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臨潁縣審計局對民辦中職教育學校的助學金發放情況進行審計時,發現民辦中職教育對助學金疏于管理,發放環節存在漏洞,造成個別民辦中職教育學校套取助學金現象時有發生。
審計中審計人員發現,助學金在申報前期比較嚴謹、細致,發放較為透明,過程也還合規。一般都經過這樣幾道程序:一是在助學金發放前,各民辦中職教育學校將享受助學金學生名單上報縣教育科技體育局和縣財政局,縣財政局和縣教育科技體育局再派專人對學校提供情況進行核實,必須達到學生申報資料、身份證、注冊學籍、照片和本人“五對照”,中職教育學校負責人向縣財政局和縣教育科技體育局簽訂助學金發放承諾書。二是財政局依據審核情況直接將助學金打入建設銀行助學金專戶。三是銀行再依據學校提供的學生名單將助學金打到相關的助學金卡上。
但審計組在對助學金發放環節審核時卻發現如下問題:一是有的民辦中職教育學校學生常有流失現象,而助學金卻照常發放。如審計人員對某中職教育學校的學生進行抽查核實,實有人數與學校申報數相差22人。二是虛報套取財政資金。如某民辦中職教育學校為16名學生申請到免學費資金1.6萬元,但未落實到學生,只給一名已經實習學生發放免學費資金1000元。三是民辦中職教育學校將助學金從銀行集中領取。如某民辦中職教育學校違反規定,將應該直接打到受助學生卡上的18.75萬元,集中轉到了12張助學金卡上,套取財政補貼資金,學校自行支配。
這幾所民辦中職教育學校采取不正當手段套取財政資金的行為,嚴重違反國家政策,性質惡劣,影響極壞。對此,縣審計局迅速移交紀檢部門查證落實,對相關人員進行了黨政紀處理,同時,套取的財政資金被悉數收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