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某鄉鎮的一個行政村實施財務審計中,審計人員通過對該行政村的總賬、收支明細賬、財務報表的核對發現,總體看,該村賬務處理較為規范,賬賬、賬表相符。但對其憑證進行核對時,有一張購置計算機4670元的原始票據引起了審計人員的注意。
起初這張發票并未引起審計人員的注意,當核查完所有票據后,審計人員卻發現,該村購置計算機用于辦公,但全年未出現網絡費(寬帶費)支出,這一不正常現象,使審計組產生了繼續查下去的念頭。對此,審計組決定把這張票據當作重點來查,將該票據復印,并記下了該發票的開出門店、計算機型號以及出廠日期。
當到這家開具發票的門店調查時,老板以時間長為由,拒絕提供真實情況,致使調查工作受阻。審計人員決定直接到被審計村進行調查了解,以此破解這張發票之謎。進村后一見村支書,審計人員直奔主題,詢問其購置的計算機為何不在村委辦公室,村支書稱為了安全怕丟,前幾天才把計算機搬到自己家里保管。審計人員借故到村支書家一看究竟。一到家,村支書就指著一臺電腦說,這就是那臺電腦。審計人員隨即對其進行核對,發現該電腦與發票購置的電腦型號、出廠日期、配置等完全不符。在事實面前,村支書顯得很無奈,只好說出實情:“村委班子幾個人的手機費、趕會費、吃喝招待費無法報銷,只好找票據來沖。恰好我認識一電腦店老板,就讓他開了一張發票,并讓會計入了賬,想不到還是被你們發現了。”鑒于該行為未造成嚴重影響,該鄉鎮黨委、政府接受審計建議:收回被虛報冒領的資金,對該村支書給予警告處分。一張正規發票隱匿的貓膩最終被審計人員解開。