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潁縣審計局在對某單位進行經濟責任審計時,發現該單位很多職工月基本工資在3500元以上,卻未進行個人所得稅的代扣。在進一步調查中又發現該單位當月發放二次工資—效益工資,審計人員初步抽查了幾名效益工資在3500元以上的職工的個人所得稅代扣情況,發現存在代扣金額不足的問題。
按照稅法規定,個人所得除全年一次性獎金以外的其他各種名目的獎金,如半年獎、季度獎、加班獎、先進獎、考勤獎等,一律與當月工資、薪金收入合并繳納個人所得稅。且個人所得稅中工資薪金收入是以一個月工資薪金收入的合計數為基礎進行計算的,無論分幾次發放,只要屬于當月的工資薪金收入,就要合并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經審核該月賬面效益工資發放情況,參與效益工資發放的職工總數為919人,效益工資在3500元以上的368人,代扣個人所得稅31683元。審計組利用計算機審計技術,先將該月分兩次發放的工資表進行合并,然后再進行個人所得稅的代扣計算,結果顯示應代扣個人所得稅的人數、基數、金額都明顯增加,其中月發放工資在3500元以上的867人,按規定應代扣個人所得稅214156元,單位實際少代扣182473元。
有了這樣的計算結果,被審計單位財務負責人承認分兩次發放工資是有意少繳個人所得稅。審計組責成該單位及時足額上繳稅款,相關責任人員已移交有關部門進行處理。
該單位未按照規定履行代扣代繳義務的行為,不僅造成了稅款的流失,而且不同程度地加劇了社會分配的不公。審計建議:一、加強稅法宣傳教育,提高納稅人的納稅意識。二、加大對納稅單位的稅收監督檢查工作力度,在定期檢查的基礎上,加大重點行業及下屬單位納稅事項的檢查力度,嚴格按照規定履行代扣代繳義務。三、嚴厲處罰偷漏稅款的違法行為,以確保應繳稅款及時、足額入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