要合規政策悉數落地,與2016年8月24日發布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共同組成網貸行業“1+3”制度體系。
2017年12月8日,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了《關于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在2018年4月底前完成主要P2P機構的備案登記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預計2018年上半年將掀起備案熱潮,網貸平臺合規化將逐步完成。
銀行存管進展加快
截至2017年12月,全國共有879家正常運營平臺與銀行簽訂直接存管協議,約占同期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的44.98%;有663家正常運營平臺與銀行完成直接存管系統對接并上線,占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總數量的33.93%。隨著《關于開展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測評工作的通知》的下發,網貸資金存管業務測評工作即將陸續展開。
成交量同比增長35.9%
2017年網絡借貸行業成交量達到28048.49億元,相比2016年網貸成交量20638.72億元增長35.9%。在2017年,網絡借貸行業歷史累計成交量突破6萬億元大關,單月成交量均在2000億元以上,這些突破性數據表明投資人對網絡借貸行業的信心未減。
伴隨著2018年上半年網貸平臺備案登記的陸續完成,2018年下半年或迎來成交量新高,全年網貸成交量大概率突破3萬億元。
平臺或跌至800家

截至2017年12月底,網絡借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達到1931家,相比2016年年底減少517家,全年正常運營平臺數量一直單邊下行。由于平臺整改進程尚未完成,預計2018年網絡借貸行業運營平臺數仍將進一步下降,具體下降速度取決于備案及合規情況,從目前信息估測,2018年年底或將跌至800家左右。
截至2017年年底,正常運營平臺數量排名前三位的是廣東、北京、上海,數量分別為410家、376家、261家,浙江緊隨其后,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為233家,四地占全國總平臺數量的66.29%。
2017年網絡借貸行業整改進程已進入收尾階段,退出行業的平臺數量相比2016年大幅減少,全年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為645家,而在2016年為1713家。問題平臺數量占比持續降低,2017年問題平臺數量僅占比33.49%,66.51%的平臺選擇良性退出,以上數據表明網絡借貸行業監管卓有成效,未來行業發展環境將愈加健康。
綜合收益率持續下行
2017年網絡借貸行業總體綜合收益率為9.45%,相比2016年網絡借貸行業總體綜合收益率下降0.01%。2017年綜合收益率延續2016年整體下行的走勢,但下降速度有所放緩。一方面由于體量靠前的平臺,大部分都具有強大背景,比較受投資人青睞,但其綜合收益率相對較低;另一方面應監管政策要求,資產端借款利率也在逐步下行,綜合影響網絡借貸行業綜合收益率下行。由于目前整改正當時,預計2018年網絡借貸行業綜合收益率或將繼續下行至9%左右。

平均借款期限拉長
2017年網絡借貸行業平均借款期限為9.16個月,相比2016年拉長了1.27個月。從2017年各月的平均借款期限走勢看,雖然有波動,但整體趨勢向上,其中12月的平均借款期限高達10.02個月。主要是由于部分平臺成交體量大,長期限項目標的數量越來越多,從而帶動行業平均借款期限拉長。預計2018年網絡借貸行業平均借款期限或將在10個月附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